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手机版
加入收藏
今天是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首页
最新消息
就案说法
热点聚焦
曝光台
学术园地
社会广角
民意调查
法制时空
每期评论
环球扫描
视点关注
特别报道
维权之声
民生关注
本刊特稿
记者专访
综合新闻
每期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期评论
中共要学会管理成功
中国共产党可以从很多方面庆祝它的90周年生日。在过去30年中,中国是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这是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这个国家的执政党,有很多方面值得庆贺。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是日本的1/4,如今已超过日本,这是很大的进步。在政治方面,我多次去过中国,到过很多中国大学,见到很多大学教授,
[全文]
2011-08-14 20:34
南海争端,中国可以做得更多
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后,我发现,东南亚地区无论是媒体还是学界,很多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观点失之偏颇,更有甚者,一些媒体和学者甚至颠倒黑白,认为今天的南中国海所出现的问题,责任都在中国一方。目前中国已经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为防止国家利益蒙受更大损失,当前我们应尽快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全文]
2011-08-14 20:34
重奖医院遭板砖背后的民意积淀
抢救英雄覃俊有功,6月中旬,今年第18次柳州市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对柳州市工人医院进行表彰和奖励。经过研究,市委常委会决定,对抢救覃俊做出重要贡献的市工人医院和相关人员予以通报表扬,并奖励市工人医院40万元。(6月26日新华网)这是一条很抓人眼球的新闻,也是一条令人困惑的新闻:抢救英雄覃俊有功,柳州市委
[全文]
2011-08-14 20:34
大国对抗陷阱仍在围困中国
中国军事现代化加重了邻国的不信任感,日本在其西南海域部署军队监控中国海军,印度也在中印边界增兵。亚洲目前情况同中国所希望的和谐环境渐行渐远。北京其实对邻国军事实力增长并无过多关切。那如何解释中国与邻国之间日益加重的军事不信任呢?其实紧张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来源于中美之间的太平洋困境。美国不确定中国崛起后
[全文]
2011-08-14 20:35
中美两军应如何良性互动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将于2011年1月9日来华访问,这不仅标志着中美两军关系回转到正常交往的轨道,也将对促进中美两国整体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10年初,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大量军事装备,严重冲击了中美两国关系,尤其是破坏了两军关系正常交往的政治氛围。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终于峰回路转,
[全文]
2011-08-14 20:35
再多“同盟”也救不了萧条的日本
“日韩军事同盟”的提法遭到日本外务省的否认,但日本精英层的一些人在动这个脑子,却被舆论看得很清楚。这是21世纪日本保守主义势力的政治浪漫主义,他们以为在中国周边拉出一个团伙,日本的困局就可以迎刃而解。现在看来搞成日韩军事同盟的可能性很小,但日本作为“自由和繁荣之弧”最积极的倡导者,看来却很难收手。日
[全文]
2011-08-14 20:34
漠视发展差异,世界难有公正
记得多年前在美欧访学期间,欧美许多朋友曾经向我表达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理解和质疑,断言这个政策剥夺了人们自由生育的权利。可是,现在,当全球讨论减少碳排放时,他们又攻击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没有按照西方要求的标准减排。似乎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而只让已经富裕的人继续
[全文]
2011-08-14 20:35
韩国人需认识一个立体的朝鲜
一位友人最近去了趟朝鲜半岛。导游是个落落大方的韩国人,还是个军方人物。他指着三八线的那一端,气急败坏地介绍了对面那个国度。他的话更像是诅咒一个黑暗、贫穷得令人绝望的地狱,而不是描述他们同胞兄弟的故土。这种不加掩饰的鄙夷和咒骂让我的朋友感到震惊。向我复述的时候,他显得困惑而失望。“我无法想象我们大陆人
[全文]
2011-08-14 20:35
美国在逼中国加速提升军力
美国近来在朝鲜半岛周边大肆炫耀武力,同时向西太平洋地区调兵遣将,进行新的一轮排兵布阵,形成了以夏威夷、关岛和冲绳三个基地群为“战略岛”、以航母战斗群为“游子儿”的新的兵力威慑阵势。美国这种新的兵力部署改变了以往西太平洋地区军事力量格局,将对东亚地区的军事态势形成大冲击,尤其是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全文]
2011-08-14 20:35
不妨建立南沙能源开发组织
南海问题的重心在南沙。南海四大群岛中,只有南沙群岛及其海域与中国、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与菲律宾六方都有关,加上印尼(未控制南沙岛屿但其主张的专属经济区部分进入中国九段线内),构成南海争端的“六国七方”。如何解决南沙争端?笔者认为,建立南沙能源开发组织是一种可行途径,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解决南
[全文]
2011-08-14 20:38
中欧最可能摆脱零和魔咒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今天启程访问欧洲的西班牙、德国及英国。这是2011年中国主要领导人的第一次出访,也是三个月来继总理、国家主席之后第三位访问欧洲的中国领导人。中国对欧洲的重视一目了然。 其实欧洲对中国的重视也是清晰的,去年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大多都访问了中国。除了年底时挪威挑起对华意识形态之争,中欧去年大
[全文]
2011-08-14 20:38
不必在意“中国孤立论”
每一年的岁末都是国际各大媒体竞相盘点时事、激扬文字的节点。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对“现象级”中国的品头论足。在2010年对中国的“年终考评”里,一家西方通讯社给出了“政治上孤立的经济大国”的评语,称这一年“中国树起了一个顽固、固执的国家形象,同多数大国关系倒退,甚至在世界舞台上被边缘化。”除了感叹这家通
[全文]
2011-08-14 20:38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末页
共82页
信息排行
对刑讯逼供应疑“罪”从有
“小学生卖淫案”能否走向真相
生命悲剧能否唤醒大学的“德性”
对外形象与对内形象,哪个更重要?
网上群体性事件须网下消弭
该密不密该曝不曝是最坏的情形
水泥路上种菜,权力疯长下的政策撂荒
中国应抓紧从信息低洼处往上走
法律不能忽视街头小贩这个群体
中国官员面临传播环境的历史性变局
城市规划不应被权钱肆意涂抹
8万元车补:公车特权的货币化赎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建站须知
|
严正声明
|
重要启事
|
诚聘特约记者
|
人才库
|
记者投稿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
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
友情连接:
维权365
|
中国315维权网
|
中国维权网
|
中国法院网
|
中国青少年维权网
|
中国农民工维权网
|
燕赵法制网
|
法制网
|
正义网
|
河北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