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手机版
加入收藏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首页
最新消息
就案说法
热点聚焦
曝光台
学术园地
社会广角
民意调查
法制时空
每期评论
环球扫描
视点关注
特别报道
维权之声
民生关注
本刊特稿
记者专访
综合新闻
每期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期评论
“人未审身先死”是谁的悲哀
作为公民,当“权利”一再以美好的方式进入立法视野时,我们感知到的是身份皈依;然而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权利似乎仍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得”的“恩惠”,国家立法的归位并未改变执法者潜意识里的轻视,由此酿成“未审身先死”的悲剧,更是现代法治的悲哀。 作为“躲猫猫”的某种延续,
[全文]
2009-06-03 22:35
“阻止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是与非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问题,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语出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直在努力阻止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高培勇认为,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来刺激内需的说法不成立。目前全国4000万个税纳税人中,工薪者占30%,所占比例不高,这种情况下提高起征点,并不能
[全文]
2009-06-03 22:35
预算报告“两度被打回”的深层思考
“我从事了16年市人大工作,这事还头一回碰到。”3月18日,承德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文林给记者打来电话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 在今年的承德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承德市政府2009年预算报告草案接连被代表打回修改了两次,直到更改了预算方才被通过。(3月19日《法制日报
[全文]
2009-06-03 22:35
质量危机不能总由企业去自证清白
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能依法将质检等工作做得足够扎实、严格与到位,多一些未雨绸缪,那么,在产品质量安全危机频频发生的今天,质检等部门必然能更为从容与主动地随时调出并披露那些平时积累、保存的核心数据,及时回应媒体报道,从而不仅及时打消社会疑虑,也更为及时有效地保护合法企业的利益。
[全文]
2009-06-03 22:35
最充分的舆论监督是最好的“问责”
党政领导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记者4月16日获悉,由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将于今年4月正式实施。根据《办法》规定,不接受或不配合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应当予以问责。(《新快报》4月17日)
[全文]
2009-06-03 22:36
奥巴马政府救助小型企业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周一宣布推出一项计划,目的是通过提高联邦贷款担保额度和为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援助的方式,为陷入困境中的小型企业释放信贷。奥巴马表示,上述贷款计划是美国政府扶持小型企业的“第一个步骤”,此后还将陆续推出其他措施。(3月17日新浪财经) 根据美
[全文]
2009-06-03 22:36
保护举报人不必迷信“另立新法”
媒体调查显示,面对腐败行为,仅有40.1%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有举报义务。公众最担心的首先是举报得不到反馈,其次便是担心举报引来报复。据相关专家介绍,改革开放30年评出的10个反腐名人就有9个遭到报复,举报人保护制度亟待建立。 虽然高达四成的受调查者都认为自己有举报的
[全文]
2009-06-03 22:36
财产公布,公民“倒垂范”公仆有无接招?
关于官员财产申报,我们的视角大多停留在“从上往下”——— 建立一套财产公示制度,“逼”官员们必须申报,而今公民自发的公布个人财产,向公务员叫板则提醒我们:这事儿并不一定要等待高层先建立制度从上往下“律动”,我们还可以从下往上推动 两会期间,一位省部级官员在回答《财经
[全文]
2009-06-03 22:36
“少写政绩”如何才能成为政治惯例
“2008年政府工作成绩可以写得比往年少一些。要着重讲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讲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全局,对国家发展感到有希望。”这是今年两会之前,温总理在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时曾提出的要求。(《新京报》3月16日) 毫无疑问
[全文]
2009-06-03 22:36
“38个会并成1个会”:如何根治会议顽疾
“文山会海是个顽症,只有下大决心、动大手术,才能见大成效。”唐山市委、市政府将38个会并成1个会,开会时间只用了150分钟,这种削“文山”填“会海”的超常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3月18日《人民日报》) 据介绍,38个会议并成一个开,直接节省费用约1000万元,并且
[全文]
2009-06-03 22:36
话语权垄断比天然气涨价更可怕
在北京近日举办的2009天然气市场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权威人士证实,国家发改委正组织专家,对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进行论证。改革方案与国际天然气价格逐渐接轨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国家能源局的官员此前也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将是2009年工作重点之一。(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全文]
2009-06-03 22:37
仅算“经济账”的“跳桥秀”是冰冷的残酷
5月3日,一个广西男人坐在广州海珠桥顶诉苦,自称儿子在三元里走失,至今没有找到。公安及消防部门在一小时后成功将其劝下,事故造成海珠桥大堵塞。33天内 8次——— 海珠桥上跳桥秀一再上演,成了广州市民和相关人士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南方日报》5月6日) 8次跳桥秀浪费
[全文]
2009-06-03 22:37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末页
共82页
信息排行
对刑讯逼供应疑“罪”从有
“小学生卖淫案”能否走向真相
生命悲剧能否唤醒大学的“德性”
对外形象与对内形象,哪个更重要?
网上群体性事件须网下消弭
该密不密该曝不曝是最坏的情形
水泥路上种菜,权力疯长下的政策撂荒
中国应抓紧从信息低洼处往上走
法律不能忽视街头小贩这个群体
中国官员面临传播环境的历史性变局
城市规划不应被权钱肆意涂抹
8万元车补:公车特权的货币化赎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建站须知
|
严正声明
|
重要启事
|
诚聘特约记者
|
人才库
|
记者投稿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
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
友情连接:
维权365
|
中国315维权网
|
中国维权网
|
中国法院网
|
中国青少年维权网
|
中国农民工维权网
|
燕赵法制网
|
法制网
|
正义网
|
河北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