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并可在多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
■在公立医院中将取消药品加成,制止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行为
■未来三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改,期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昨日发布。该方案规定,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按要求,三年内我国将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国家将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
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待遇等同公立
根据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我国将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国家将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
根据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我国将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国家将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花几元钱药事服务费就能省大钱
今后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为了降低患者过高的药品支出费用和制止医疗机构“以药补医”行为,本周公布的新医改方案明确了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取向。
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收入
通过三年的试点,今后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患者享受医生诊断和药品调剂等服务所交费用)、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对于患者来说,虽然增加了几元钱的药事服务费支出,但却大大减轻了医院以往多开药、开高价药带来的负担。而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规定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比例
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如设置一些VIP高级病房等)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我国将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
根据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我国将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
公立医院管办分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群众参与医院质量监管
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各级政府投入8500亿元医改资金
为加强财力保障,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为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医改资金投入重点在基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在当前条件下,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是积极探索推广注册会计师审计披露和代理会计核算工作,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现代会计服务业在医疗卫生收支核算上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作用,政府财政部门则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
权威解读
增加政府投入不会挤出社会资本
本周公布的修订后的医改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强调了政府要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占主导地位,针对社会上有人担心社会资本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会因此受挤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排斥社会资本介入。
朱青指出,目前,公立医院虽然还占主导,但其占医院数量的比重已从2003年的89%降到了2007年的80%。这次医改方案虽强调政府主导,但并没有排斥社会资本的介入。
相反,新医改方案在强调政府主导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朱青表示,从目前来看,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也还需要国家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他透露,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和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相关政策,努力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私医疗机构合理搭配的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难点透视
公立医院改革能否兼顾公益性和积极性
“公立医院改革是最大的难题。”参与多次医改政策制订的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说,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处理好“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创收趋利明显,公益性严重弱化。能否调动医务人员“维护公益性”而非创收的积极性,是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目前解决老百姓就医难题的正道,而改变其‘逐利’倾向,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定位、投入和监管要综合配套。”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但如何平衡公益性和积极性,仍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在完善补偿机制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必须探索新的制度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如建立竞争性的人事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等,用管理手段来解决医疗服务的效率问题。
新医改还需更多跟进措施
本刊讯 新医改方案近日出台,新方案对老百姓和今后医院的发展有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北省的业内权威人士。有人表示,新医改方案的贯彻实施还需要更多的措施跟进。
加大医院投入让利百姓
新医改方案提出要落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
“政府加大投入,让医院不再是去想着如何赚钱,而是考虑怎样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这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非常有益。”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殿武说,过去大医院高精尖的设备全部由医院自己购买,这部分费用最终会转嫁到患者身上,如果今后这部分费用由国家投入,老百姓肯定能够获得实惠。但目前的医改方案太过宏观,没有具体的操作细节,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很大困难。
医生多点执业有利有弊
“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对我国医师制度进行重大变革。
对此,白求恩和平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俊峡认为,医师多点执业既有利也有弊。
“医师多点执业,能够能让群众就近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能提高落后地区的诊断、治疗水平。”李俊峡说,但是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肯定会使医生自己的工作受到影响。以自己的科室为例,目前科室医生少、病患多,如果医生外出执业,那就照顾不到自己的病人,所以多点执业放开后也需要有所约束。
鼓励民办政策过于宏观
新医改方案提出要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作为民营医院的一员,河北省红十字长城医院院长王仁平表示,目前《意见》中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政策过于宏观,势必会使社会力量持观望态度,而不真正开始投资。王仁平说,民营医院收费的标准更加市场化,多数都采取“薄利多销”的政策,这对今后公立医院也会产生竞争,才能真正让老百姓从中获利。
上一篇 8500亿医改投资2/3给患方
下一篇 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参照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