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对河南做出曹操陵墓确认的结论表示质疑,认为“为时尚早”。
袁教授认为,“六大证据大都是推断出来的。而前提是在一座多次被盗、面目全非的古墓上进行论证,基础脆弱不堪。那些石枕和石器,都不是从原墓中出土的原始物件,而是从盗墓罪犯手中获取,到底是不是原来的东西,令人怀疑。”
一时间,曹操陵墓之谜,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
众多网友也表达了对曹操陵墓确认的质疑,认为应掌握更多证据、对头骨进行DNA验证后才可以确认陵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一些关键证据,如墓志铭与其他能说明墓主身份的陪葬物都没找到,如此宣告‘意外破解千古之谜’,难以令学界认同。”袁济喜说,这涉及一种学术规范与伦理的问题,“面对这样复杂的历史与学术问题,慎重一些没有什么不好”。
■河南文物局回应:
陵墓确认过程严谨、慎重
对于学者质疑,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曹操陵墓本身争议很大,河南省文物局对于曹操陵墓的确认和发布非常慎重——— 从2009年10月开始发现有证据表明可能为曹操陵墓后,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了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人骨鉴定方面专家学者,进行了几十次现场鉴定和研究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掌握的六大证据,足够确认墓主人就是曹操。河南省文物局根据专家意见,报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之后,对外统一发布了曹操陵墓确认的消息,整个过程是严谨和慎重的。
■专家论证:
陵墓是曹操高陵的判断可以成立
多年从事秦汉都城与帝陵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表示,六大证据并不仅针对曹操陵墓,而是衡量一般陵墓的标准。“比如第一点,曹操是魏武王,王都在邺城,于公元220年去世;而陵墓经论证就属于东汉晚期,从时代上就能判定”;其次,古代王侯陵墓与老百姓的墓完全不一样。这次发掘的曹操高陵,基本结构和规模符合多年形成的考古规律,与过去在南京出土的三国时代王墓一致。“最后,之所以锁定曹操,因为当时埋在邺城的王只有曹操,加之出土的石牌,字体也是汉魏年代的书法特点。多年前,曾在曹操高陵旁边发现一个达官显贵墓葬的墓志铭,年代比曹操去世时间晚120多年,上面就写着其墓就在曹操高陵旁边。”刘庆柱表示,这几条证据,是相互关联的,在学术研究上并不是孤证。因此,对于该陵墓是曹操高陵的判断,是可以成立的。
■学术界呼吁:
尽快恢复各方共同讨论
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的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徐苹芳说,考古史上,很多事情最后都是没有结论的,过早下结论未必合适。关于考古确认,徐苹芳认为,应该是“大家伙一致确认”,各主要学术单位、主要学者一致确认,没有异议,才算是考古确认。但在具体解释方面有分歧是正常的,“新的意见,有助于学术的正常发展。希望尽快恢复到各方共同讨论的局面”。
孙英民也表示,河南省文物局很尊重袁先生的意见,但作为文物主管部门,更需要尊重考古学和历史学专家的意见,曹操陵墓的确认本身就是一个学术问题,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欢迎更多的人参与到这种学术问题的讨论中。
相关新闻
曹操后裔希望通过DNA鉴定曹操墓真伪
现代快报 29日下午,一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子自称是曹操第82代后裔,并发表声明《关于我祖魏武王曹公孟德墓被发现的声明》。声明称“作为我祖魏武王曹公的后人,我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保留意见,对那些专家学者保持怀疑态度。”
帖子中,这位“曹公子”为了表明自己是曹操的后人特地称,“我根据我爷爷留下的族谱,查到本家族为曹操的后裔,属于曹植这一分支。”“曹公子”建议,“作为曹植的后人,我想我应该有发言权,我建议,可提取我的DNA鉴定一下,看看和里面的头骨是否相似,而不能以简单的认定作为依据。”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曹公子”,他表示,“自己确实是曹植的后裔,自己家中有10多本族谱可以证明,不过不在身边,留在老家了。”
安阳敦促盗墓者自首将在曹操墓建立公安机关
大河报 为追缴被盗文物,安阳地方公检法部门积极行动起来,联手发布通告,敦促盗掘西高穴曹操墓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投案自首和上缴文物,对群众积极提供盗掘曹操墓和贩卖、捡拾该墓内文物的案件线索,经查证属实的,最高奖励10万元现金。
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表示,要在曹操高陵就地建造博物馆进行保护,他们正向省公安厅汇报,准备在曹操高陵建立一个公安分局或派出所,以加大公安工作在这一块儿的服务力度、打击力度,为曹操高陵的就地保护建设创造平安环境。
上一篇 一边是黑幕一边是忏悔
下一篇 黄光裕几十亿买通上千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