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毒豆”渐远“毒源”未了

        海南省自行规定的16种剧高毒禁用农药之一水胺硫磷残留被检超标,全国各地纷纷围剿“毒豆”,海南豇豆乃至海南热带瓜菜正遭遇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毒豇豆”与菜农缺乏用药知识,农技指导普及不足,药商利益驱动和检测方法滞后等诸多环节有关。
问题豆角
        2月27日上午,南国三亚温度已近夏天。海滨小镇、热带瓜菜集散地——— 崖城,进出集镇的半幅主干道上,挤满了两三百台装着豆角的摩托车、三轮车和拖拉机。
        等了两个小时,龚德民的豆角还是无人问津。
        豆角,学名豇豆。因种植方法简单,豆角是海南热带果蔬广泛种植的首选,也是供应内地众多反季节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
        春节后,菜农龚德民突然发现豆角开始滞销,价钱一天不如一天。从收购商那打听得知,卖到武汉的豆角被查出了问题。
        1月末,武汉市农业部门例行抽检时发现,来自海南的豆角含有禁用农药——— 水胺硫磷,且残留超标。2月6日,武汉市农业局开始禁止海南豇豆进入武汉市场。
        和龚德民一样,海南相关部门对“毒豆角”颇为避讳,他们一律称其“问题豆角”。
        自2月25日“毒豇豆”曝光以来,北京、广州、南京、上海等地先后禁售海南问题豆角,内地甚至对海南瓜菜需求也出现锐减。同样,在三亚多个菜市场,记者没有见到本地市民买豆角。
        崖城镇一位不愿具名的收购商告诉记者,没出事前,他们档口见豆角就收,最高一天能收五万斤,现在不到七八千斤,还可以精挑细选。“豆角能卖4块钱一斤,摩托车一停,几个老板围上来抢。”烈日下,被晒得满头大汗的龚德民说,现在做梦都想回到春节前后那几天的好价钱。不仅需求量剧减,行情也一天四变,最低收购价不到两毛。对于这一超低贱价,不少菜农实在无法忍受,纷纷把豆角拉回家喂猪。“毒”豆角还波及到了农药销售。记者在崖城采访时,正好碰见一位来自北京的农药推销人员,他说,现在崖城很多药店老板格外谨慎,哪怕是百草枯这种常用除草剂,他们近期也没有进货的打算。
药毒价廉
        中午11点,望着快被晒蔫的豆角,龚德民站在一旁叹气。只要有人上来看豆角,他总会补上一句话,“我的豆角没毒”。
        龚德民有两亩豆角地,为了卖个好价,去年11月底就下了种。豆角成熟后,每隔一天,龚德民都骑摩托车从15公里外的育才镇赶到崖城卖豆角。
        三亚市崖城镇是海南最大的供港澳瓜菜基地,也是豆角等热带瓜菜集散地。每天早上,从育才镇、天涯镇、红塘镇,甚至乐东县赶来的菜农都集中于崖城镇。
        如果气温、湿度适宜,海南豆角自播种到采收,通常四十余天。其中,最重要就是要打好虫害仗。农药从豆苗冒出两片叶起就开始打,等藤蔓长到半米,药量开始加大。“该打哪种药,全凭经验和惯性。”龚德民说。“如果发现藤叶上出现跟地图一样的症状,就打专治地图虫的药。如果发现有蓟马虫,就用专杀蓟马的药。”说起用药知识,龚德民稍稍来神。
        在崖城,只要见谁家豆角长得好,菜农们就去请教,“这家用什么药,我们就跟着学,哪怕是禁用药也一样,因为从没有农技人员下来说到底该怎么用药。”“我八岁开始种豆角,一辈子都没见到一个农技人员或村干部下来传授如何科学用药,告诉我们哪些药高毒,哪些药低毒。”崖城镇坡田洋村一位年近六旬的菜农毫不客气地说,“现在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老百姓,基层政府和干部也应对问题豆角负责。”
        事实上,很多农药使用已经超出农民经验范畴。2000年,虫害席卷一位从江西来海南育种的老板的田地,老板先后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和1605(一种高毒类农药,亦称对硫磷)杀虫,直到打药的人都打中毒了,也杀不死甜菜夜蛾。后来,改用生物药甲维盐,立即见效。
        对于外地人而言,分布崖城街头小巷的农药农资店,比旅馆还要多。谭老板的阿亮农药店在镇上开了近二十年,有众多固定客源。
        3月1日下午,他告诉记者,现在买药的菜农分三种,懂药的能说出药名;有经验的会带上几片虫害叶子咨询买药;还有一部分全靠药店推荐。
        龚德民所在村的豆角田边能看到用完的各式药瓶。他也承认,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高毒药因价格低廉,短期效果明显,颇具吸引力。
分散种植VS集中收购
        中午11点半,112号档口出价四毛,要了龚德民的三捆豆角。
        收购商多是内地人。每天一大早,他们拿着笔和本子,在几百家菜农形成的路边集市里瞅来瞅去。一旦看中哪家的豆角,他们会利索地在烟盒大小的白纸上写下档口号和单价,拿到纸片的菜农马上发动车子,朝那个档口开去。
        像豆角这种反季节蔬菜,在海南也只有五个月左右的黄金期。待内地气温回升,蔬菜先后上市,收购商、经销商也会陆续撤出海南。
        每天下午三点左右,来自各地几百车豆角才被收购完。之后,各档口进入分拣、冷却、包装等流程。记者调查发现,基于目前这种分散种植,集中收购模式,即便有用过高毒农药的豆角,也不易被发现。
        3月1日下午,海南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陈文河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正因如此,现在的抽检工作备感压力。至于武汉发现的问题豆角的真正产地,目前仍处在调查中。
监管失效
        要找到问题豆角,实属难事。麦昌青,三亚市农技中心测报站站长。问题豆角事件发生后,她和同事每天开农产品检验检测流动车奔走于各个乡镇,一直忙到深夜。“毒豇豆”事件后,崖城征用了当地一家大型果蔬储运销售企业的市场检验室,采取现场速测法来抽检样品。通常,30分钟能检出豆角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含量。
        而采用定量法检测——— 检出农药品种和含量,则需要至少一周甚至更长时间。麦昌青说,按目前技术和条件,如果全部采用定量法检测,等结果出来再予以通关放行,豆角早就没有任何食用价值了。另外,用于定量检测的仪器价格昂贵,目前,仅海南省一级农业部门才有设备。
        麦昌青说,他们只能对抽样负责,保证农药残留达标,从目前技术和力量,还无法对全市所有豆角统一检验。
        这说明,即使样本不含毒,并不意味这一批次其他豆角就没有毒。
        3月1日下午,收购商陆续送检豆角。每个塑料袋上贴有一个标签,标有档口号和样本编号。到记者离开时,未听到检出有毒的消息。
        武汉检出的水胺硫磷农药到底源自哪里?包括龚德民、谭老板在内的多名受访者告诉记者,可能是来岛育种的内地人批量带上岛的。
        海南省农业厅陈文河对此并未否认。他表示,目前他们已掌握一定线索,正交由执法部门深入调查。
赌博式蔬菜输出
        廉价豆角并未让龚德民们放弃采摘。每隔一天,他们总是拉着豆角到集镇来碰碰运气。碰运气的还有收购商。“和赌博一样,只要没检出农药残留就能过关。”一位收购商说。
        抽检概率确实是赌博。用陈文河的话说,不可能百分之百抽检,这也是全国瓜菜市场的国情,只能用定性速测法,保证每个抽检批次安全出岛。
        分散的种植,无法合理用药、未过安全期采摘,抽检方法滞后,这样的蔬菜输出路径,必然会出现瓜菜运到哪里,农药残留就带到哪里。截至本报发稿时,海南“毒豆”又在深圳被发现,这意味着,毒源仍未找到。
        对此,陈文河坦言,高效低毒农药推广等农技工作确实不足。
        按照海南省最近规定,合格豆角必须具备当地政府开具的产地证明,以及农业农技部门出具的产品检验检测合格单,方可出海进入到内地。
        陈文河告诉记者,问题豆角事件后,当地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保证每辆豇豆运输车凭证出岛。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做好用药宣传,让老百姓知道,用高毒农药的后果其实最终伤害的还是自身利益。
        据了解,针对销售、使用高毒农药,最近三亚市还公布详细举报奖励政策。对于龚德民而言,他最关心的还是豆角的价钱———“照现在的行情下去,明年就没有必要再种豆角了。”据《南方周末》
蔬菜“戒毒”
        “毒豇豆”的背后是农药使用监控的缺失和种植模式的落后,这需要施行更严格的药品监管和建立蔬菜溯源标识制度
农药监管缺失
        “蔬菜产区一定要加强对农药销售的管理。否则很容易殃及无辜,‘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研究蔬菜问题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说。“毒豇豆”事件所暴露的恰是在中国蔬菜产区的两大问题——— 农药使用监控的缺失和种植模式的落后。
        近几年,虽然农业部屡屡公布禁用农药名单,然而据陈日远透露,一些农药厂家为了保证销量和杀虫效果,往往在正规杀虫农药中添加高毒农药成分。
        浙江湖州的一位农资站人士证实,为抵消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在中低毒农药中添加少量高毒农药,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由于添加后农药往往更好,更受到农民欢迎。“可怕的是,在很多地方,禁用农药项目检测根本不做。”杭州市农业局的一位人士坦承。在杭州市农业局多年的抽检中,每个月都会检出农药残留。
        杭州市农业局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就曾检出克百威残留超标的长豇豆和氧乐果农药残留超标的四季豆。因此,近年该局的蔬菜类53项农药检测项目中,就包括了水胺硫磷、氧乐果、克百威等禁用高毒农药。“食品领域屡屡出现禁用药问题,根源正在于药品监管不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禁药被禁用后仍有人能拿到,恰恰说明药品管制环节出现问题。
        不过,负责药品管制的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农业局的人士抱怨,很多蔬菜使用的禁用高毒农药,仅仅在蔬菜生产领域被禁用,并未被禁止在市场上流通。限用农药可合法生产、销售,农户在市场上就很容易购买到。
        加之,老百姓要的是“又要便宜,又要有效,使用方便”的农药,替代物无法符合这个要求,禁用药刚好符合。
        杭州市农业局的人士说,农业部门能做的主要是宣传、培训,对一些大的基地,尚有能力进行突击检查,但要想掌控成千上万个体农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建立溯源制度
        目前,要完成监控,确实比较困难。首先是多头管理,并无统一的专业部门管理蔬菜,“相互之间只会踢足球,不会打篮球”。
        按照现有的检测流程,在农产品进入流通批发市场前,主要由农业局负责抽检,进入农贸市场,则由工商负责,进入超市,则由质检负责。这意味着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至少要经过三部门的检测。
        杭州市农贸市场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长认为,不管哪里生产的蔬菜,生产地抽检和目的地销售前再抽检,并不难做到。而现在,往往农药残留在农贸市场和超市环节才被检出。金长担任总经理的杭州古荡农贸市场,是中国工商总局确定的少数示范农贸市场。
        陈日远指出,虽然市场监管这几年一直在加强,“但既然叫抽检,就会有漏检”。他说,靠抽检来监控农药超标实际上只能起到一个市场准入门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给货源地以警示。“要根本杜绝,在于源头控制。”陈日远建议,在菜区施行基地化或合作社方式,把农户整合起来,“统一生产、统一技术”。过去分散型的农户生产模式最重要就是无法明确责任。“要将毒害处理在萌芽状态,必须建立起蔬菜溯源制度。”金长建议,溯源制度可以追溯到蔬菜产自哪个村,哪个大棚,甚至知晓所用化肥、农药以及种子来源。
        事实上,早在2004年11月,浙江省农业厅就曾推出“浙江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平台”,内销的部分产品被贴上了质量安全信息条形码。顾客购买时,只需在超市的多媒体信息查询机上扫描,这株菜的生产单位、产地、加工地、认证信息、药物残留等各种信息,均会出现在屏幕上。
        这即要求种植中必须“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施放”。农药来源、稀释浓度、何时集中喷洒,这些信息都被要求一一记录在案。
        陈日远亦赞成建立蔬菜溯源标识制度。“农户要进入市场,都要有溯源标识。一旦发现违规生产者,则可借鉴美国等国经验,对其进行巨额罚款和规定时间内产品不许上市等惩罚。”据《南方周末》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一座一度挣扎在亏损边缘的小砖窑,如何在一年多时间里成为“人间地狱” 一个党龄32年的村支书,何以成为黑砖窑的“保护伞” 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相关职能部门屡屡造访,为何总是“视而不见” 2007年5月27日,山西省洪洞警方在广胜寺镇曹生村王兵兵的砖窑里排查民爆物品时,发现命案,并当即解救出[全文]
    2008-06-10 20:27
  • 中国社科院主持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显示,民众最关心家庭收入、医改及住房问题,在信息获取上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最高,接近很信任。本调查的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主持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社会心态部分,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28个省市130个区(市、县),260个乡(镇、街道)[全文]
    2008-06-10 20:41
  • “注射,其实是治疗过程中最不文明最不安全的方式。中国每年约注射50亿次,是全球最多的国家,而这中间非安全注射的行为又非常突出。共用一次性注射器已经造成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中国的传播。” A、唾液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乙肝病毒是“见血传播” 在京城某媒[全文]
    2009-04-16 23:01
  • 核心提示近日,一则由某知名网站上传的视频帖子《河南泌阳:为了盖起别墅群,疯狂扒掉烈士坟》,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帖子称,泌阳县人大、纪委在县烈士陵园范围内建家属院,其中包括9栋豪华别墅。  该帖子在网友中引起轩然大波,责骂声不绝于耳,但也有人称是假新闻。  泌阳县的烈士陵园被[全文]
    2009-04-16 23: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