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就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发出通知。教育部表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国家或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统一组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3月30日《新京报》)
在当前情况下,实施“特岗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简称。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意义值得预期。一方面,具备从业资格的毕业生,能较顺利就业;另一方面,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能得到加强。而且,此举的潜在深远影响,更不容低估。
在笔者看来,考虑到“历史欠账”因素,当前阶段实施“特岗计划”、全省统一招聘中小学教师,需重点解决待遇和编制两大问题。简言之,这两大问题关系到农村教师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和稳定性、基本正当权益的保障等等。唯有如此,农村中小学教师们才能产生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是否应将中小学教师视为公务员看待的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检视现实不难发现,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编制,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捉襟见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在城市和在农村尤其是落后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情况几近“两重天”。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不说,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也得不到保障。
不仅如此,还有代课教师问题。当前全国范围内的代课教师数量有多少,不好查到数据。据去年相关媒体报道,在广东省,农村教师空编6万,代课人员5.2万——个别地区为了挤占教育经费或减少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宁愿空编而聘请代课教师。当然,此种情况存在的原因,和相对滞后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等体制性因素亦有关系。而某种程度上说,代课教师问题的严重存在,暴露的正是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问题的冰山一角。
为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编制问题,广东的做法值得借鉴。除了在区域范围内使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向公务员看齐外,该省还力争在珠三角地区用一年时间、经济欠发达地区用两年时间,采取录用、培训、转岗、辞退等措施,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
不难发现,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编制“历史欠账”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为“特岗计划”的实施预留了空间;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特岗计划”的实施而言,亦是不小的考验。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些“历史欠账”得不到解决,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便会大打折扣。如此一来,试图以此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目的也将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用实施“特岗计划”的方式统招中小学教师,着力解决好待遇和编制问题须走在前面。
下一篇 农村孩子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