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燃油附加费去年12月25日起大幅下调。不过航空公司开始酝酿调整机票折扣。目前成都飞往北京、上海等地的机票由5折上涨到全价,至丽江的航线也由3折调整到7折。一张机票全部费用反而高过燃油附加费下调前的水平。(12月25日《天府早报》)
因为机票燃油附加费下调,消费者本做好了拥抱低票价的准备,却不料,被航空公司一盆冷水醍醐灌顶。冷静下来想想,我们未免太高估政策的效力,或者太低估航空公司维护既得利益的意志。
照书面解释,燃油附加费是因为国际油价不稳而附加在机票上的额外收费项目。也就是说,燃油附加费的功能仅仅是对冲航空公司的成本,绝不能成为谋求高额利润的增长点。然而,事实上,国内的燃油附加费不仅长期以来单向度上涨,价位之高更是大大超过国际油价的上涨幅度。权威资料显示,民航乘客2007年全年支付的燃油附加费总额不仅可以抵消各大航空公司航油上涨的成本,还为其贡献了大约30亿的纯利。由此足见,燃油附加费的功能完全被航空公司扭曲,不是下调的问题,而是必须被废止。
基于国内航空公司的低效,同样也基于航空市场的萧条现状,我们当然不奢望燃油附加费能被废止,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对其大幅度下调让机票回归合理价位。然而,事实表明,即使如此,航空公司也是断断不愿接受的,它们决意以提高机票折扣来弥补燃油附加费下调所带来的损失,仿佛离开了燃油附加费就生存不下去。照国内航空公司的生存逻辑,像美国航空公司这样的根本没有燃油附加费的航空企业,岂不是早被逐出航空市场了?!
近几日,“抱团取暖”、“联手保价”成为媒体上的关键词。前有中石油、中石化的“君子协定”,今有各大航空公司的“票价普涨”。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垄断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简单而粗暴的“成本转嫁”,无一例外都视《反垄断法》为无物,无一例外都在本位利益上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不能不说,国家的温暖襁褓、市场的强势地位已经彻底宠坏了这些垄断企业。它们进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退可以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几乎是旱涝保收、永无风险。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生存法则,使垄断企业养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慵懒作风,治理结构不严、效率极其低下,创新能力、内部挖潜能力双双丧失。
同样是航空公司,同样面对市场风雨的洗礼,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一直票价稳定,也没有燃油附加费,它们在执行“智慧用油行动”,包括在机门处用电能驱动而不用飞机引擎驱动、与联邦航空局合作尽量在城市间选择直飞线路、尽量减少客机多余的重量等等。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航空公司想的可不是这些,对它们来说这些都太复杂了,直接涨价不就行了。不客气地说,这近乎无耻之尤。
下一篇 引咎辞职官员复出不能没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