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取消“O牌”易,取消特权意识难

        今年4月25日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将彻底取消“蒙O”车牌号,老百姓眼里的“蒙O”“特权牌号”将不复存在。目前呼市“蒙O”号牌换发地方号牌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据了解,目前在呼市挂有“蒙O”的所谓“特权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比较突出,有些“蒙O”牌车并不是公安车辆,而且套牌问题严重,老百姓很反感。(3月29日《呼和浩特晚报》)
        “O”字牌又要取消了?但凡不健忘的人,都应该觉得“取消O牌”似曾相识。
        在2004年的全国“两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团提交了《取消“O”字头机动车牌照》的议案,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这个具有特权意味的符号。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宣布取消“O牌”。在那次运动中,内蒙古应该也没有例外,而现在呼市又宣布“禁O”了,那么,当初的“O牌”禁令是什么时候打破的?此次的“O牌”禁令又能管几天呢?
        要说取消“O牌”,河南省可能算是先行者。早在1998年,河南省公安厅就率先取消了“豫O”牌照。然而9年之后河南省公安厅却宣布,从2007年4月1日起,“豫O”牌照将“重出江湖”。而“特权车辆”问题也随之死灰复燃。仅仅一年半后的2008年11月,河南省公安厅又采纳了网友的建议,再次停发“豫O”牌照,但已发的“豫O”依然随处可见。“放”了“禁”、“禁”了“放”,这样的“游戏”还要上演几个轮回?我忽然想起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戒烟太容易了,我都戒了一千次了!”
        “禁O”确实很容易,一个文件就行了,而且每下一次这样的文件,都还可以赢得一次喝彩。可是“禁O”能禁掉特权吗?事实已经作出了证明。实际上,在上一次的“禁O”运动中,“O牌”虽然都被取消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专用的号段,比如郑州市把原来的“豫O”都换成了“96”等打头的号码——— 符号换了,特权依然——— 如此这般,用不用“O”字又有什么区别呢?
        与其他所有的字母或数字一样,“O牌”本身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O牌”所享有的特权不是固有的,而是人为赋予的。如果没有特权意识,任何一个字母或数字都是平等的;如果特权意识依然存在,它可以依附在任何一个字母或数字上。因此,要治理“特权车辆”问题,重要的不是取消“O牌”,而是消除特权意识。试想:如果公安交管部门对待“O牌”车辆和其他所有民用号牌车辆能够一视同仁,谁还会对“O牌”趋之若鹜?取不取消“O牌”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早在1997年,公安部在一份文件中就重申,发牌代号为“O”的专段专用号牌亦属“民用号牌”,挂“O牌”的车辆“不属于警车……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警车管理规定》中有关警车管理的条款……”但在实际执法中,公安交警部门总是对“O牌”另眼相看———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取消“O牌”易,取消特权意识难。如果交管部门依然对不同号牌坚持“不同标准”,那么取消“O牌”的行动即使进行一千次也都只能归于零。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望眼欲穿之际,新医改方案最终稿终于要浮出水面了。最新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还规定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政府组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结果这种“统购统销”[全文]
    2009-07-28 11:02
  • 从“公款购置高档香烟”和“发表不当言论”开始,南京市纪委对周久耕的指控正不断升级。记者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3月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查实其收受他人钱物数十万元,还有其他涉嫌受贿线索待查,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该市纪委称对网[全文]
    2009-07-28 11:03
  • 吉林松原市男子龙大海,因儿子经过绿化带时手套被划破,心怀不满,持铁钳等工具破坏了35米长的绿化带护栏,被行政拘留。松原市市委书记蓝军专门作出批示,要求龙大海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3月18日晚,松原电视台播放了道歉的画面。 龙大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显违反了公共道德[全文]
    2009-07-28 11:02
  • 阶层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固化,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而当农村孩子的希望破灭、路越走越窄时,他们很有可能会充满抱怨、愤懑和绝望,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全文]
    2009-07-28 11:03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