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哈尔滨警察打死人案”的“正义尴尬”

  公众极度关注的“哈尔滨警察打死人案”,3月24日上午开庭审理。当天庭审的情境很值得玩味:在谁打死林松岭的问题上,两警察刘力男和齐新互相推责;双方所聘请的律师均在黑龙江乃至全国都非常知名。在当天的庭审中,双方律师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3月24日《法制晚报》)
  惊天大案,知名律师,这些都让庭审之上的博弈格外引人关注。尽管“哈尔滨6名警察打死人”已是天下皆知的事,但是,现在却只有两名被诉的警察。两名警察都把罪责推到对方身上,第一天庭审,在涉案警察之间,在双方辩护律师之间,就已经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留给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可不能简单地看待这种“罪责互推”。就像林家请来的高级律师胡凤滨所说,根据我国刑法原则,如果公诉方提不出有力证据证明是谁造成林松岭死亡的话,根据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原则,齐新的被告律师很有可能为其做无罪辩护。事实上,齐新在自己的供述中也一直未作出有罪供词。换句话说,只要满足法律的程序正义要求,打死人的哈尔滨警察完全可能得到“豁免权”,然后堂而皇之地走出法庭大门。
  法律的理性首先体现在程序正义理念的应用上。程序正义是个好东西,当然,与程序正义一样是好东西的,还有实质正义,也就是说,犯了罪就必须接受法律应有的惩罚。多数普通公众内心信奉的正义价值和原则,更多的可能体现在“实质正义”上。最理想的境界,当然就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完美结合。但是,看看现在如此复杂的博弈,再想想此前暴露的案件细节存在太多不透明的情况,恐怕现在谁也说不清,这起令人无比震惊的案件,最后审判会离正义有多远。
  而“正义尴尬”,从本质上讲,当然是某种错位与偏失了。现在,“哈尔滨警察打死人案”庭审第一天的情境,就意味着这桩大案的最后审判,很可能出现“正义尴尬”现象,或者离许多普通公众诉求的实质正义很远,或者有悖于法律视角的程序正义。尽管谁也不希望,正义在情与理之间,是那样的错位与尴尬,但是,基于此案本身涉及到警察这个“特殊的群体”,而此前的相关信息也未足够公开,最终的相关证据能够影响着怎样的司法逻辑,实际有着太多的想象空间。
  法治社会的正义本质,自然是通过程序正义来追寻实质正义。那么,当公众理性肯定了程序正义避免制造冤假错案的价值之后,法律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罪恶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呢?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相关判决恐怕会激起公众的不满。
  说到底,要想祛除这样的不满,关键还在于司法公开。就像“哈尔滨警察打死人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公众看清楚那些司法逻辑依存的证据,笃信所有的证据都是事实存在,都是在法律框架下产生的,而不是人为的制造,来方便满足所谓“程序正义”的需要,为罪恶进行“豁免”。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望眼欲穿之际,新医改方案最终稿终于要浮出水面了。最新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还规定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政府组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结果这种“统购统销”[全文]
    2009-07-28 11:02
  • 从“公款购置高档香烟”和“发表不当言论”开始,南京市纪委对周久耕的指控正不断升级。记者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3月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查实其收受他人钱物数十万元,还有其他涉嫌受贿线索待查,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该市纪委称对网[全文]
    2009-07-28 11:03
  • 吉林松原市男子龙大海,因儿子经过绿化带时手套被划破,心怀不满,持铁钳等工具破坏了35米长的绿化带护栏,被行政拘留。松原市市委书记蓝军专门作出批示,要求龙大海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3月18日晚,松原电视台播放了道歉的画面。 龙大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显违反了公共道德[全文]
    2009-07-28 11:02
  • 阶层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固化,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而当农村孩子的希望破灭、路越走越窄时,他们很有可能会充满抱怨、愤懑和绝望,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全文]
    2009-07-28 11:03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