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该怎样公布一份事故调查报告?

         有关调查机关不要以自身权力的权威性和不容置疑的口吻,来代替阐释调查报告科学准确的必要性。公布调查报告不仅仅是一个基于程序要求的宣读过程,更应该是一种自我论证和解疑释惑的过程。
         7月3日这一天,有两个引人关注的事故调查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布:一个是6月5日成都公交车大火事件,警方查明,此事件是一起特大故意放火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张云良已当场死亡;另一个是6月27日上海倒楼事件,调查结果称,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大楼两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而就在前一天,法航空难事故的首个调查报告也对外公布了,报告显示:一个月前在大西洋坠毁的法航空客A330客机并没有在空中解体。
         粗略比较一下不难发现,法航空难事故这份长达 76页的调查报告,更像是一种阶段性的情况介绍,它并未给出明确的坠机原因;而我们的两份调查报告,都非常明确的给出了不带任何推断与猜测色彩、几乎就是不容置疑的事故原因分析,调查报告本身却非常短,连记者拿到的全稿也不过几页纸,而且重点全在结论的陈述,而不在结论得出的具体依据和逻辑分析。
         当然,法航失事客机的黑匣子并未找到,不能给出明确坠机原因是基于实际情况。而且,事故调查报告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出明确的事故原因分析,非但不是什么问题,反而既是事故调查的目的所在,也是公众的知情需求所在。问题只出在这个前提上,即:如何让人们确信事故调查报告是科学准确的?
         我认为,一份令人信服的事故调查报告,不仅是要给出一个最终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摆出翔实的证据和细致的分析,以充分向公众展示和证明调查结果的科学准确性。事故调查报告引起一些质疑的声音并不奇怪,在国外亦是很普遍的正常现象。问题是,有关调查机关不要以自身权力的权威性和不容置疑的口吻,来代替阐释调查报告科学准确的必要性。公布调查报告不仅仅是一个基于程序要求的宣读过程,更应该是一种自我论证和解疑释惑的过程。
         比如成都公交车大火事件,调查报告基本是以一个结论来支持和推导另一个结论,而缺少直接的证据。而这样的直接证据,其实应该是不难提供的。比如,张云良案发前从成都寄出的那封遗书,可否公开;车内现场勘验可证明点火区域的照片,可否公布;几十位幸存者对当时情况的描述,能否摄制成视频资料现场播放——— 公布这些本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情,关键是有关部门是否有这种意识。
         再说上海高楼倒塌事件,短短6天时间就拿出如此口气断然的报告,本身就难免让人怀疑其科学性,尤其是“原勘测报告经现场补充勘测和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大楼所用PHC管柱经检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的一套说辞,在我看来,的确有基于某种目的而简单下结论的嫌疑。调查报告不该如此惜字如金,而应该按照专业要求详细给出具体数据和分析步骤。而且,还应该附上专家组的名单和专家的签名,以示对公众的负责。
         政府部门主持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往往都是给事故定性的重要文件。它要经得起公众和时间的检验,只有立足于翔实的证据和细致的分析之上。法航空难事故长达76页的调查报告尚且不敢贸然给出定论,我们不过短短几页甚至几行的调查报告,却总是展现出一副不容置疑的面孔。如果不是有意如此,只能说我们对事故调查报告这门艺术的掌握,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望眼欲穿之际,新医改方案最终稿终于要浮出水面了。最新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还规定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政府组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结果这种“统购统销”[全文]
    2009-07-28 11:02
  • 从“公款购置高档香烟”和“发表不当言论”开始,南京市纪委对周久耕的指控正不断升级。记者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3月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查实其收受他人钱物数十万元,还有其他涉嫌受贿线索待查,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该市纪委称对网[全文]
    2009-07-28 11:03
  • 吉林松原市男子龙大海,因儿子经过绿化带时手套被划破,心怀不满,持铁钳等工具破坏了35米长的绿化带护栏,被行政拘留。松原市市委书记蓝军专门作出批示,要求龙大海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3月18日晚,松原电视台播放了道歉的画面。 龙大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显违反了公共道德[全文]
    2009-07-28 11:02
  • 阶层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固化,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而当农村孩子的希望破灭、路越走越窄时,他们很有可能会充满抱怨、愤懑和绝望,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全文]
    2009-07-28 11:03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