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个性官员”如何消弭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称,新时期中国个性官员越来越多,敢说狠话敢说真话的官员也越来越多,官员沉闷、枯燥的“大多数”形象开始改变。同时,专家提醒要警惕某些官员在媒体面前的“作秀”,最终,还要依靠法律和制度解决问题。
         政治和官员的面孔,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严肃,也不是样板戏中的单一表情。当官员逐渐有了人间表情、喜怒哀乐和所谓的个性,政治也就有了活力,官员也更加的亲和。在一个越来越开明,越来越崇尚自由的社会环境中,个性官员越来越多是一件好事。
         除了国务院原副总理“铁娘子”吴仪;“刚柔相济”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敢于“说狠话”、被称为“灭火部长”的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承诺杜绝官场“潜规则”的前商务部部长、现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敢于公开怒斥教育乱收费问题的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等等,这些具有了“人间表情”的政治官员外,笔者认为,公众心目中的“个性官员”,更多的是指那些存在“争议”的官员。比如,铁腕推行改革的仇和,比如将舆论监督作为施政手段的吕日周,比如掀起党内基层民主政治改革风暴的宋亚平等等。
         这些官员之所以有“个性”,并不仅仅是具有了“人间表情”,而是他们的作为总是充满争议:他们一方面如网友所说的,或敢于挑战官场的所谓“潜规则”,仗义执言,敢作敢为;或敢于触犯部门和局部既得利益,关注民生,为公共利益振臂高呼;或敢于揭露政治领域中的敏感问题,直击社会时弊,把官位和乌纱置之度外,成为官场的“另类”。但同时,他们的大刀阔斧,有时候又看似“飞扬跋扈”、悖逆法治,充满着浓厚的人治色彩。比如“个性官员”仇和,在昆明因官员开会睡觉而责令其辞职,这是否符合程序,值得一议。而他在宿迁推行的卖光式、现在看来依然非常激进的医疗改革,也是众说纷纭,充满着无尽的争议。
         所以,我们对于仇和式的“个性官员”,怀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愫来看待,既爱又怕。爱的是,这种敢于突破传统施政思维,锐意改革创新的官员,在当前来说,还是少之又少,是一种稀缺品。怕得是,“个性”有着太多的个人意志和感情色彩,这样有时就难免不合程序、背离法治,成为一把“双刃剑”,有时候甚至会一意孤行,失去有效的监督,从而使公权力失去控制,伤及公共利益。这样的焦虑和担心,其实一直在公众的心头挥之不去。
         所以,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个性官员”进入公众视野,不断出现在公共空间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让这些个性官员,既能充分的保留和发扬“个性”,突破常规,以非凡的勇气和能力来改革创新,并通过这种个性的张扬,涵养和创造更多的公共利益,而不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当平常庸官。但是同时,又能将这种“个性”去个人化,将“个性”框架在一个自由、民主和合乎法治的理想状态之下,而不是完全的个人拍板、率性而为、长官意志和感情用事,抑或“作秀”。只有当这两个方面能寻找到最佳的平衡和黄金分割点时,那么所谓的“个性官员”,才可能不再像今天的仇和这样,总是存在争议,让人既爱又怕。而那时的“个性官员”,才会只有个性,而没有争议,成为一个纯粹的公共利益推进者。即使存在争议,也是在程序、法治之下的正常争议,而非因“个性官员”的“个性”而起的争议。这时的“个性官员”,才会让公众真正喜欢和接受,而且喜欢的那么简单、纯粹和快乐。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望眼欲穿之际,新医改方案最终稿终于要浮出水面了。最新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还规定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政府组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结果这种“统购统销”[全文]
    2009-07-28 11:02
  • 从“公款购置高档香烟”和“发表不当言论”开始,南京市纪委对周久耕的指控正不断升级。记者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3月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查实其收受他人钱物数十万元,还有其他涉嫌受贿线索待查,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该市纪委称对网[全文]
    2009-07-28 11:03
  • 吉林松原市男子龙大海,因儿子经过绿化带时手套被划破,心怀不满,持铁钳等工具破坏了35米长的绿化带护栏,被行政拘留。松原市市委书记蓝军专门作出批示,要求龙大海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3月18日晚,松原电视台播放了道歉的画面。 龙大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显违反了公共道德[全文]
    2009-07-28 11:02
  • 阶层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固化,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而当农村孩子的希望破灭、路越走越窄时,他们很有可能会充满抱怨、愤懑和绝望,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全文]
    2009-07-28 11:03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