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国企改革,既要坚决也不可轻率

        张维迎教授9月8日再发文章《为什么国企改革非改不可》,实际重点谈的是“国退民进”的必要性,尽管他没有用这个表述。他提出了几点理由,一是目前的经济增长放缓说明,除非彻底改革增长模式,中国很难持续保持经济高增长。二是国企在关键行业的垄断已造成广泛的不满。三是大量研究都证明国企不如民企有效率,等等。
        张维迎的一些具体分析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一些学者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不同意他的大判断和结论。比如张说2003年以后中国总体上“国进民退”,被认为没有数据支持。还有他将民企与国企对立起来,这也不被赞同。学者们指出,民企的发展空间巨大,比如互联网+、大数据等等,许多新经济领域都是由民营经济主导的。
        对于张所说国企的份额应当降到10%以下,也存在强烈反对意见。国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基础,承担着稳定经济的战略任务,也是当下中国对外竞争的主力。国企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国企改革必须进行,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也是坚定的,但把削弱国企作为改革的目标,这不是中国社会的普遍意愿。
        国企改革是个超级话题,它可以细致到社会的微观管理,也可以扩展到如何看待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在长期争论中,观点和利益错综交织,争论的背景有时简单有时复杂,很难形成有共识性的句号。
        然而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和边界,还是需要厘清的。
        首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已是国家非常稳定并且不断强调的政策方向,与此同时,发展民营经济不应以刻意削弱国有经济为代价,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应当是中国的政策目标。
        第二,国企垄断的问题需要开展全面研究,国家已经据此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由于这是舆论意见最为集中的问题,涉及很多利益群体,它应当得到类似“白皮书”规模的阐述。
        第三,国企改革的目标应是提高国企的自身效率和改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但这种改革决不可能是国家的“政治屈服”,也决不应让改革过程成为对任何群体、包括对民企群体的“利益输送”。
        第四,舆论对国企的批评很多,但这不意味着全社会已经“讨厌”国企。国企不仅是国家的一种“政治基础”,它也是中国社会平衡的重要“心理基础”。国企对中国社会公平感的支撑要远大于它们对这种公平感的侵蚀,国企也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对舆论监督和批评给予了最多配合。
        第五,国企带来了一些问题,但认为由民企代替国企就能解决所有那些问题是幼稚的。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都实行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从效率低下到垄断等经济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比比皆是。中国总的经济活力是相对较高的,如果认为这些活力百分百都是民营经济带来的,与中国国企的稳定支撑作用无关,这样的看法很不客观。
        国企与民企在中国享受了不同的“优惠”,国企得到的资源多,但尽的社会义务也多,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民企得到的国家支持相对少,但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基本“一身轻”,其内部分配制度也可完全依照市场规律制定。如果国企改革是一项社会改革的话,那么民企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很可能受到触动。
        国企改革是很严肃的系统工程,切不可受价值观和一些肤浅口号的影响。张维迎的观点有很突出的倾向性,如果说这是学者为了引起注意的一种策略,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的认为国企改革应当遵循简单而激烈的逻辑,那就不应该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望眼欲穿之际,新医改方案最终稿终于要浮出水面了。最新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还规定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政府组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结果这种“统购统销”[全文]
    2009-07-28 11:02
  • 从“公款购置高档香烟”和“发表不当言论”开始,南京市纪委对周久耕的指控正不断升级。记者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3月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查实其收受他人钱物数十万元,还有其他涉嫌受贿线索待查,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该市纪委称对网[全文]
    2009-07-28 11:03
  • 吉林松原市男子龙大海,因儿子经过绿化带时手套被划破,心怀不满,持铁钳等工具破坏了35米长的绿化带护栏,被行政拘留。松原市市委书记蓝军专门作出批示,要求龙大海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3月18日晚,松原电视台播放了道歉的画面。 龙大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显违反了公共道德[全文]
    2009-07-28 11:02
  • 阶层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固化,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而当农村孩子的希望破灭、路越走越窄时,他们很有可能会充满抱怨、愤懑和绝望,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全文]
    2009-07-28 11:03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