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何为“中国模式”认识仍未深入

哪些因素促使中国永远是中国?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对“中国模式”产生了很大兴趣。中国人对“中国模式”的兴趣在于中国较之西方更有效地抵御了金融危机。一些人也由此推论出,中国模式优越于西方模式。西方人对中国模式的兴趣与其说是他们热衷了解中国,倒不如说是对西方模式的失望。毋容置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但近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在重新审视中国模式。在中国方面,一些人开始对改革现状表现出不满意情绪,对中国模式产生了怀疑。对一些西方人来说,因为仍然处于危机之中,希望中国能够做得更多,尤其是希望中国能够为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多作贡献。不过,对西方过分的要求,中国表现出“不乐意”,主要表现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这促使西方一些人又开始热衷谈论中国模式的“威胁”。
  但实际的情形是,对中国模式的讨论很多,人们对其认识似乎却并没有深入。当中国模式成为一个流行词汇时,人们就开始滥用了。
  中国模式至少可以在如下三个层面来加以讨论。首先是中国模式的文明性。我自己讨论中国模式是倾向于把中国模式置于大历史的宏观层面上。改革开放30年不够,还要看前面的30年。而前面的30年也不够,而要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转型过程。在这个层面,研究中国模式就是要把那些恒定不变的结构性因素找出来。很简单,不管中国如何变化或者变革,中国总是中国,中国变成不了西方或者其他任何国家。实际上,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恢复,中国越来越像自己。那么,哪些是促使中国永远是中国的因素呢?这些因素就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不找出这些因素就不能理解中国模式,当然也会看不到这个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改革需分“三步走”
  在下一个层面,中国模式指的是中国的改革模式。人们所说的“中国道路”可以归入这个层面。“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的改革是怎么走过来的,要回答“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中国的改革很明显呈现出渐进性和分阶段性。我自己认为,中国改革分三步走,即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后政治改革。这并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即中国应当走这条道路。这是个经验观察,先进国家包括欧洲、亚洲的日本和“四小龙”的发展也有这个特征,也走过了这个过程。此外,这种改革模式也符合一些一般的常理。
  首先,这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经济改革最容易,说穿了就是要把人们的物质意识动员起来,让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社会改革难一点。如果说经济改革的主体是生产,那么社会改革的主体就是分配。社会改革要求人们从自己的钱包里面掏一部分出来让社会来分享。而政治改革最为困难。政治改革表明人们需要放弃一些权力让其他人来分享。
  其次,这里也涉及到一个体制改革的物质基础问题。经济改革优先因为经济改革可以为其他改革创造物质基础。经济改革优先于社会改革道理很简单,没有生产哪有分配。财富创造出来之后,才可以强调分配。在政治方面,经济改革先于政治改革至少有两个优势。对社会来说,经济改革创造财富和中产阶级,从而为理性的政治参与创造条件。
  那么,为什么经济和社会改革要发生在政治改革之前?这里主要的问题是国家制度建设的次序问题。任何国家的国家制度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如果说,民主制度是追求的目标,那么如果没有其他一系列制度的支撑,民主制度将是微弱的。民主只是众多基本国家制度中间的一种,不能取代其他方面的国家制度。历史上看,先有现代国家,后有国家的民主化。就中国的政治进程来说,如果在经济和社会制度建设之前开始了以选举为主体的民主化,那么很有可能是劣质民主,正如我们可以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而民主化现行的国家所观察到的那样。
  不过,改革“三步走”并不是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只能进行经济改革,或者社会改革,或者政治改革。“三步走”只是说,在任何特定时期,只把一种改革定位为主体性改革,而其他方面的改革是辅助性的。比如说,在经济改革是主体性改革的时候,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就是辅助性。
政策层面的中国模式
  在第三个层面,人们可从具体的政策层面来谈论中国模式,也可以叫中国政策模式,可以从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等各个不同领域来透视中国模式。人们所说的“中国案例”可以是属于这个范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改革政策案例。
  目前一些人对中国模式表示出来的很大的不满意都在这个层面。在经济政策领域,人们对改革政策的不满也是从不同角度来看的。一些人以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国政策模式。比如说,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只有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有改革,而此后就没有了。因为早期的改革呈现出市场化和分权等属性,90年代之后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政策是从西方那里学来的,称不上自己的模式。
  这些看法都不见得很合理。对第一种观点,我觉得集权不见得不是改革,分权也不见得就是改革。如果集权是建立和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规制,那么也是改革。如果分权产生的只是一个个行政主导的地方性垄断,而非市场,那么也不见得是改革,而是寡头经济。对第二种观点,市场并非只是属于西方的。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市场也很发达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确向西方学习这一事实并不是说中国不能形成自己的模式。
  中国模式的这三个层面互相关联,但也可以对它们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我自己的研究促使我肯定中国模式和中国改革模式,但中国现在的政策模式很多方面需要纠正或者改进。在一些方面,一些政策正在使得中国的发展模式变得缺乏“包容性”和 “开放性”。若没有有效政策加以纠正,那么社会不稳定就会加深,进而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的危机。中国需要的不是用任何西方的观点来审视或者批评中国模式,而是要客观总结中国模式方方面面的经验,以求改善和改进。这就是中国改革的意义。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望眼欲穿之际,新医改方案最终稿终于要浮出水面了。最新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还规定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政府组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结果这种“统购统销”[全文]
    2009-07-28 11:02
  • 从“公款购置高档香烟”和“发表不当言论”开始,南京市纪委对周久耕的指控正不断升级。记者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3月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查实其收受他人钱物数十万元,还有其他涉嫌受贿线索待查,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该市纪委称对网[全文]
    2009-07-28 11:03
  • 吉林松原市男子龙大海,因儿子经过绿化带时手套被划破,心怀不满,持铁钳等工具破坏了35米长的绿化带护栏,被行政拘留。松原市市委书记蓝军专门作出批示,要求龙大海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3月18日晚,松原电视台播放了道歉的画面。 龙大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显违反了公共道德[全文]
    2009-07-28 11:02
  • 阶层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固化,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而当农村孩子的希望破灭、路越走越窄时,他们很有可能会充满抱怨、愤懑和绝望,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全文]
    2009-07-28 11:03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