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中美博弈正在冲击亚太秩序

  编者按2010年风云变幻的亚太局势,各国学者怎样看?12月10日-11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亚太秩序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知名学者,就亚太战略形势、中美关系走向、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其中的代表性观点刊登如下。

2010年,亚太秩序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阿伦弗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中国崛起使其他国家采取均衡战略,通过提升本国实力和与其他国家合作来维系某种平衡,这已经是亚太局势发展的趋势。最近15年,美国也通过强化其亚太同盟关系(包括为制衡中国而设计的美印“准同盟”关系),悄无声息地加强美国在本区域的存在。
  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的军事投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既可能导致跨国合作,也可能是造成国家间冲突和紧张的因素,这点在中美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第三,在美国看来,中国外交逐渐变得不够灵巧,也不如以往成功。美国和其他国家所面对的问题是:中国外交在最近几年向更加孤行专断的转向是否是真实的?如果它们将近来中国外交变化视作某种深层变化的话,可能会采取一种更强硬的立场和政策。
  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我们正处于新旧秩序轮替之际。自去年起,事情发生了根本变化。第一,美国的权力被认为在大幅下降,不少人感觉美国国内政治分化、无法协同行动。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变得前所未有地强大,却伴随着地缘政治上的严重摩擦,比如南海问题上的冲突、中日撞船事件、中印克什米尔分歧等,这使中国面临着地缘政治上的危机。
  第二,次级国际行为体的角色在近期有所增强。比如,日本重申美日同盟的重要性,西方对印度的追捧更加热烈,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更加谨慎,韩国对华立场的改变非常突出。
  第三,未来将面临地缘政治发展不确定带来的严峻考验。美国将承受政治和经济上衰落的危险。2012年中国将召开“十八大”,因此在此期间不会做出任何重大决策变更。美国要遏制中国的任何企图不会受到欢迎,但中美之间某种温和的竞争会为其他国家带来地缘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当然,东亚的总体趋势仍是积极的。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与中美关系相关的事件没有很好地促进亚洲区域的稳定。美国对台军售、会见达赖、谷歌事件以及美国财政部威胁要将中国标定为“汇率操纵者”等一系列事件,造成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天安舰”事件、其他的海上安全问题、诺贝尔和平奖事件和朝韩炮击等,都反映出中美两国相互不信任和地缘战略竞争深化的长期趋势。
  很明显,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亚太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第一,中美以不同的原因在亚太扩张,区域内的国家依赖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而美国在本地区的真正力量来自其在安全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东亚许多国家被迫处在两国相互竞争发挥影响的困局之中。第二,其他亚洲国家时而在两个巨人之间玩“两面”游戏。中国分析家们更倾向于相信,是美国在离间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关系。第三,当中美安全关注的焦点从台湾问题转移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安全问题时,亚洲的战略处境将进一步复杂化。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建构一个和平的地区安全框架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该框架必须能够同时满足中美各自的需求。
中美博弈,亚太各国怎么看
  潘佩尔(T. J. Pempel,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以美日韩为一方,中朝为另一方,目前东亚地区呈现出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特征,这种情况与过去六个月的地区安全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使在不建立地区安全共同体的情况下实现“大国协调”的希望成为泡影。冷战期间,亚洲在日本的带领下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东亚地区曾一度出现“小步迈向地区和平”的趋势,甚至朝鲜半岛问题也呈现出某种缓和的态势。然而,朝鲜的导弹试验标志着六方会谈的失败,也引起各国之间的相互指责。朝鲜的领导人继承问题使朝鲜的立场日趋强硬,其结果是在东亚地区重现“安全困境”。综合来看,尽管制裁不起作用,重返六方会谈则可能发出“奖励坏行为”的信号,但美日韩三国均不愿承担军事风险,中国未来能否、是否愿意制约朝鲜也仍然是未知数。
  金圣翰(Kim Sung-han,韩国高丽大学教授):中韩关系正迅速发展,经济上韩国视中国为最重要的伙伴;政治上,中国在朝核危机中的调停作用不断增加;在文化上,韩国更愿意接受中国作为可靠的战略伙伴。而在美国看来,经济上的竞争、政治制度的差异、地缘政治的考虑仍会限制中韩关系的发展。中韩关系对韩美关系的影响,取决于中美之间能否继续寻找到共同利益。如果中美交恶,会对美韩同盟造成很大压力。在中国看来,美韩同盟的强化是以牺牲中韩关系为代价的;在美国看来,中韩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会导致政治关系的发展,朝鲜半岛统一后,中韩在文化的亲缘关系会对美国构成战略威胁;在韩国看来,中美战略对抗会将韩国拉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而良好的中美关系将会使朝鲜半岛的统一更容易实现。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东亚区域安全格局加速转型背后的推手,一是中美关系2010年以来数度出现的紧张气氛,二是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区域内国家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在中美两国之间的“再调整”。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相对上升,美国出现了严重的“中国焦虑”,既抱怨中国缺乏在区域与双边议题上对美国关注的积极配合,又忧虑中国排挤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中国则出现了新的对美关系的“中国挫折”,认为中国巨额投资美国国债的行动并没有获得任何政治上善意的回报。令人忧虑的是,美国2010年过多地使用军事手段,如军演、加强军事部署和强化防务合作来“敲打中国”,显示美国不可撼动的区域领袖地位,以及加深区域国家在安全事务上的对美战略依赖。而中国国内舆论与民众对中美间问题的许多情绪化看法,助长了美国的“中国焦虑”。中美两国对东亚区域安全与繁荣负有特殊责任。未来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两国领导人不仅就一系列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建立起“共识”,更需要双方政策超越国内政治的影响而在共同利益的领域采取积极的合作行动。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领域,中美之间更多地应该寻求管理分歧的现实途径。
构建亚太区域安全架构是梦想吗?
  田中明彦(Akihiko Tanaka,日本东京大学副校长):尽管最近东亚的安全环境出现恶化,安全的基本因素依然如故。虽然需要制度主义,但基于可靠盟友的威慑体系,依然是确保东亚安全的核心因素。亚太区域的长期挑战在于,如何将目前的相互怀疑体系转化成稳定的和平机制,特别是如何应对朝鲜问题以及中国的崛起。
  我认为,东亚维持和平取决于五个条件:相互威慑力、经济相互依赖、对共同国际规制的认知、区域制度建设和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其中相互威慑力则包括三个因素:美国主导的美日、美韩等双边同盟体系;朝鲜攻击首尔的能力;中国军事实力。
  于铁军(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亚太安全架构是复杂和多层次的。一方面,最基本的结构依然是美国主导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包括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等同盟。另一方面,也存在类似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安全合作机制。2010年的中美紧张局势表明,目前很难建立一个能够同时容纳中国和美国的综合性地区安全架构。
  因此,大国协调,而不是民主国家联盟,应该成为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途径,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亚太地区出现一种中美对抗的两极体系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可能出现的是一种多极体系,包括中、美、日、俄、印度,以及可能的东盟。因为俄罗斯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欧洲国家,印度一般不被认为是一个东亚国家,东盟也不是一个统一国家,所以在东亚地区,中美日三国协调的意义最为重要。
  东亚的稳定取决于中美日三国关系。三边安全对话不但可以约束军备竞赛,也有利于三国和该地区的所有其他国家。中美日三国协调应该成为东亚安全秩序的主要架构。第一,美国的单边霸权行为因为缺乏意愿和力量而无法长期维持。第二,中美对抗的两极结构不仅难以成立,也很危险,因为其他国家可能选择不反对中国。中美对抗对所有该地区的国家都会造成伤害。
  建立大国协调机制的基础在于各大国对维持地区和平重要性的认知。尽管东亚国家存在领土争端等复杂难解的矛盾,但是建立大国协调机制依然是可能的,我们依然能够从欧洲学到富有积极意义的经验。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望眼欲穿之际,新医改方案最终稿终于要浮出水面了。最新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还规定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定价,政府组织“定点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结果这种“统购统销”[全文]
    2009-07-28 11:02
  • 从“公款购置高档香烟”和“发表不当言论”开始,南京市纪委对周久耕的指控正不断升级。记者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3月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已查实其收受他人钱物数十万元,还有其他涉嫌受贿线索待查,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该市纪委称对网[全文]
    2009-07-28 11:03
  • 吉林松原市男子龙大海,因儿子经过绿化带时手套被划破,心怀不满,持铁钳等工具破坏了35米长的绿化带护栏,被行政拘留。松原市市委书记蓝军专门作出批示,要求龙大海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3月18日晚,松原电视台播放了道歉的画面。 龙大海的行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显违反了公共道德[全文]
    2009-07-28 11:02
  • 阶层分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固化,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而当农村孩子的希望破灭、路越走越窄时,他们很有可能会充满抱怨、愤懑和绝望,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全文]
    2009-07-28 11:03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