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7日公布了对东航云南分公司航班“返航”事件的初步调查,认为部分航班存在“人为返航”因素。那么,整个调查是怎样进行的,“人为返航”航班是怎样确定的,“人为返航”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来到昆明,深入民航局东航返航事件调查组和东航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手的采访了解。
■飞行员:“天气原因”返航
据调查组介绍,3月31日至4月1日,东航共发生了21个航班“返航”事件。在飞行员“返航”后交给公司的常规航后报告中,均写着“天气原因”返航。
中国民航局调查组成员、民航局云南安全监管办公室副主任余国强4月8日向记者出示了飞行员的航后报告后说:“3月31日,作为中国民航局西南地区管理局的派出监管机构,云南监管办启动了航班大面积延误应急预案,并开始对事件调查。调查是在公众怀疑、媒体怀疑、我们怀疑的背景下展开的。4月2日上午,首先封存了对调查至关重要的飞机快速存取记录器等相关飞行资料。”
事件发生后,东航应急工作组也于3月31日下午进驻云南分公司。应急工作组组长舒明江4月8日告诉记者:“在组织运力于4月1日下午疏散完毕旅客后,东航工作组4月2日上午开始找飞行员进行调查,所有飞行员都坚持‘天气原因’返航的理由。”
4月2日下午,中国民航局西南地区管理局派出调查组,来到东航云南分公司。4月3日全天,找到当时在家的8名飞行员谈话,这些飞行员都反映是“天气原因”返航。
■破译、整理飞行记录
4月2日上午,云南监管办封存了21个航班的快速存取记录器。当天,东航把记录器送到云南分公司译码中心进行破译。
4月3日,民航局西南地区管理局调查组在调查完一些飞行员后,把已被云南监管办封存的21个航班的飞行员在空中与地面管制员之间的陆空通话记录调出来,对每个航班的对话,听着录音进行整理。
■用数据筛选“人为返航”
4月5日,民航局调查组来到昆明,对已经整理出来的飞行数据、陆空对话记录、飞行员返航报告进行对比分析。10个人加班加点地忙到4月7日3时,终于把航班数据分析完毕。遗憾的是,有部分快速存取记录器出现故障,破译不出数据,无法进行分析。
余国强说,调查显示,有一架航班是因为飞机上的偏航阻尼器失效而“返航”的,机长报告里如此写着,调查组与飞机维修基地联系后,看到维修记录上显示着同样原因。
余国强介绍,通过对陆空对话记录的分析和对塔台管制员的了解,发现飞临沧、文山机场等一些机组的航班是因为风速超标、在地面管制员的指挥下“返航”的。调查组与当地机场联系,取得了当地机场的证明材料。
余国强说,数据显示,有一部分航班是后机飞行员听到前机飞行员说“天气不好,无法降落”而半路返航的。
余国强介绍,调查组通过对数据记录中风向、风速、垂直过载等数据的分析,来判断飞机当时处于怎样的大气气流状态下。数据显示,部分机组做出“返航”的决定和数据分析指标不相吻合。经初步分析,这几个航班的数据处于天气状况可降落的状况下,因此用数据证明了一些航班“返航”存在“人为因素”。
在掌握了初步证据后,4月7日中午和下午,东航和中国民航局分别对外发布了发现部分航班涉嫌“人为返航”的消息。
■“人为返航”原因仍待查
4月7日,东航暂停了涉嫌“人为返航”飞行员执行任务,要求他们协助调查组进行调查。
据介绍,4月8日东航分别找这些飞行员谈话,用数据证明他们存在“人为返航”因素,询问“人为返航”原因。
余国强说:“飞行员‘人为返航’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也是我们调查组要查清的问题。对于媒体报道的飞行员因税过高、因小时费低等待遇原因而‘罢飞’的说法,目前根据调查组掌握的情况,尚未得到飞行员的认可。”
4月9日,中国民航局调查组再次找飞行员谈话,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相关链接
调查组澄清:决不存在毁灭飞行数据之事
据新华社电(记者林红梅)东航“3·31”返航事件调查组9日针对部分媒体报道中涉及的飞行记录数据不全“疑似集体毁灭证据”的说法,公开予以澄清:决不存在毁灭飞机数据之事。
东航调查组组长、东航集团副总樊儒9日对记者表示,东航“3·31”返航事件调查组特作如下声明:“3·31”返航事件中,确有6架飞机未能获得飞行译码数据,其原因是由于机载快速存取数据记录器(QAR)工作不稳定造成的。前期,云南分公司部分波音737飞机的机载QAR设备可靠性下降。对此公司多次联系国外设备厂家,正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定了设备升级改装计划。针对该问题,公司定期向民航局西南管理局报告,所有相关文件都有存档记录,不存在任何毁灭数据、隐瞒事实的问题。
参与飞行员称事先无人组织
在坚持了一个星期的“天气是返航主要原因后”,东航4月7日向外界承认在3月31日发生的集体返航事件中,部分航班的返航存在“明显人为因素”。
■工作人员:劳资双方存在矛盾
经过艰苦努力,记者采访到一些包括飞行员在内的公司工作人员,了解到事件背后的一些情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飞行员告诉记者,“返航”事件前的几天,飞行员的宿舍、飞行楼里,贴出了很多张“致东航云南公司全体飞行员的一封信”。信中历数4条“应该警醒”的理由:一是相对同行而言,待遇太低;二是一些针对飞行员的检查使“飞行员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三是工资和补贴标准没有与税收标准接轨;第四条中,提到了郑志宏事件,质疑他曾遭到的天价索赔“这难道是公平之举吗”?这封信还说,“本着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有益于飞行安全,有益于公司健康和谐发展的原则,望大家畅所欲言,同心协力。”
这位飞行员说,以前同分公司就工资待遇、税收问题进行过多次协商,但分公司无权对这些问题解答,反映到总公司又没回应,飞行员对此颇有怨言。不仅飞行员对公司有意见,包括地勤人员,办公室人员对东航的运作也有看法。一位东航飞机维修人员告诉记者:“要不是地面工作人员的可替代性太强,地面人员也早就罢工了。”
■飞行员:返航存在人为因素
“只要有一架飞机返航,后面就会有一群飞机跟着呼啦呼啦地飞回来。”8日,参与东航返航事件的飞行员李林(化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集体返航是飞行员之间长期在一起工作、生活养成的一种默契,事先没有人组织也不存在“带头大哥”式的人物,事发过程中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参与。
谁第一个返航了,返航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返航时有没有考虑到后果?面对这些问题,李林说,民航局和东航正在调查,应该有详细的资料,自己不方便谈这些东西。“返航的时候我没考虑到后果这么严重,只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才用这种方式和公司抗争。”(综合新华社、新闻晨报)
上一篇 向巴平措谈拉萨打砸抢烧事件
下一篇 "山西黑窑工"被撤女官员蹊跷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