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中东乱局隐现美国战略“黑手”

  最近几周在阿拉伯国家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再次表明,美国毫不理会诸如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准则,它将一批“独裁者”从昔日的朋友名单中删除,以便安排“人民选出的”新独裁者。而在对待伊朗、巴林两国民众抗议行动上,奥巴马政府的反应截然不同。因为伊朗是敌人,巴林是盟友。《参考消息》刊载的外电曝光了中东乱局背后隐现的山姆大叔的身影。
中东乱局·背后
美无视“不干涉别国内政”准则
  【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2月22日文章】题:自由——就是我们来的时候!
  美国国务院以金钱润滑的强大机器一刻也没有停止在敌国和友国的破坏工作,美国对外政策的“民主独裁”心理就是这样。
  美国整个外交机构和整套实施外交政策的机器一刻不停地在美国外交官所到之处灌输“美国思维”和“顺从美国”的思想。“民主=我们”的公式意在向全世界指出,如果没有美国,如果不以美国的利益、目标和需求为上,这位“穿着美国制服的女士”(指民主)就根本不会存在。
  最近几周在阿拉伯国家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再次表明,美国毫不理会诸如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准则,它将一批“独裁者”从昔日的朋友名单中删除,以便安排“人民选出的”新独裁者。
  2008年4月6日,超过10万名埃及网民决定通过“脸谱”社交网站支持大迈哈莱市的工人罢工,这场运动随后发展为全国性罢工。这也成为“4月6日”青年运动成立的推动力。《每日电讯报》证实,“4月6日”运动得到了华盛顿的关注。2008年12月初,他们中的一些人受邀前往纽约与来自全球的青年领袖见面。
  可以认定,3年前正是该运动的领袖在纽约向美国国务院承诺要在2011年大选之前“推翻政权”。
华盛顿看人下菜碟显双重标准
  【美国《纽约时报》2月16日文章】题:美国在对待伊朗和巴林的骚乱时遵循两种路线
  对于这伊朗、巴林两国政府,奥巴马政府的反应截然不同。
  对伊朗这个受到制裁却依然发展使它与西方发生分歧的核计划的国家,奥巴马政府可以说是在鼓励抗议者走上街头。而对巴林这个重要的战略盟友,美国政府则敦促该国国王消除人民的不满。
  巴林是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驻扎地。美国政府的一名高官也说,伊朗和巴林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美国政府谴责任何地方发生的暴力活动。但他同时说,巴林国王哈马德对有人遇害作出反应,要求展开调查,并承诺继续推进政治改革进程。
西方要推行“中东马歇尔计划”?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2月21日文章】题:经济援助有助于民主在阿拉伯世界出现
  阿拉伯国家的抗议浪潮是个历史性时刻。但个中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政治变动会像1848年欧洲大革命一样引起极端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西方国家应该勇敢采取行动向阿拉伯改革者表明,他们冒的风险将迅速得到回报。这将发出团结一致的信号,而且成本并不高。
  西方国家应该效仿的是美国支持欧洲战后重建的马歇尔计划。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决策者知道,一个自由繁荣的欧洲意义重大。
  本财政年度美国对中东援助将达到70亿美元,其中不包括伊拉克重建费用。受援大户是安保需求强烈的以色列和接受大约20亿美元援助的埃及,其他主要受援国包括约旦、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等。这笔资金与奥巴马政府高达7870亿美元的国内经济刺激计划等开支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向中东地区新兴民主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多边经济援助将向它们表明,进行制度改革是有回报的。
  这就要求改变西方援助的分配方式——这些援助过去经常与和平谈判联系在一起。当然了,和平也事关重大,但将援助与经济改革和民主制度发展联系起来会更好。
中东乱局·影响
油价破百,金价冲上千四
  由于北非重要产油国利比亚暴力冲突升级,国际油价23日继续飙升,纽约市场油价盘中冲破每桶100美元,为2008年10月以来首次冲上三位数。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23日再次上涨,为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上涨,同时创下自2010年8月以来连续上涨时间最长纪录。当天市场交投最活跃的4月合约收于每盎司1414美元。
世界多数股市下跌
  由于继续受到利比亚形势紧张等因素的压力,23日纽约股市连续第二天下挫,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100点,而三大股指连续两天的累计跌幅为近半年以来最高。
  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3日下跌,报收于5923.53点,跌幅为1.22%。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24日多数下跌。当天,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26.39点,跌幅为1.19%。中国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下跌305.86点,收于22601.04点,跌幅为1.34%。
中东乱局·利比亚
中资企业经济损失达15亿元
  商务部表示,当地75家中资企业的3.6万余人员目前已全部联系到,当中有十多人受伤,企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损失达15亿元人民币;分散各地的人员正听从中国驻利比亚使馆的调遣,等待撤离期间,商务部的物资将可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
  商务部已经启动紧急应急,24小时保持同利比亚前方的联系。商务部目前有三名官员在利比亚前方协调。商务部合作司商务参赞郑超表示:“他们的工地散落在利比亚的各个地方,但我们都联系上了,按照使馆的统一组织,有计划地集中,先解决吃住问题,然后随时按照统一安排撤到安全的地方,然后撤回国内。”
卡扎菲女儿否认试图乘机逃离
  利比亚国内的媒体23日报道说,一架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地中海岛国马耳他,不过降落要求被拒绝,其后返航,而这架飞机就载有卡扎菲的女儿阿依莎。作为回应,阿依莎立即出现在利比亚国营电视台,否认了这则报道。她表示,她本人将会非常坚定地留在利比亚。阿依莎同时证实,她的联合国亲善大使的职务已经被取消。
  在卡扎菲的所有子女当中,阿依莎在性格上最像父亲。她长相俊俏,被称为“利比亚第一公主”。2000年,卡扎菲曾派遣阿依莎作为特使赴伊拉克与萨达姆密谈;2004年萨达姆受审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主动请缨要为萨达姆辩护,从而一举扬名世界。
中东乱局·分析
中东北非动荡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利比亚和中东北非其他部分地区局势持续紧张,令全球金融市场不安情绪加剧,市场大幅波动。鉴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然疲弱,而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已经高企,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中东北非部分地区动荡持续,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遭受威胁,也不符合复苏中的全球经济的根本利益。
资金流入“避风港”
  受利比亚政局动荡拖累,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资金加快从股票等风险资产流向安全资产,全球主要股市纷纷下挫,金、银和原油期货价格大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景学成表示,应当特别关注中东北非政治动荡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运行带来的可能影响。比如,油价高企将导致输入性通胀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如果地区局势动荡继续蔓延,甚至波及沙特和伊朗,国际油价无疑将进一步飙升,黄金价格则会进一步上涨,而美国股市将下滑。他指出,近期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也吸引了大批游资涌入国际金融市场,投机因素成为隐忧。
进一步推高通胀
  国际油价持续高涨,世界经济就像是患上了“高血压”。
  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集团驻香港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中东北非部分地区动荡主要通过油价机制传导至金融市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当前,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普遍较高,每桶100美元以上的国际油价,无论是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还是新兴市场应对通胀来说,都是一个威胁。他认为,通胀已经成为全球市场最大的隐忧,许多国家在去年以来收紧货币政策,今年全球股市难有出色表现。在市场神经非常敏感的情况下,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使全球金融市场犹如“惊弓之鸟”。
  油价飙升,不仅令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更加火上浇油,也会直接侵蚀许多行业和公司的利润。燃油成本约占全部营运支出四成的航空公司股价首当其冲。在主要股市上,航空公司股价领跌大盘。
多渠道拖累经济复苏
  刘利刚说,中东地区是亚太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重点开拓的出口区域,同时也是亚洲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和劳务输出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比亚等国的动荡不仅正通过“蝴蝶效应”波及亚太新兴市场,还会通过贸易、投资和劳务输出等渠道给亚太地区带来负面影响。
                         据新华社、参考消息等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按:2月19日,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在自己的博客上更新了一篇日志《记者亲历:温总理冰雪灾区行》,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最新出版的《人民画报》3月号上,刊登了这篇记者手记,虽然没有报纸转载,但是网友们发现了它,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从时政论坛到小区论坛,从汽车论坛到游戏论坛,从大型社区到[全文]
    2008-06-10 20:02
  • 本刊讯 3月12日,省政府召开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公会议,审定了2007年度全省消费者维权的十大事件。 1 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推荐单位: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案件回顾:2007年下半年,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四市同时发生消费者误食含有肉毒毒素肉制品导致中毒[全文]
    2008-06-10 20:14
  • 核心提示: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今年3月段春霞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 央视国际4月14日报道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全文]
    2008-06-11 08:54
  • 据新华社电 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7日公布了对东航云南分公司航班“返航”事件的初步调查,认为部分航班存在“人为返航”因素。那么,整个调查是怎样进行的,“人为返航”航班是怎样确定的,“人为返航”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来到昆明,深入民航局东航返航事件调查组和东航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手的采访了解。[全文]
    2008-06-11 09: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