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马英九通过“凡亚比”考验

    “凡亚比”(台湾称为“凡那比”)台风9月19日登陆台湾,由于有了去年“八八风灾”的前车之鉴,马英九当局丝毫不敢大意,提早防范。到19日晚本报截稿时,各地未传出重大灾情。《联合晚报》发表社论称,风雨灾情程度现在已成为当政者最大的试炼。
  据《联合晚报》9月19日报道,“凡亚比”当天早上登陆,花莲最先受到影响,豪雨交加,还出现17级阵风,人都站不稳。很多居民形容说,“强劲风声如同雷声”。特殊的是,花莲首件灾情却是出现在花莲灾害应变中心,大约上午7时10分,中心的一大片玻璃门不敌强风吹袭,应声破裂。台湾本岛各县市及离岛的澎湖县,19日都停止上班上课;金门县及“连江县”则照常上班上课。“气象局”表示,“凡亚比”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后会持续向西推进,预估台湾本岛 20日清晨就可脱离暴风圈,雨势将明显减缓:20日下午到傍晚,澎湖、金门也可望脱离暴风圈范围。截至19日中午,全台累计有31万多户停电,集中在花莲、台中、彰化、南投与云林等地;14处省、县道公路中断:花莲有66人受伤,所幸都是轻伤;全台农业损失超过1亿元新台币。另据《联合报》报道,在“凡亚比”与中秋节的双重夹击下,菜价“涨”声一片,全台各地传统市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李春明 本报特约记者姚杉杉场菜摊都挤满抢购蔬菜的人潮。
  不过,“凡亚比”台风却让一些大陆游客感到十分新鲜。据“中央社”报道,数百名到东台湾旅游的大陆观光客生平第一次遇到台风,直呼实在幸运。来自广西的 31名陆客搭乘一部游览车,19日上午8时许从台东市沿着东海岸到景点,一位陈先生迫不及待地希望赶到花莲“撞上台风登陆”。他的女朋友说,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但还是很期待这种感觉。旅行团赶到八仙洞,很可惜台风已经登陆。不过,海面上的风浪依然很大,大冢兴奋地拿起相机拍照留念。据悉,受台风影响,岛内到台东的旅行团均取消行程,只有从大陆来的十几个团从东海岸赶往花蓬。
  据了解,台湾受台风侵袭的几率在全世界仅略低于菲律宾,是全球受台风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不同于许多地区可以疏散,台湾无处可逃。尤其是有了去年“莫拉克”风灾的惨痛教训,台当局丝毫不敢有侥幸心理。早在前两天马英九与媒体餐叙时就说,“这很可能是今年第一个直扑台湾而来的台风”,他指示相关单位迅速准备、严密监控,幕僚也随时把最新信息拿给他看。台北市长郝龙斌干脆睡在花博馆。 18日.全台危险山区展开大撤村行动,包括高雄、屏东、南投与嘉义阿里山等,总共撤离超过 6000人。19日,台军规划待命兵力已增加到35761人,后续还将按照实际天气与灾l 情状况适时调整兵力部署,在重点地区投1 人专业部队与救援机具。《联合晚报》19日刊登社论称。台北市的“花博会”正在最后准备关头,碰上台风当然扫兴,可是正处于政治风暴中心的“花博会”何不趁此机会,向台湾人展示“准备好了”的企图心。文章认为,“花博会”定在11月举行,当然是希望避开台风季,但既然在筹备阶段迎头撞上“凡亚比”,也可视为一个检验契机,风雨无情,民意的期待孙绝不会松懈,这是凡亚比试炼的意义。《联合报》上刊登的一篇评论也称,天气影响无所不在,尤其像台风这种具有严重毁灭性的灾害天气,对每个人或任何企业都会造成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面对多台风多天灾的台湾,期待能以更成熟的态度学习与台风相处之道,这才是台湾之福”。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按:2月19日,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在自己的博客上更新了一篇日志《记者亲历:温总理冰雪灾区行》,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最新出版的《人民画报》3月号上,刊登了这篇记者手记,虽然没有报纸转载,但是网友们发现了它,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从时政论坛到小区论坛,从汽车论坛到游戏论坛,从大型社区到[全文]
    2008-06-10 20:02
  • 本刊讯 3月12日,省政府召开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公会议,审定了2007年度全省消费者维权的十大事件。 1 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推荐单位: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案件回顾:2007年下半年,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四市同时发生消费者误食含有肉毒毒素肉制品导致中毒[全文]
    2008-06-10 20:14
  • 核心提示: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今年3月段春霞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 央视国际4月14日报道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全文]
    2008-06-11 08:54
  • 据新华社电 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7日公布了对东航云南分公司航班“返航”事件的初步调查,认为部分航班存在“人为返航”因素。那么,整个调查是怎样进行的,“人为返航”航班是怎样确定的,“人为返航”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来到昆明,深入民航局东航返航事件调查组和东航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手的采访了解。[全文]
    2008-06-11 09: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