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宇一审获刑18年没收30万
时间:
2008-06-12 21:38 来源:中国民意杂志社
被判18年,没收财产30万 据新华社天津4月11日消息,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1日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案宣告一审判决,认定陈良宇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受贿239万,动员亲属退还 一审判决认定陈良宇的犯罪事实为1988年至2006年,陈良宇利用担任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区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的职务便利,为上海新黄浦(集团)公司、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等单位在拆迁补偿、获得财政补贴款、解决楼盘闲置问题等方面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39万余元。案发后,陈良宇动员其亲属退缴全部赃款。 低价转让上海路桥股权 2002年,陈良宇在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市长期间,违反有关程序规定,擅自决定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持有的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限期转让给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导致该股权价值未按规定进行评估而被低价转让,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2亿余元。 违规为其弟陈良军征地 2002年至2003年,陈良宇在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期间,明知其弟陈良军不具备土地开发的资质和条件,为徇私情同意有关部门违规为陈良军征用土地,导致537亩土地被征用,其中183亩系由耕地转为建设用地。陈良军最终违规获得354亩土地使用权,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441万余元。后陈良军将其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变相倒卖。非法获利人民币1.18亿元。 动用10亿社保基金融资 2004年,陈良宇在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期间,违反规定,帮助某公司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融资,致使lO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而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有悔罪表现,从轻处罚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陈良宇犯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犯滥用职权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鉴于其对于所犯受贿罪有悔罪表现。能够退缴全部赃款,可对其酌情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上海社保案不完全时间表 2008年4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被判有期徒刑18年; 2008年3月26日:陈良宇在天津开审,法庭配备医疗抢救小组; 2007年9月:上海社保案取得重大突破,多数涉案人员已被侦结; 2007年6月14日,上海社保案首次开庭,进入公审阶段; 2007年2月12日:沪高法表态:对社保案不能破格轻判; 2007年1月:上海明园集团董事长被捕,成社保案第二名被捕者; 2006年11月:张荣坤被捕,为上海社保案首名被公开宣布逮捕者; 2006年9月:因涉入社保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中央免职。 (据新华社、东莞时报等) [陈良宇当年] 田径黄金大奖赛的第二天,他赴京落马 “黄浦帮”起于黄浦区长任内 在1987年之后的上海市黄浦区区长任内,陈良宇开始显露用人大胆、任人唯亲的官场性格。此后上海政坛上呼风唤雨的“黄浦帮”,亦在此时成形。 陈良宇干将吴明烈,从区内一街道办副主任,被破格提拔为黄浦区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在区内旧城改造及外滩照明工程中,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郁知非当时任黄浦区一个小街道成立的集体制企业三灵电器厂负责人。这家企业经过集体改制后,三灵电器厂成为日后著名的上海申花集团。 出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分管人事干部后,陈良宇结党之态更肆无忌惮。时任黄浦区副区长陈超贤已出现经济问题,政声甚恶,陈良宇却断然将其调任长宁区区长。 陈良宇喜欢体育,出任市委书记后,就将他原来的网球教练、一名区级学校的体育老师提拔到市政府办公厅任职。 “上海一秘”原是一大学教师 1995年1月,被称为学者型官员的秦裕破格从一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入选上海市委办公厅,并开始担任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陈良宇的秘书。此后陈良宇官运亨通,先是担任副书记兼副市长,当选十五大中央侯补委员;继而从2001年11月出任市长,一年后又升任市委书记,并一步跃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秦裕亦一路当红,后来任职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人称“上海一秘”。 2005年下半年,中央纪委主要领导同志在向陈良宇反馈中央巡视组意见时,指出上海不少干部对秦裕廉政方面的问题反映相当大。陈良宇听不进去,还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秦裕没有问题,并在让秦裕继续担任其秘书一年后,于2006年7月将秦裕安排为上海市宝山区区长。 也正是因为陈良宇任人唯私的“小圈子”作风,最后连带其走向末路。上海市政府一部门负责人曾在部门干部教育大会上以吴明烈举例说,“吴明烈同陈良宇交往二十几年,算是铁哥们,社保案发后,他把陈良宇交往二十几年的明细账交了出来,什么时候送陈良宇及其老婆什么东西,上面都记得清清楚楚,十足一个损友。” 田径大赛,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2006年7月,上海社保案发,中央纪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该案进行调查,发现陈良宇身陷其间。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对陈良宇有关问题进行初核的决定,中央纪委随即组织力量进行了初核;同日,秦裕接受审查。8月29日,秦裕被宣布免职,昭示着陈良宇走向末路。 2006年9月23日,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举行。陈良宇率上海一干官员出席观看了比赛。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日,起跑落后的刘翔在最后两秒奇迹般地追上了阿兰·约翰逊,被称为“完美逆转”,轰动全场。 陈良宇或许能够预感,他的个人命运亦将从此“逆转”。 次日赴京与会,当即被罢官 第二天,即9月24日,陈良宇赴京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审议了中央纪委《关于陈良宇同志有关问题初核情况的报告》。会议指出,陈良宇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会议决定,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此后,中央对陈良宇的问题进行了周密的调查。一年后的2007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中央纪委《关于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并作出决定:给予陈良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权色交易,此次庭审未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审查报告中。还提到了一项此次开庭没有涉及的内容:1991年初至2006年案发前,陈良宇利用职权玩弄女性,先后与两名女性长期保持不正当性关系,致其中一人三次怀孕,并要求对方做人工流产。在此期间,陈良宇又与其他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陈良宇还利用职权为这些女性及其家人安排工作、获取利益等提供帮助。 张荣坤内幕 上海滩新神话:富豪,不到30岁 班主任评语:有一定分析能力 4月7日,“上海社保案”涉案主要人物张荣坤在吉林省松原市被宣判,法院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9年,没收13亿余元资产。 这个不到30岁就成为巨富的人,以巨额贿赂打通权贵之门,以国家资本自造“亿万富翁”的品牌,最终难逃法网。 张荣坤1973年10月生于苏州,一直到张荣坤暴富之前,张家都相当贫困。张家当年的一位邻居说,张荣坤发财后,社会上有人说他有很深的家庭背景,“他家里哪有什么背景!不过,谁都弄不清他是怎么发财的。” 苏州市第十一中学学籍卡片显示,张荣坤高中三年,代数考试就从未及格过。学籍卡上,当时班主任的评语是,对问题有一定分析能力……工作能力强,善于组织发动人。 系统“攻官”,暴富速度令人咋舌 张荣坤是通过行贿进入上海并开始其暴富生涯的,他成功地“组织发动”了上海的一些官员:2000年以来,张荣坤向王维工、祝均一、秦裕等2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行贿,他通过行贿从而获得资金支持、商业机会和优质国有资产,利用做假账等手段骗取社会资金,进行资本扩张。 有关资料显示,福禧投资于2002年2月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后增资为10亿元人民币。至张荣坤事发前的2006年6月底,福禧投资号称总资产有136亿多元人民币,扣除负债后,净资产高达53亿多元。 “他没有‘艰苦的原始资本积累’就直接地暴发了,其暴富速度让整个社会目瞪口呆。”上海一名干部称。 傍上“一秘”,成就上海滩“闻人” 张荣坤一举成名是在2002年3月:由他掌控的刚刚成立的福禧投资以32亿多元人民币报价,收购上海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持有的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99.35%股权。后者拥有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30年经营权。同年2月,陈良宇由上海市代理市长当选为市长,从1995年就开始给时任上海市副市长陈良字担任秘书的秦裕成为市长秘书。此前,秦裕与张荣坤已成为“密友”。 2002年初,福禧投资为收购上海路桥,请王维工帮助,邀请陈良宇与张荣坤一起用餐。张荣坤请陈良宇关照,陈良宇当即表示支持。从此,这个29岁的苏州商人开始了上海滩“闻人”生涯。 套取社保基金,演绎扩张神话 2002年到2005年,上海社保局多次动用社保资金向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共34.5亿人民币。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获取资金后,从账外划给其关联企业上海福禧投资有限公司用于收购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金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股权以及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等。 到2005年6月底,福禧公司参与管理的公路里程已达200公里,张荣坤被称为“公路大王”,2005年升至《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第16位。 此外,在上海电气改制过程中,与电气并不搭界的张荣坤击败世界著名企业西门子、GE、通用等战略投资者,出资10亿元购得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股份,成为上海电气第二大股东。2006年张荣坤案发前不久。福禧投资还发行了面值1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开创了国内非上市民营企业公开融资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