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 投放广告控制“曝光”
从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的法庭指控看,早在2007年12月,三鹿集团就陆续收到消费者的投诉,但直到2008年5月17日,三鹿集团客户服务部,才书面向田文华、王玉良等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通报了投诉情况。6月份,由副总经理王玉良负责的技术攻关小组,初步发现了问题。
与此同时,三鹿集团还委托事故发生地和国家权威部门6家机构对市场相应产品进行了送检。
可惜的是,6家机构对送检的产品,不仅未能检测出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情况,而且检测的结果都被认定为合格产品。
2008年7月,三鹿的企业高层已经意识到是奶粉出了问题。
田文华自己也说:“2008年6月,我们就把2007年12月之前生产的产品全部收回来了,因为发现问题奶粉是2007年10月份的。”
然而,三鹿集团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应付舆论的压力。
企业高管们做出了一个决策:封锁媒体,并安排副总经理张振岭负责处理媒体事务,蔡树维负责处理消费者事务。
2004年的阜阳毒奶粉事件中,三鹿品牌就曾被列入媒体公布的不合格奶粉和伪劣奶粉的黑名单中,当时负责灭火的正是张振岭和蔡树维,他们成功地让三鹿避过了声誉之灾,并成就了一个企业危机公关的著名案例。这次也不例外。
张振岭承认:“在7月的一次会上,田文华让我负责做面对媒体的工作。当时已经有传言,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问题,不断有记者要采访我,因为怕问题曝光,田文华让我负责。当时主要是湖北、湖南地区反映问题比较多,通过给媒体广告费用,让他们不报道,封锁消息,控制媒体。我们做消费者工作,防止消费者向媒体反映问题和情况,怕媒体曝光后影响公司利益。”
祸 “这事一定要保密”
在三鹿集团开展危机公关的同时,技术攻关小组仍然在努力查找问题。
大约在7月20日,他们开始怀疑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鹿集团技术保障部部长李朝旭在证言中称:“7月24日上午10点多,我去王玉良的办公室,他说正要派人去北京检测三聚氰胺,我跟他说,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可以检测……”王玉良于是吩咐李朝旭拿样品去送检,但是叮嘱他一定不要说是三鹿的产品。
26日上午,李朝旭打电话给检疫局,询问检测情况。对方告知说,其中有样品含三聚氰胺。他跟王玉良汇报情况,王让他配合检疫局做好保密工作。
8月1日下午5时,王玉良向田文华汇报了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的检测结果,说16批次奶粉样品中,15批次检出了三聚氰胺。
田文华决定立即召开经营班子扩大会。会议由8月1日傍晚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4点。
但这次会议做出的决定中,没有包含向社会坦诚问题的内容,反而做出了保密的决定。
8月4日上午,王玉良组织开会,同样要求保密。如果检测出有三聚氰胺,就用“A物质”或者“B物质”上报。
8月中旬,迫于市场销售的压力,再加上换奶返货所需量大,三鹿集团在13日再次召开经营班子扩大会,决定以三聚氰胺含量不高于15毫克/公斤的奶粉,换回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
9月11日,就在《东方早报》率先点出“三鹿奶粉”问题的同一天,三鹿集团传媒部长崔彦锋仍在接受《兰州晨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当天晚上,三鹿终于承认了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事实。
9月12日,三鹿被政府勒令停止生产和销售。
撤 数名官员被问责
2008年9月,经国家处理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事故调查组调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被确定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此后,数名官员陆续因为三鹿奶粉事件被问责——
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生产的副市长张发旺被免职;
石家庄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孙任虎被免职;
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张毅,被免去党内外职务;
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志国,被免去党内外职务;
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冀纯堂被免职;石家庄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依照法定程序,同意其辞去石家庄市市长职务。
吴显国因对三鹿牌奶粉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被免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因对监管缺失负有领导责任,引咎辞职……
破 破产是为了生产
2008年12月25日,市政府公布了三鹿集团资不抵债的现实,并宣布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市商业银行提请三鹿集团破产之事。
12月31日,田文华和三鹿集团原副总经理王玉良、杭志奇,原奶事业部部长吴聚生等4名高管被送上法庭。这一天,三鹿集团总部的牌匾被拆除。
三聚氰胺事件后,坊间一直传言三元股份被政府内定为接盘者。但三元产品侧重液态奶,而且销售网络也难以达到三鹿的覆盖面,重组并购问题迟迟没有进展。对于三鹿集团的破产,其外资股东恒天然表示,三鹿集团并不是单纯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而是为了尽快生产而采取的策略。
12月29日,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通报中说,鉴于三鹿集团已进入破产程序,经法院批准,按照相关协议,三元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将对三鹿集团在石家庄地区所属的乳品一厂、二厂、三厂、六厂等企业中与生产销售乳制品有关的有效经营性资产实施租赁经营。协议签订后,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将逐步启动各相关企业的生产。
特 不让一个员工失业
随着三鹿集团进入破产程序,上万名职工的安置受到社会关注。三鹿企业党委书记赵路新表示,不管今后的资产收购方是谁,前提是“全员接收”,不让一名职工失去工作。
去年9月12日,三鹿集团全面停产后,为稳定职工情绪,所有回家待岗的职工都领到每月不低于600元的生活费。
三鹿破产了,但企业对职工的责任没有“破产”。
热 词
“A物质” 原来是三聚氰胺的“别名”
2008年7月26日,三鹿送检的奶粉样品,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初步检测,发现奶粉中确实含有三聚氰胺。
8月1日,三鹿拿到检测报告:16批次的奶粉样品中,有15批次检出了三聚氰胺。傍晚5点后,田文华的日子中没有了轻松二字。
傍晚6点,田文华主持召开了经营班子扩大会议,直到次日凌晨4点结束。会上,田文华明确要求,这是大事,要保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三鹿很多中层干部也只知道“非乳蛋白氮”或“A物质”,直至9月11日晚,事实被公开曝光后,大家才知道,“A物质”和三聚氰胺原来是一回事。
简光洲 曝光“三鹿”第一人
简光洲,男,35岁,《东方早报》记者。
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他的长篇报道《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 三鹿”奶粉所致》,简光洲成为媒体曝光三鹿事件第一人——此前,湖北、甘肃等地媒体之前也有关于结石患儿的报道,但在提到患儿所食奶粉的生产企业时,都统称为“某企业”。
重塑形象 转变作风动真格
2008年11月10日,石家庄市召开“吸取教训、转变作风、重塑形象、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要求深刻反思三鹿奶粉事件。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车俊做了动员讲话,动员全市上下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来,深入查找全市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企业在守法诚信、市民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道德意识,努力转变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倡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提高市民法律道德素质,重塑石家庄的良好形象,开创我市科学发展新局面。
宪法事例 三鹿事件居榜首
在2008年度评选出的“十大宪法事例”中,“三鹿毒奶粉事件”高票当选十大宪法事例之首。
有关专家解读说,“三鹿”毒奶粉事件是中国乳业的“9·11”,更是孩子父母们的“9·11”,这涉及宪法上的生命健康权。其他宪法事例还有:北京机动车限行令、重庆等地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电影《苹果》遭禁、贵州瓮安县群体性突发事件等。
三鹿记事
●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食用该集团生产的婴幼儿系列奶粉后,尿液中出现红色沉淀物等症状。
●2008年5月17日,三鹿集团客户服务部书面向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玉良等通报了投诉情况。随后,田文华组织成立了问题奶粉处理小组,她自己担任组长。
●5月20日,三鹿集团成立王玉良负责的技术攻关小组和奶源管理小组。
●6月份,三鹿收回了2007年12月之前生产的全部产品,并与出现婴幼儿结石病患的医院联系,试图找出原因。
●7月17日、18日,企业高层开始意识到是奶粉出了问题。
●7月20日,三鹿集团怀疑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8月1日,省里的检测结果显示:16批次的三鹿奶粉样品中,15批次检出了三聚氰胺。
●8月1日、2日,三鹿集团做出了悄悄召回产品的决定。
●8月2日,三鹿集团将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情况,书面报告给了市政府。
●8月4日,王玉良组织开会,要求保密:如果检测出有三聚氰胺,就用“A物质”上报。
●8月20日,田文华等再次向市政府做了口头汇报。
●8月29日,三鹿集团第二次以书面形式向市政府进行了汇报。
●9月11日,《东方早报》率先点出了“三鹿奶粉”问题。
●9月12日,三鹿被勒令停产。
●9月16日,三鹿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罢免了田文华董事长一职,解聘其总经理职务。
●9月17日,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12月25日,市政府宣布,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石家庄市商业银行提请三鹿集团破产之事。
●12月31日,田文华和三鹿集团原副总经理王玉良、杭志奇,原奶事业部部长吴聚生,站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被告席前,经历了长达14个小时的庭审。同一天,三鹿集团总部的牌匾被拆除。
上一篇 揭开达赖集团野流亡政府冶面纱
下一篇 陈良宇一审获刑18年没收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