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搬迁传言引发群体事件

■11月17日,3多户市民上访而被少数人利用终造成群体事件
■引发事件的原因是酝酿中的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问题
■一名当地官员感慨,政府做的事情,要让群众知道

      去年11月17日,甘肃陇南突发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打砸抢烧事件,引发事件的是酝酿中的行政中心搬迁问题。
      两年前,陇南市提出东扩西进规划,新的行政大楼将建在武都区东江镇,并已拆迁完毕,居民也建起新房。
      此后,曾两度传出市政府要搬迁至成县,东江镇居民也两次上访,而政府却两度辟谣“不会搬迁”。
      去年“5·12”地震后,专家论证后上报了搬迁方案,搬迁传言再出。11月17日,30多户市民上访而被少数人利用终造成群体事件。

对峙中升级的冲突
人群迅速聚集,一个年轻人开始引领大家喊口号,呐喊声中,人群各加激动。

      17日那天,65岁的武都区市民王国英到市委门口时约下午6时,当时聚集了很多人。
      那天上午9时多,30余户武都区东江镇农民,来到了陇南市委门口。他们要求市委书记王义,就行政中心是否会搬离武都,给出答复。
      参与了这次上访的王吉祥说,最初也就百十来个人。他说大家要求不多,“就是想让王书记出来说个话。政府要搬走,是真是假?假,就辟谣;真呢,就说说为啥走。走了以后老百姓咋办。”
      一位上访者说,17日16时前人不多,也不乱。16时左右,一些自称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加入了队伍。他们提供了更具体的消息,“成县已建了很多板房作为市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
      紧接着“市政府骗人,一面辟谣、一面搬迁”的说法,裹挟着上述“证据”,开始蔓延。
      16时后,聚集者开始用手机将消息告知亲友,市委门前的人群迅猛增多。
      政府大院里的高音喇叭,一直劝解大家通过合法途径反映问题。
      在各种传言中,人群开始变得激动,他们叫来了更多的人。
      一名染黄发的年轻人跳出来,引领大家喊口号“见王义”、“反对搬迁”。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中,人群更加激动。
      王国英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只记得政府大院门口后来出现了大队警察与人群对峙。
      他记得大概是零时,忽然有人喊:“警察打人”,紧接着,雨点般的砖头、酒瓶,飞向了警察.
     

      随后人们涌向了市委大院的伸缩门,一次次冲击后,不锈钢的门先是弯曲,后来便碎了。
这次的冲突,以部分人陆续被逮捕结束,后来公布说逮捕了30余人。
      18日上午10时左右,人群又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市委门前。他们仍要求见王义,不同的是,这次有人带来礼花炮,有人手里攥着砖头。
      半小时后,有人喊“成县的警察来了!”大家手中的砖头又飞向警察……
      来自官方的数据是,17日的冲突事件,共导致陇南市委两栋办公楼被焚。20台警务、公务车辆被砸或点燃。另有60余名警察受伤。

东江镇的苦恼
失地农民因政府的规划而激动,他们等待小洋楼时代,却等来了政府要搬走的消息。

      在这次冲突事件中,最初上访的东江镇30余户农民,后来完全丧失“主导”地位。而他们的初衷,是去问问已被占用的土地怎么办。
      11月21日,王吉祥望着家门前的大片空地,不停叹气。农田被征后,东江镇人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他们说,虽然领到了十几万补偿款,但要用来建新房。
      2006年,陇南市提出了开发建设武都的东扩西进计划,分布在武都区东西两头的东江镇及钟楼滩,将由郊区变为城区。东江镇的数千亩耕地被占用,其中,陇南市新的行政大楼也计划建设在此。
东江镇农民李高超记得,大概是2006年6月中旬,副市长杨全社来到了东江镇,给农民开了个会。杨全社说,征地后,政府要为农民贷款建楼房。到时候,家家户户小洋楼。上面住人,下面可以作商铺出租。
      在知道了市政府的规划后,东江镇人很快就填平了他们的田地,拆掉了原住房。
      “等了两年,眼前还是一片废土。”东江镇农民顾宝边说,规划中的政府大楼仍停留在图纸上。
这种情况下,自去年3月开始,他们一次次听说政府要搬去成县。
      陇南市建设局一名干部回忆,曾有好多市民到市委上访,接访干部一直说不会搬。后来,大约在7月时,市委书记王义发表了电视讲话,说不会搬迁: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搬。
      两个月后,搬迁的传言再次风起。10月中旬,一名干部和东江镇的数名村民,在武都贴了大字报,说政府要搬家。后来贴大字报的人悉数被公安抓了,理由是“散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市民张先生说,当时大家想,看来搬迁之说确实是谣言,不然不会抓人啊。
      而11月10日左右,又一次从停工的开发商那里传出政府要搬的消息、市民再一次上访,政府却未有解释。

武都区的困惑
两万多人先撤,从事三产的人再走一两万,那些高楼大厦去服务谁-当地一名干部反问。

      11月22日,连阴七天的武都放晴。
      武都历史上一直是陇南的行政中心。2004年,甘肃省撤销了陇南地区设陇南市,武都县改为武都区。
      穿城而过的白龙江边上,成片的建筑工地一片寂静。地产商早就集体停工了,只留下了“地段称雄,与众不同”之类的广告牌。
      “市政府要走了,房子没得卖,谁还会开工。”一名留守的工人说,一个月前他们公司就听说了市级机关要搬的事,早停了工。
      陇南市委对面,也有一大片被圈起的空地。留守经理告诉记者,他们要等到确定政府搬迁与否的消息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建。“现在大家都很困惑,因为谁也不愿眼看着楼盖好了就赔钱。”
在武都感到困惑的不只开发商,开卡车的司机说,工地停了工他们没活做了。而装饰材料店的大胡子老板开始琢磨,是否要解聘一两个员工。
      相比普通人对政府搬迁的抱怨,陇南市统计局的官员们则感觉到了沉重压力。
      陇南市的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55.5%,从业者人数为3.84万人。
      “如果市政府搬迁,武都必然倒退。”统计局一名干部说,既有人数上的倒退,也有经济上的。他说武都区核心城区人口也就五万人,市级机关职员五千多人,加上他们的家庭成员,大约两万人,他们一旦搬迁,武都人口要少三分之一,而他们恰恰是城区的消费核心。
      “两万多人先撤,接下来从事三产的人再追随走一两万。”干部反问:“你说这武都区还剩下啥?那些高楼大厦,基础设施,去服务谁?”

搬迁之说与政府苦衷
针对搬迁的说法,陇南市委一官员称,武都处于地震带,政府有自己的苦衷。

      对于搬迁至成县的传言,陇南市委的一名官员称,市委市政府没有传言中的黑幕,而是有自己的苦衷。
      他说,武都是一个典型的带状河谷城市,受到“两山夹一川”的地理条件限制,城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左右,居住人数7万左右,人口密度远超深圳、北京。
      其次,处于地震带上的武都一直是地震、泥石流的高发地段。同时由于城市两山之间极窄,强震后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极大。而由于武都城市发展较落后,无法担负巨额的灾害治理费用,城市的许多地段都处于对灾害不设防的困境。
      从陇南市全局来看,武都城市第二产业的发展滞后,使城市在总体功能上严重缺失,带动全市发展的作用非常有限。
      退休老干部李明辉说,这次酝酿中的选址地成县,位于陇南市的成徽盆地,地势平整。从历史记录看,该县基本没有过自然灾害。
      11月20日,陇南市官方召开发布会,通报了事件处置情况。同时,陇南市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再次强调,对开发武都、建设武都的蓝图不变;但对于行政中心是否搬迁,说是“国家尚未批准”。
      关于“国家尚未批准”这一说法,陇南市委宣传部张姓副部长说,“5·12”地震后,国家有关部门派了专家考察,认为地震板块上的武都区不宜建为中心城市,并将此事上报了国务院。他称,陇南市政府对专家的上报没有约束力。
      对于陇南市委是否希望搬迁,他未作正面回应。

省长与上访者面对面
一名当地官员感慨,政府做的事情,要让群众知道,以免产生误会。

      “一次因酝酿中的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问题,引发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如是说。
      11月20日后,陇南市委在各种会议上不断提出要“认真总结11·17事件的教训”,并派出了近千名干部下乡做工作。
      “感触颇多。”一名市委官员说。“群众是好群众,干部要去经常疏导;政府做的事情,要让群众随时知道,以免产生误会。”他认为如果把政府的苦衷告诉民众,很多事可能不会发生。
      对于政府的反思,有的市民表示不买账。市民王宝柱说,其实大家要求很简单,就是想知道是搬还是不搬。他说市委书记王义曾在电视讲话中说,不但不搬,还要加快进度;而11·17事件后又改口说,国务院还没有批复。
      “政府又不是在过家家,想怎样就怎样?”王宝柱说,很多人对市里官员的信任已降到冰点。
      11月20日,10名上访农民代表与甘肃省长徐守盛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徐守盛向大家说明了正在酝酿中的陇南市行政中心从武都搬迁的真实情况,并让大家放心,无论行政中心搬不搬,政府都要把东江镇建设好。
      “我们将使群众短期生活没有损失,长期生活得到保障。”徐守盛说,“我也种过地,做官就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在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上。”
      王吉祥说,和省上的这些大领导谈话感觉很舒服、贴心。他说他回家后就开始寻思,要是所有领导都这样跟百姓对话,那镇上的人还会不会上访。
      不过,当面对自己已变成建筑用地的良田,他又开始担忧未来的生活。(注:受访者均为化名)
                             据《新京报》《南方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按:2月19日,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在自己的博客上更新了一篇日志《记者亲历:温总理冰雪灾区行》,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最新出版的《人民画报》3月号上,刊登了这篇记者手记,虽然没有报纸转载,但是网友们发现了它,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从时政论坛到小区论坛,从汽车论坛到游戏论坛,从大型社区到[全文]
    2008-06-10 20:02
  • 本刊讯 3月12日,省政府召开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公会议,审定了2007年度全省消费者维权的十大事件。 1 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推荐单位: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案件回顾:2007年下半年,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四市同时发生消费者误食含有肉毒毒素肉制品导致中毒[全文]
    2008-06-10 20:14
  • 核心提示: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今年3月段春霞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 央视国际4月14日报道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全文]
    2008-06-11 08:54
  • 据新华社电 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7日公布了对东航云南分公司航班“返航”事件的初步调查,认为部分航班存在“人为返航”因素。那么,整个调查是怎样进行的,“人为返航”航班是怎样确定的,“人为返航”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来到昆明,深入民航局东航返航事件调查组和东航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手的采访了解。[全文]
    2008-06-11 09: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