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作为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澳门隆重庆祝她的10周岁生日。虽然澳门拥有比10年久远得多的历史,但是这一个特定的10年是如此让人惊叹。带着脱胎换骨的清新,澳门正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大步穿越历史之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澳门下一个10年的跨越步伐,同样令人期待。
■回归祖国:澳门历史上最温情的一刻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10年前的12月20日,一个澳门小女孩的稚嫩歌声在小城回荡,它将爱国诗人闻一多80多年前的血泪倾诉化作了对母亲的绵绵柔情。因为,就在那一天,澳门,这块被异国强占上百年的中国领土,终于重回祖国怀抱。
此时,距葡萄牙人借口晾晒货物登陆澳门已有456年之久,距清政府被迫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也已经过去了122年。
澳门的历史,写在波光潋滟的“濠镜”上。据史书记载,因水平如镜而得名濠镜的澳门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已隶属于南海郡番禺县,其后多个朝代,先后划入官郡、南海县、东莞县。1152年,归属新建立的香山县。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澳门的历史,写在妈阁庙的门楣上。十六世纪中叶,擅长航海的葡萄牙人东渡至此,询问当地人此地何名,渔民指着已存世69年的中式庙宇答曰:妈阁。从此,澳门多了一个新名字:MACAU。
澳门的历史,写在光怪陆离的地名上:苏亚雷斯博士大马路、罅些喇提督马路、嘉乐庇总督大桥……一串串葡萄牙人的名字,提醒着澳门曾被西方殖民者强占的屈辱记忆。
澳门的历史,写在中葡之间的谈判桌上:1842年8月,懦弱无能的清政府在炮口下将香港割让给英国,葡萄牙也借机提出包括免交地租等要求,并逐步占领澳门。1887年,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将澳门的管治权拱手相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于1986年开始,与葡萄牙展开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双方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回归”,这两个普普通通的中文字,在1999年的澳门,成了一个让无数人感情激荡的词汇。
1999年12月19日深夜举行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当葡萄牙国旗缓缓降下,五星红旗伴着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时,历史为澳门掀开了新的一页,澳门跨进了一扇令人向往的大门。
■十年发展:历史见证澳门奇迹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10年不过是弹指一瞬。而澳门的这10年,却在每一个澳门人的生活历程中,打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
“上升”、“增加”,是最能体现澳门回归10年发展的关键词。从1999年到200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年均增长13.3%;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超过千亿澳门元,是回归当年的40多倍;2009年1月,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联合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指数”报告显示,澳门在首次被纳入调查的21个微型经济体中排名第一,在全球179个经济体中排名21位。
在生硬的数字背后,永远是鲜活的面孔。澳门居民梁文端没有关注以下的宏观数字:最近5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6%,而澳门却达到了惊人的22.5%,人均GDP在2008年达到3.9万美元,居亚洲前列;但她每一天的生活都在享受这些数字带来的实惠。
作为年满65岁的澳门永久居民,她的账户上会按时收到政府发放的敬老金、年度红包,以及政府对电费、房租不同程度的补贴。她可以和家人在周末的晚上免费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平文艺演出,并乘坐免费“巴士”轻松地回家。她可以将自己的小外孙送到学堂里上学,从3岁到18岁享受免费教育。她还可以对未来生活有更多的规划,因为回归以后,澳门人的平均寿命比回归前5年提高了4岁。
更重要的是,受惠于“发展”的,涉及澳门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
10年的“澳人治澳”,带给了澳门人新的感受,也向世界贡献了一个新的澳门。无论是治安的迅速好转,还是城市景观的日新月异,以及“澳门历史城区”的申遗成功和大型国际会议的连年举办,都令澳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赢得了广泛赞誉。
■澳人治澳:向历史求证未来
当年轻的澳门特区一路高歌猛进时,10年光阴已成历史。又一个10年如期来临,也为澳门人带来了新的向往。
尽管澳门人的幸福指数目前处于回归以后的最高点,但是,在发展中匆匆前行的人们,随时要面对因发展速度太快而产生困惑。GDP和工资中位数的增长,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全部需要。于是,他们利用一切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特区产业结构更多元、行政和法律改革更有效、预防贪腐的措施更健全、就业机会更均等,以至交通更顺畅,绿地不被挤占……
带领澳门人走过特区成立最初10年的两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在评价特区施政团队施政得失时坦言,政府工作的成就是有的,但是必须看到与市民和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有人说,世界的方向不仅在未来,还在过去,需要转身才能发现。
转过身去看澳门,历史轨迹清晰可见:“澳人治澳”真正是从零开始。在澳门历史上,葡萄牙先后委任了127任澳门总督,而回归前占当地人口96%的华人,却根本没有“话事权”。在澳葡政府中,正副司局级官员几乎没有华人,“澳人治澳”从一开始就经受着人才不足和经验不足的严峻考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施政团队,依靠祖国的支持和澳门民众的倾情参与,短短10年就将澳门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城市,成为海内外游人向往的地方。20日,澳门人自己选出并经中央政府任命的新一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接班,担负起“澳人治澳”领航人的重任。在各种社会诉求充分表达、对政府施政要求日益提高的新形势下,施政团队“澳人治澳”的水平也被寄予新的期待。
令澳门民众和新一届政府欣慰的是,这一次,已非“从零开始”,而是要“继往开来”。
在所继之“往”中,有“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优势,有两届特区政府10年的施政经验。
所继之“往”中,还有经济高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充盈的府库,使新一届政府有财力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意外之变,也为逐步解决关乎发展大计的民生关切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今,澳门将告别第一个10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历史之门再次为澳门打开,澳门下一个10年的跨越步伐,同样弥足期待。
数字看澳门
15%——— 截至2008年年底,澳门GDP从1999年的427亿澳门元增加到1700多亿澳门元,平均增长率接近15%,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地区之一。2008年,澳门人均GDP为39036美元,列亚洲第二。
66.7——— 今年澳门个人幸福指数66.7,国家幸福指数63.7,各升1.2%和2.7%。
1/8——— 国务院同意澳门填海361.65公顷,建澳门新城,这将使澳门面积扩大1/8。
1000亿——— 回归以来澳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并持续盈余。10年财政盈余约1000亿。
澳门回归十周年大事记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成立,开启历史新纪元。
2001年8月,澳门立法会通过“博彩法”;特区政府于2002年起开放赌权,公开招投赌牌,博彩业先是一分为三、后至六分天下。
2003年,非典肆虐,澳门全城抗击,中央施援物品。
2004年8月,何厚铧高票当选澳门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获连任。
2005年10月,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在澳门成功举办。
2006年12月,澳门爆发“世纪巨贪案”,时任运输工务司司长欧文龙涉嫌严重受贿,并进行非法金融操作活动被廉政公署依法拘留。
2007年,澳门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研究逾五年的轻轨系统首期方案拍板。
2008年5月,北京奥运圣火历史性来澳。
2009年2月25日,依据基本法的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特区政府提交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填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相关法律方面的空白。
2009年7月26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崔世安高票当选,成为澳门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候任人。
2009年12月15日,耗资729亿元人民币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这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将进一步密切港澳与珠三角的联系,改写澳门与香港无陆路相连的历史。
下一篇 神秘的台湾“总统”逃生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