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及分藏海峡两岸的中国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吸引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台北“故宫博物院”昨天响应,早已和大陆洽谈,希望2012年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完整展出。
新闻事件
总理冀两岸如画早日合一
在14日上午的温总理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最新进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
欢迎浙江“剩山图”卷赴台
昨日,针对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关于名画合璧的期盼,“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表示,台北故宫收藏的《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到大陆展出目前不大可能,但如果现藏于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卷来台北故宫展出当然很好,没有问题,很欢迎。如果一切顺利,预计2012年能以特展形式在台北故宫公开展览这两幅画。
据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昨天上午在台“立法院”接受质询时表示,台北“故宫”预计在2012年举办黄公望特展,希望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展出《富春山居图》。
浙江省文化厅:
已做好准备,去年曾与台商谈
多年来力推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昨日表示,浙江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期盼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能一睹《富春山居图》合璧的真容。
杨建新说,去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艺术委员会主任林百里曾到杭州商谈《富春山居图》一事,这也是十年来他第一次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高层直接面谈。“当时他说有难处,有些事不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可以决定的,我说做不了主没关系,我们一起反映,一起争取!”杨建新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只有双向互动,才可能行之长远。
浙江博物馆:
十年前曾尝试“双卷合璧”
“最近两年,我们也一直在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进行洽谈。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希望《剩山图》能去台湾展出;浙博期待真迹能来大陆,无论是放在杭州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陈浩说,早在十年前,浙江博物馆前任馆长就和台北方面接触过,希望《富春山居图》两卷合展。2002年,他主持浙博日常事务后,“2004年、2005年,由凤凰卫视的总裁刘长乐牵线,我们给当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写信,商讨合展的事情,结果没有回音。
情况在2008年周功鑫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后发生了改变。“针对此事,我和周功鑫已经有了近两年的书信往来,去年,台北故宫还派专人来浙博洽谈过。”陈浩说,“温总理也在关注这件事,让我们大受鼓舞。我们要更加努力,为推动两岸双向文化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延伸
政协委员提案力促名画团圆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提交了一份提案,力促《富春山居图》团圆。政协委员建议成立相关机构,向浙江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商借《富春山居图》真迹,于2010年在作品诞生地富阳进行合璧展出。
这个提案,得到了冯骥才、梅葆玖、冯远等文化界名人的签名附议。
14日在电视机前听到温总理的一席话,何水法异常激动。“真没想到,这个事情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其实《富春山居图》的团圆大家已经关注了好多年,因为它太有名了。”
新闻揭秘
600多年传世名画承载太多悲欢离合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告诉记者,元代名家之作流传到今天已经是价值连城了,而且《富春山居图》这幅画对中国后来的山水画发展影响非常大,同时,这张传世名画在问世后的600多年里发生的传奇故事,更赋予了它额外的价值和意义。
“《富春山居图》的命运,也是两岸同胞骨肉分离历史的折射。”杨建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牵头力推两岸《富春山居图》合璧,“一张600多年传世名画,一段承载着太多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的国宝,如果哪一天能够跨越海峡实现圆合,那将是何等的盛事!”
《富春山居图》曾在电视屏幕上拼接
杨建新告诉记者,1999年7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圆合活动”在富春江畔举行,30多位两岸著名书画家联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而此前1993年中秋之夜,上海电视台曾与台湾的“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这件传世名作采用现代技术,在电视屏幕上给拼接起来了。
2005年,凤凰卫视刘长乐总裁曾几次到台湾努力促成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台湾方面的反馈: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剩山图”先去台湾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来大陆展览的事先不谈。杨建新当时表态,希望实现两岸《富春山居图》的交流,有来有往。
台湾曾多次托人带口信或书面来信
“2009年其实有个契机。”两岸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这是两岸故宫博物院60年来第一次合展。杨建新告诉记者,在这个背景下,台湾方面多次托人带口信或者书面来信,他们准备办一个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希望能借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展出。杨建新态度依旧:浙江方面过去没问题,现在和未来都没问题,但是希望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双向交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未来也能赴大陆展览。
其后,浙江接到了台湾来函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0件文物内定为“限展国宝”,是从来不能出馆的,包括《富春山居图》。
相关新闻
《剩山卷》现正在浙博展示
浙博馆藏的《剩山卷》宽31.8厘米,长51.4厘米,因为不断易手,名人藏家们的提跋和文字也被裱到了画里,目前浙博馆藏的这件镇馆之宝总长已经超过8米。浙博对此物异常珍惜,馆藏至今仅仅公开展出过四次。直到设施一流的武林分馆建成,它才首次进行长期展示。
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在他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作为六张纸连成的水墨画卷,高一尺余,长约二丈。此画后来几经辗转,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极为喜爱,临死前竟然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后被他的侄子从火中救出,但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随着时代变迁,两幅画身首异处,“无用师卷”被清廷收藏,而“剩山图”流落民间。
20世纪30年代,战争在即,故宫重要文物被迫南迁,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再运往台北,“无用师卷”最终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此消息想,这件国宝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椎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据新华社、青年时报、新京报等
上一篇 赌城有位“牛”市长
下一篇 东北黑老大石家庄讲述罪恶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