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美智库上千专家研究中东

  埃及、利比亚等国最近的局势让美国研究中东的智库异常活跃,记者也意外地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中东通”要远远多过其“中国通”和“俄罗斯通”的人数。在突尼斯和埃及大局未定之时,堪称全球反应速度最快的中东研讨会在众多美国智库接连上演,其中有的讨论结果甚至直接被专线递送进白宫。参加了数次这类研讨会的《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中东北非的政局走势与这些美国“中东通”的判断契合度相当高。从二战结束至今,研究中东问题的美国智库就像“政府决策的外脑”和“影子内阁”,通过各种渠道将其意见渗透进决策圈。一位埃及的战略学者承认,美国智库的中东研究比较客观,但是“美国高度关注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因为在中东地区受巨大的能源、军火贸易等利益驱使,这使其很难做到完全的公正”,而结果是,“他们距离‘正确’情况总是要差那么一点点”。
促成美国调整中东战略
  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在中东局势一出现变化就召开一系列研讨会。《环球时报》记者最近参加了几次由美国中东研究所、卡内基基金会、美国外交学会、布鲁金斯学会等智库组织的关于中东局势的研讨会。2月3日,记者来到华盛顿特区市中心一幢外观很气派的大厦———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这里正在举办一场题为《埃及骚乱的影响》的研讨会。研讨会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鲍勃·希弗主持,演讲嘉宾包括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东问题研究所主任乔恩·奥尔特曼,半岛电视台美国分社社长阿博海姆·福卡拉博士,以及美国麦克拉奇报业和出版集团首席军事记者、美国国防部记者协会主席南希·优素福女士。美国各大智库专家、美国外交与安全部门官员、有关研究人员以及各国记者也应邀与会。当时埃及将走向何方、穆巴拉克会不会下台、埃以和平协议能不能被其继任者承认等问题,都是世界议论的焦点。
  当记者让乔恩·奥尔特曼预测一下埃及局势如何发展时,这位曾长期任职美国国务院的前政府官员形象地打比喻说,埃及这个国家就像一个根深蒂固的系统,该系统不会因穆巴拉克一个人而改变它的运行。他认为,埃及国内各阶层希望国家保持稳定,特别是军方将采取中立的态度。此后,埃及局势发展是军方在关键时刻“放弃”了穆巴拉克,迫使其于2月11日辞职。埃及政治动荡没有引起更大规模的社会骚乱,乔恩·奥尔特曼当时的分析还是比较正确的。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后,卡内基基金会组织了一次有关埃及的讨论会,会议录像作为政策咨询资料通过专线送进白宫。在一些研讨会上,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主任史蒂芬·库尔等专家重点强调互联网等新媒体在中东地区公众舆论中起的作用,他们建议美国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促使中东国家内部发生剧烈变化。
  在埃及局势动荡最严重时,奥巴马政府在短短几天内改变对穆巴拉克的支持立场,背后也有智库的影响。2月初,美国中东研究所组织美国外交界人士召开了一系列主题会议,请美国前驻突尼斯、以色列、埃及等国大使讲埃及等国的局势。这些演讲人向与会者强调,尽管这些国家政府认为他们能够维护政权稳定,但从与当地官员、企业代表的会见中,已经可以预见前景并不乐观,埃及、突尼斯政权更迭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必须要以此为契机,利用中东国家出现的问题,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政府调整外交政策提供了依据。
“中东通”主角不是学者
  美国有大大小小近两千家智库,综合性的智库均有中东项目,据说研究中东问题的人数要超过研究俄罗斯问题、中国问题的数量。在美国,有专门研究中东问题的智库组织。成立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家是美国中东研究所,该机构由后来曾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中任国务卿的克里斯蒂安·赫脱于二战结束时创建。研究领域覆盖从摩洛哥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区域,研究课题包括石油危机、美国与中东关系、中东和平对话等。该机构目前拥有40名专职高级研究人员,其中包括在伊拉克战争后曾出任伊过渡政府环境部长的一位巴格达大学法学院教授。
  美国中东政策委员会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智库,该智库成立于1981年,经常在国会山举办系列会议,为美国国会提供外交政策咨询服务。此外,像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这样大规模的智库也有专门的中东问题研究机构。这些智库会利用各种渠道了解中东国家的实时情况。除了经常到中东国家访问、与当地高官和专家保持联系外,还会聘用大量来自北非、中东国家的青年学者为其服务。
  据统计,美国各大学目前拥有1400名全职中东研究专家,其中不少人是各大智库的客座专家。但不要以为这些纯粹的学者才是美国智库中的“中东通”。在美国政治中存在的“旋转门”现象,同样适用于研究中东问题的各大智库中。或许因为这个原因,美国绝大多数智库集中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
  美国智库中囊括了一大批高级外交官和有“实战经验”的军事和情报专家。如布鲁金斯学会中东问题研究专家马丁·因迪克,曾任美国驻以色列大使。美国中东研究所主任罗伯特·佩尔特罗,曾任美国驻巴林、突尼斯、埃及大使,并出任过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负责阿拉伯半岛事务。他还曾经两次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在美国外交及安全领域服务长达35年。这些人对美国外交、安全圈子非常熟悉,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可谓了如指掌。在一系列智囊名单中还有美国中东研究所高级专家约瑟夫·恩格尔哈特,他曾任美国陆军战争学院中东研究室主任、美国国务院近东事务军事顾问、美国派驻埃及—以色列和平协议国际监督员,从事美军中东战略研究达35年之久,并作为一线指挥官在美军驻中东部队中服役14年。目前受聘于美国中东研究所的洛伊斯·克里奇菲尔德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服务长达27年,曾在约旦、黎巴嫩、土耳其以及海湾地区从事情报工作多年。
  除了来自“旋转门”的智囊团外,美国智库还吸引了不少曾长期在中东地区工作的新闻工作者。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诺·博什格拉夫,在任美国《新闻周刊》军事记者的几十年中,报道了在中东地区爆发的18场大小战争。
美国智库比别人快一拍
  美国智库为何如此热衷研究中东问题?埃及中东战略研究所前所长纳比勒·萨迪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石油利益以及军工企业谋求军火贸易,都是促使美国智库重点研究中东的原因。此外,萨迪克强调,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以色列的位置非常重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学者李意认为,美国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依托美洲、称雄欧亚、控制中东。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确定了“反恐”与“民主改造”两手并举的中东战略。美国研究中东问题的智库,多年来也希望美国通过对中东国家的民主化改造,扶持亲美的国家政权和势力,以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并达到控制中东石油资源的目的。
  相比美国智库,英俄等一些大国的研究机构对中东局势做出的反应要慢一拍。对此,李意认为,智库的研究深度,往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思考深度。美国智库的动作比其他国家快一拍的原因是,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智库体系且其运作十分成熟和商业化,它们已拥有巨大的私募基金会和民间资本资助其智力创造和研究工作。谈到中国的智库,有学者认为,中国知识界与决策层之间有脱节现象,这导致中国智库的学术研究缺乏独立性。
研究总距“正确”差一点
  有美国学者说,美国决策圈就像一个个同心圆,决策者居于中间,外面是各政府部门,再外围就是智库。这些智库提出的“点子”一旦被政府采用,就会成为美国政府的政策。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点子”就是美国一家著名的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提出的。2003年2月26日晚,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出席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年度晚餐会,此时距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不到一个月。会上,布什对这家一直为其发动伊拉克战争出谋划策的智库大加夸奖,他表示:“我国一些最优秀的智囊正在对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进行研究。你们做得如此出色,致使我的政府延揽了20位这样的人才。”据了解,该所成立于1943年,是美国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机构,有共和党的“影子内阁”之称。
  类似美国企业研究所这样的“误判”和“推波助澜”也让美国政府和民众尝到了伊战苦果。美国智库对中东的研究是否客观,受到了各界质疑。最近一些参加美国中东局势研讨会的埃及、土耳其学者认为,研究中东问题的美国学者大多在头脑中对这些国家已有先入为主的政治观念,这让他们戴上了有色眼镜。土耳其的米理哈帕博士正在美国一家智库做访问学者,他告诉记者,有些美国专家在观察中东国家时,有意识地选取那些符合他们逻辑和观念的素材。
  美国一些学者也对能否客观研究中东有所反思。2010年9月1日,美国宣告美军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发表该报评论员、华盛顿智库“美国进步中心”高级研究员米勒的文章,他表示因支持伊拉克战争而忏悔。米勒说,如果事先知道萨达姆根本没有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绝不会支持伊拉克战争。他感慨道,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花费了上万亿美元,而且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缺乏道德理由。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应该对伊拉克采用老布什总统结束海湾战争后的“遏制”政策,如对萨达姆政权进行制裁、设立“禁飞区”等。
  “美国中东政策委员会办的《中东研究季刊》和美国中东研究所办的《中东研究》我都看,我认为美国的研究比较客观,但这个所谓的客观距离‘正确’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每一次都有这个感觉。”埃及学者萨迪克这样评价美国的智库。他认为,美国人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别国的事情,这就导致了每一次的研究都与真实情况擦肩而过。除了思维方式上的区别,萨迪克认为,美国高度关注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因为在中东地区受巨大的能源、军火贸易等利益驱使,这使其很难做到完全的公正。
  萨迪克认为,那些误导过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智库和学者更多代表美国的保守势力,而且,一些智库出于自身利益,是故意误导的。他预测,埃及开始改革、恢复元气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但他对国家未来并不悲观,唯独对于埃及和美国的关系,他觉得“不会再像穆巴拉克时期那么好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按:2月19日,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在自己的博客上更新了一篇日志《记者亲历:温总理冰雪灾区行》,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最新出版的《人民画报》3月号上,刊登了这篇记者手记,虽然没有报纸转载,但是网友们发现了它,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从时政论坛到小区论坛,从汽车论坛到游戏论坛,从大型社区到[全文]
    2008-06-10 20:02
  • 本刊讯 3月12日,省政府召开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公会议,审定了2007年度全省消费者维权的十大事件。 1 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推荐单位: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案件回顾:2007年下半年,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四市同时发生消费者误食含有肉毒毒素肉制品导致中毒[全文]
    2008-06-10 20:14
  • 核心提示: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今年3月段春霞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 央视国际4月14日报道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全文]
    2008-06-11 08:54
  • 据新华社电 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7日公布了对东航云南分公司航班“返航”事件的初步调查,认为部分航班存在“人为返航”因素。那么,整个调查是怎样进行的,“人为返航”航班是怎样确定的,“人为返航”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来到昆明,深入民航局东航返航事件调查组和东航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手的采访了解。[全文]
    2008-06-11 09: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