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青年政治冷漠成西方“社会病”

年龄越低者投票率越低,这似乎成了欧美日韩等国这些年各类选举时的普遍现象。青年人政治冷漠成了新的“社会病”:美国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兴趣远大于对政府和政治的关注;“政治精英化”让英国的草根阶级失落;“无法超越的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治斗争”让韩国青年开始追捧毫无从政经验的学者;甚至在澳大利亚这样有强制投票制度的国家,青年人甘愿受罚也不愿意为投票而“浪费大好周末”。澳大利亚一家青年机构认为,失去政治热情并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西方政治体系的失败,也是政治家失去年轻人信任造成的。因此,吸引和拉拢年轻人成了很多国家政党和候选人最迫切的事。美国一些高校的校刊则反思说,青年选民的政治冷漠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会使国家发生巨大改变,“因此,激励年轻人积极参与政治、参与选举是十分必要的”。
“不是年轻人的问题,而是政治体系的失败”
《环球时报》驻英国记者最近与伦敦大学多所学院的十几个学生交谈,结果听到很多“雷人”的说法,有两人竟然不知道英国还有“副首相”的职务,有6个人以为小泉纯一郎还是日本首相。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年轻选民投票率下降以及选民投票率多少与选民年龄大小成正比都成了普遍现象。想要移民英国的人都要先读读英国政府授权出版的《英国生活常识手册》,但在这本手册中写着:“在英国,通常很少有适龄的年轻人会在大选当天积极参与投票。最近几年,年轻选民的投票率只有20%。”美国公民学习和参与信息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相比1972年,18到24岁美国青年在2000年大选时投票率下降了16个百分点。
为保证选举的投票率,澳大利亚从1984年起实行强制性投票,否则将被罚款。但即便如此,在去年的大选中18至25岁的年轻选民登记率仅为80%,超过40万人甘愿冒被罚款的风险,放弃选举登记。澳大利亚选举委员会从2004年开始牵头组织“青年选举调查”,结果发现,在年轻一代的生活中,“参加选举”的重要性远不及“18岁生日聚会”、“毕业”、“拿驾照”、“放假”,甚至排在“可以合法喝酒”之后,被看成“最不重要、投票浪费大好周末”的事情。据澳《时代报》报道,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总理候选人长得什么样”。
对此项调查,澳大利亚青年行动与政策联合会分析说,年轻人对政党政治不感兴趣,并不是年轻人的问题,而是西方政治体系的失败,也是政治家与年轻人缺乏沟通造成的。同时,该组织认为,年轻人对选举和政党政治的冷漠并不代表他们对所有政治话题都冷漠,只是参与政治的方式不同。
对政治家的好感和信任减少
澳大利亚选举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政治家们自顾自,不关心年轻人的诉求”,“谁当选对我的生活没有影响,因此不在乎谁会当选”,“没有一个政党真正关心社会”以及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家不信任等想法,成为阻碍年轻人参与政治的主要原因。此外,如果年轻人的父母在家里经常讨论政治和选举,那么他们也会更多地参与到政治当中。也有人认为,所谓年轻人对政治冷淡是一种错觉。澳国立大学学生会主席塔利说,年轻人都关注医疗、教育等话题,他们很难理解政治家的政治口号,或不愿被政治家的口头承诺所欺骗。
在英国政坛,活跃着前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和现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等一批40多岁的少壮派,他们往往有类似的个人背景:伊顿公学的童年,牛津、剑桥毕业,但更重要的是家境显耀。现任首相卡梅伦的父亲是股票经纪人,母亲来自被册封男爵的名流显贵家庭。卡梅伦2001年当选国会议员时才35岁。谈到卡梅伦、米利班德等英国政党的领军人物,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巴特勒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他们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父母认定是吃政治饭的。”但现在的英国人并不把这些少壮派当成明星。年初的一项民调显示,英国“本土十大偶像”是英超球星杰拉德、赛车手汉密尔顿等,政治人物无一人上榜。巴特勒说:“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都没有真正赢得英国年轻人的支持。”他认为,“政治精英化”让来自草根阶级的青年人对政治冷漠,更让政党为未来大选感到头痛。
这种青年人对政治冷漠的现象还蔓延到日本和韩国。据日本选举管理委员会的统计,在最近的一次大选中,20至25岁的选民投票率仅为33%,而65至70岁的选民投票率则高达78%。该委员会的调查还显示,日本年轻人不关心政治的主要原因是:对政治没兴趣,认为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日本政治丑闻很多,让人丧失对政治家的好感和信任;政治家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无法掌权。日本关西大学经济系一名女硕士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认为日本的各种政策没有向年轻人倾斜,因此,我们不在乎谁当选首相,谁的政治主张好不好。在我们看来,政治家都是一样的。”日本学者小林庸平认为,日本年轻人对政治冷漠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年轻人处于“就业冰河期”,而国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关怀,所以,年轻人整体上对领导国家的政治家缺少好感,“国家漠视他们,他们也采取漠视国家的态度”。
从9月初开始,围绕首尔大学融合科学技术研究生院院长安哲秀是否出马竞选首尔市长,韩国政坛掀起轩然大波。韩国选民已经厌倦了各党派根本不考虑妥协、合作,只知道进行政治斗争的做法,因此,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学术人物受到中青年热捧,这给韩国现有政党政治体制带来冲击。大国家党事务总长元喜龙担忧地说:“年轻人对现有政党不信任,使他们支持安哲秀。这种现象只是火山爆发的前兆,到明年总统选举和议员选举时将发生审判和惩戒的大地震。”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首尔大学学者康元泽认为:“‘安哲秀现象’反映的是,国民厌恶目前分为进步和保守、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治风气,希望能超越其上。”
27岁的李彻雨是首尔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部分同龄人觉得政治与自己没有关系,即使关心政治也不会让自己的生活有任何改变。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政治家都不可信,特别是他们的腐败问题让人反感。”李彻雨还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与过民主化运动的那一代年轻人到现在还会关心政治,但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了。”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对2006年地方政府选举投票率的统计数据证明了李彻雨的分析——25至29岁公民的投票率为29.6%,50至59岁的投票率为68.2%,60岁以上投票率为70.9%。韩国联合通讯社分析说,20至39岁的年轻人面临残酷的失业现实,在经济基础尚不稳固时,会失去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政治冷漠是件危险事情
韩国《朝鲜日报》近日评论说,支持安哲秀的主要力量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利用社交网络媒体支持安哲秀,“今后社交网络媒体可能成为代替政党的新组织”。为吸引年轻人对政治的关心,韩国各政党和政治家纷纷开设微博,此外,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各候选人的竞选团队在选前会组织歌舞表演,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日本各政党掌权的都是一群“老爷子”,但最近两年也写博客、开微博,希望与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打成一片。每逢选举,各政党都会推出一些“美女”、“帅哥”类型的年轻议员,有的甚至是电台前女主播、成人片女星、前日本小姐之类的,投年轻人所好。在街头演讲时,还会用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形象。除了这些争取选票的手段,日本主要政党都设有“青年局”,加强与年轻民众的联系。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刊登以“白宫寻求重新连接年轻人”为题的文章,称2008年奥巴马在总统选举中靠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交流,获得很高的支持率。目前,社交媒体已成为除报纸外,美国年轻人获得2012年竞选信息的第二大途径。但在吸引年轻人参政热情方面,英国一些报纸也毫不示弱。《泰晤士报》联合一些慈善机构邀请高中学生参与政府预算,撰写500到1000个单词的预算报告,阐明自己的主张。报告由《泰晤士报》经济记者评审,头等奖获得者的讲话将与财政大臣在议会发表的预算讲演同日刊登在报纸上。
隶属于英国工党的“伦敦工党青年组织”主席克里斯蒂·昆季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的任务就是要为工党在民间寻找新的活力,尤其是未来的政党领袖。该组织招募的成员年龄要求在15岁到26岁之间,这些年轻人时常被安排同党内的资深议员促膝谈心,或是跟着党内工作人员走街串户,学着如何向民众宣讲工党的政策理念。
在这些举措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西方国家的年轻人都对政治失去兴趣。20岁的怀亚特·罗伊在去年的大选中成功当选为澳大利亚史上最年轻的议员,他所在选区的支持者半数以上都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27岁的选民帕里斯表示:“我认为罗伊会让年轻人引起共鸣,或许他也在考虑同样令我们烦恼的事,比如买房。”
在美国,也许是临近国会山和白宫的原因,政治仍是首都华盛顿地区一些大学生时常谈论的话题。据《普林斯顿评论》调查,学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最高的5所大学中,有3所都位于华盛顿。但同样,不少学生还是流露出对政治人物的不满。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鲁迪说,政治家承诺的很多事情都不能兑现,这让他对政治感到“非常悲观”。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话,无知和漠视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而如今美国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兴趣,远大于对政府和政治的关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查理斯·布朗今年1月在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演讲时流露出了对青年人政治冷漠的不满。对政治冷漠,美国学生也有反思。纽约市立大学巴克鲁学院的学生刊物近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政治冷漠”在美国年轻人中很普遍。文章认为,青年选民的政治冷漠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果所有青年人朝着政治冷漠的方向前进,无疑会使国家发生巨大改变。因此,激励年轻人积极参与政治、参与选举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按:2月19日,新华社摄影记者姚大伟在自己的博客上更新了一篇日志《记者亲历:温总理冰雪灾区行》,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最新出版的《人民画报》3月号上,刊登了这篇记者手记,虽然没有报纸转载,但是网友们发现了它,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从时政论坛到小区论坛,从汽车论坛到游戏论坛,从大型社区到[全文]
    2008-06-10 20:02
  • 本刊讯 3月12日,省政府召开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公会议,审定了2007年度全省消费者维权的十大事件。 1 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推荐单位: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案件回顾:2007年下半年,石家庄、保定、邢台、衡水四市同时发生消费者误食含有肉毒毒素肉制品导致中毒[全文]
    2008-06-10 20:14
  • 核心提示: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刚刚担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两个多月的段春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和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然而,今年3月段春霞又在未经公示的情况下,突然被尧都区任命为区长助理。 央视国际4月14日报道 2007年7月,因任职广胜寺镇党委书记期间对黑[全文]
    2008-06-11 08:54
  • 据新华社电 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7日公布了对东航云南分公司航班“返航”事件的初步调查,认为部分航班存在“人为返航”因素。那么,整个调查是怎样进行的,“人为返航”航班是怎样确定的,“人为返航”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来到昆明,深入民航局东航返航事件调查组和东航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手的采访了解。[全文]
    2008-06-11 09: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