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浙江两医院乱收费物价局执法“打折”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物价局一工作人员近日向记者实名举报,称近几年来萧山区物价局在检查当地医院收费情况时,发现医院乱收费现象严重,但最终执法时却没有依法处理,而是与医院“协商定价”,打折处罚。

                    ■乱收费
       查出违规数额与实际处罚标准相差悬殊

         举报人徐宁初曾担任过萧山区物价局城乡所所长,现为检查分局工作人员。从1989年到物价局参加工作至今,徐宁初多次参加医疗收费大检查。
         徐宁初说,他参与医疗收费大检查时,留下了检查的原始材料,但这些材料反映出的医院违规乱收费数额与物价局实际处罚的数据形成了“天差地别”。
         徐宁初拿出2005年度萧山区物价局对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明细表。表上显示,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该院各种规格的X光片合计为61500张,多收患者的费用为497469元。在CT片项,表上注明,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0日,第三人民医院CT片14×17的数量为16800张,多收患者费用207648元。“这两项相加,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违规多收费705117元,这还不包括其他乱收费项目。但物价局最后认定三院所有乱收费项目加起来只有227219.45元。”
         为印证萧山区物价局这样的行为不是个别现象,徐宁初又拿出萧山区物价局2006年对第四人民医院的检查明细表。记者看到,在CT复制片和CR片一栏里,登记多收金额为535500元。但在萧山区2006年部分医院、卫生院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检查汇总表上,记者在四院一栏里看到,所有项目违规收费金额为106684.6元。

                  ■难说清
    物价局和医院方解释矛盾百出

         记者就徐宁初的举报事实采访了萧山区物价局检查分局局长叶帆。叶帆表示,2006年度的案卷“失踪”,只有2005年度的案卷。其中关于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检查明细表,记者看到了与徐宁初提供表格完全不同的检查数据。
         在这份表中,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三院X光片数量为12120片,比原始表少了49380片,CT片只有4467片,比原始表少了12333片,两者合计处罚金额为73992.55元,比原始表少了631124.45元。
         对于前后相差为何如此巨大,叶帆的解释是前面表格登记的数量只是医院购进材料的总数,最后登记处罚的数量才是实际使用数,需要减去库存和消耗。问医院库存和消耗数为何数倍于实际使用数,叶帆称不清楚。
         应记者要求,一星期后,叶帆陪同前往萧山区调查。在萧山区第三医院,记者向院财务科科长傅潮法询问医院一年的CT检查量。傅潮法叫CT检查科把业务量数据拿来,说平均每个月CT检查量在700人左右。
         这个时候发生了有意思的一幕,傅潮法用计算机一算,确认医院在2003年和2004年的CT使用量为16800片,他斩钉截铁地对记者说:“这个数据是对的。”这正好与徐宁初提供的表相吻合。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不对,又称萧山区物价局最后处罚的“4467张”是对的,至于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他说已忘记了当年的情况。
         记者又来到萧山区第四人民医院。记者问CR片查处金额和实际处罚金额相差为何如此之大,该院副院长徐忠明的解释是,当时医院CR检查价格是75元,这个价格虽然比物价局规定的58元要高17元,但是当时杭州市医院的CR检查费超过90元,就和物价局讲了,这个价格萧山区医保部门是承认的,杭州那么高都不查处,萧山能不能少罚点,所以物价局就没有按照这个价格处罚。

                  ■缺监督
  “执法打折”是对患者的严重不公

         虽然谁也不承认“为个人牟利”,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干部私下承认,当时确实有“人情因素”,因为考虑到公立医院负担比较重,需要财政补贴,如果如实处罚,医院受不了。
         萧山一位李姓市民说:“医院乱收费是对病人的剥削,物价局本应把乱收费的钱让医院归还患者,无法退还的上交国库,但是他们却卖‘人情’给违法单位,太不公平了。”杭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律师说:“看病贵的问题为何难以解决,关键原因是监管部门没有采取切实措施,为了部门利益,置广大患者利益于不顾,‘执法打折’是一种典型的体制腐败。”
         记者调查发现,现行的物价执法体制确实存在漏洞,由于没有第三方的介入,一旦物价局“手软”,乱收费现象就容易失控。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 “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34
  • “丈夫拒签手术单致孕妻死亡事件”再起疑云 据《京华时报》报道,14日,李小娥(死者李丽云的母亲)的代理律师王良斌向北京市卫生局递交律师函,称朝阳医院京西分院拖延治疗、急救措施不当是孕妇死亡的根本原因。王律师称,他发[全文]
    2008-06-12 19:45
  • 本报讯 (10月10日 ) 眼下打开电视机,各种手机直销广告随处可见,多宣称价格实惠,且功能超强,还打出炒股手机、待机王等概念。2007年昨天海淀区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揭露手机电视直销广告的“五宗罪”。 电视直销投诉近来成为投诉的热点,上月北京工商、消协系统共受理144[全文]
    2008-06-12 23:11
  • 河南孟津耗资600万建校 教室门用料竟是玉米芯 [全文]
    2008-06-12 23:14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