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一伙医托医院内排兵布阵忽悠患者

“今天专家在外坐诊,你赶快去那边看病吧。”到医院看病,科室外遇到医院工作人员打扮的“热心人”告诉你医生不在,“恰好”身边又有几个知道医生在哪儿的患者说可以跟你一起打车去找医生,还能分担车费,老实巴交的患者就这样被带到了外面的小诊所抓了一堆中草药。日前有患者向本报报料称,河北医大四院内盘踞着这样一个至少10人组成的“医托”团伙,设下圈套等患者上钩。记者对此进行了暗访,并进入这伙人所谓的“诊所”内一探究竟。
→讲述
医院看病被忽悠到小诊所
今日天气冷热不均,杨新茹(化名)的婆婆胃病又重了。8月30日,她陪婆婆来到河北医大四院看病。
挂号后两人乘电梯刚上二楼,便走来一个穿白衬衣的男子,热心地询问她们看什么病,杨新茹如实相告。白衣男子说,她们要找的那个大夫外出就诊了,刚说完一旁又过来两名中年妇女,说也是看胃病的,正要出去找大夫看。白衣男子于是对杨新茹说,你就跟她们一块去吧。
杨新茹扶着婆婆跟着两名中年妇女下了楼。刚到一楼,忽然想起没问地址,刚想回头去问,一旁的中年妇女忙说,她之前去看过,跟着她们去就可以。
出门打了一辆出租车,几番辗转,一行四人来到了目的地——泰华园东区的一座居民楼。走进一楼的“诊所”,偌大一个屋子只有两张桌子、一张床,没有任何医疗器械,墙壁上也是干干净净的。杨新茹心中一紧:怎么看着不像个诊所的样子啊?
桌旁的一位“李医生”招呼杨新茹的婆婆坐下,把完脉又简单询问了病情,略作思索,便开出了丹参等常见中草药,之后又”叮嘱“老人平时多喝水,少吃刺激性的食品。
杨新茹怀疑自己被骗了,便要求医生对老人做全面检查。“李医生”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旁边的一个女“医生”则冷冷地说,我们这儿只抓药,不做身体检查。杨新茹顺水推舟,以不能做检查为由,拒绝抓药,然后拉着婆婆就走出了"诊所".
据杨新茹回忆,她们来到这家"诊所"后仅10分钟时间里,就有两拨人先后进来看病,看起来都是来自农村的老年患者."老百姓辛辛苦苦赚点钱,被骗走了不说,连病都给耽误了。"杨新茹说。
→直击
“医托”组团盘踞医院寻目标
9月5日7时许,河北医大四院等待挂号的病人已经很多了,有4名女子站在二楼大厅两侧栏杆处,一名白衬衣黑西裤的中年男子站在二楼楼口,另外两名男子随机分布在二楼、三楼,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楼下大厅。7时30分,医院开始挂号,患者陆续往楼上各科室走,这几个人也便开始了活动。
记者经过两天暗中观察发现,这几个人一直在医大四院内徘徊,有时聚在一起交流,有时又分开装作不认识。
9月6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医院时看到,7时40分一名60岁左右的老汉拎着行李包,与老伴刚到二楼,站在二楼的两名女子便尾随而来。
与杨新茹遭遇的情况类似,先是白衣男子上前询问二人去哪个科室,问完就谎称医生在外会诊,催促其外出看病。而这时一直在二老身后的两名女子假装焦急地说:“我们也是看这个病的。”男子建议几个人一起去。
二老跟着两名女子出了医院大门,一路上两名女子热情地与他们交流病情,并称以前就去过那个医院,医生特别好,而且都是中药治疗。“我们是见你有挂号单才带你去的,没有挂号的我们不会带你过去,你就放心吧。”
6日上午7时至8时,这伙人共出动5次。他们大多会选择外地患者或者单独看病的老年人“下手”。大多数外地患者见到有工作人员模样的人员在楼口热情介绍时,都会与其攀谈几句,而且很容易相信对方的话。有时患者面露怀疑时,这些人便会以搭伴坐出租车平分车费为诱饵。有的警惕性比较高的患者会到总服务台询问,得知医生没有外出就诊之后,便拆穿了骗局,仍回科室就诊,这些人就假装走出大厅,过一会重新回到二楼大厅,寻找下一个目标。
→暗访
诊所深藏民宅内,进门要过数重关
由于这伙人一出医院大门便不见踪影,为了跟随“医托”前去一探“诊所”,9月5日上午记者故意向其中一名女子询问消化科的位置,该女子给记者指了路,并未带记者外出。6日上午,另一名记者同样询问地址,这伙人仍未带记者外出。
记者按照线索人提供的“医托”电话,以给亲戚复查拿药为借口几经周折终于与“李医生”取得了联系。“李医生”详细询问了病人的姓名、年龄、住址、病情、吃药时间等情况,并表示自己去北京办事了,过几天才能回来,诊所只有抓药的人。记者称急着抓药,“李医生”以诊所位置不好找为由,要求记者在指定地点等候工作人员。
9月6日上午,记者在指定地点等候时,一名绿衣男子一直在周围徘徊张望。记者再次打通“李医生”电话催促,发现竟然就是该男子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称需要再等半个小时,随后便蹲在距离记者50米的地方,不一会儿过来一名穿条纹背心的中年男子,两人交流一番便不见了踪影。
两分钟后,“李医生”打来电话,告诉记者“诊所”的位置在泰华园东区,会有工作人员前往接待。记者前往“诊所”过程中,穿条纹背心的男子一直尾随到了单元门口。
记者正要按门铃,一名35岁左右的女子走过来,反复盘问,确定无疑后才终于把记者带进了“诊所”。“诊所”内是两张拼起来的写字台,两边各放一把凳子。桌子上放着简易的医用便签,墙边放着一张蒙着白布的单人床,这便是全部家当,客厅里弥漫着一股中药味。
记者拨通线索人电话说:“姑姑,我到拿药的这了,医生想问问病情,你跟她说说吧,不是胸闷吗?”该女子向线索人详细询问了姓名、病情、吃药时间等情况,并一再询问上次抓药金额。挂掉电话,该女子还是不放心,一再要求患者亲自来。
记者打车离开“诊所”后,下车时发现绿衣男子竟然一直在后面跟踪,直到17时记者辗转了几个地方之后,才终于甩掉了该男子。
→提醒
别轻信“医生外出就诊”
记者在河北医大四院看到,一楼大厅电梯右侧摆放着一块提示牌,上面提醒:“严防医托:1、我院医护人员一律着白衣、带胸卡上岗工作。2、我院医生从不在院外就诊。”记者在此提醒患者及家属,到医院就医时,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向医院总服务台或保安咨询,不要轻易随别人外出看病。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 “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34
  • “丈夫拒签手术单致孕妻死亡事件”再起疑云 据《京华时报》报道,14日,李小娥(死者李丽云的母亲)的代理律师王良斌向北京市卫生局递交律师函,称朝阳医院京西分院拖延治疗、急救措施不当是孕妇死亡的根本原因。王律师称,他发[全文]
    2008-06-12 19:45
  • 本报讯 (10月10日 ) 眼下打开电视机,各种手机直销广告随处可见,多宣称价格实惠,且功能超强,还打出炒股手机、待机王等概念。2007年昨天海淀区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揭露手机电视直销广告的“五宗罪”。 电视直销投诉近来成为投诉的热点,上月北京工商、消协系统共受理144[全文]
    2008-06-12 23:11
  • 河南孟津耗资600万建校 教室门用料竟是玉米芯 [全文]
    2008-06-12 23:14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