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被指违规招生

        作为一所高等非学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在2009年未通过教育部复核,但目前仍在招生,而且在招生宣传时称学生毕业将颁发本科毕业证。对此,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该校只能颁发“写实性证书”,不是国家承认的学历。
校方:招生非中外合作专业
        今年4月21日,北京市教委网站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最终复核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因“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具有中外合作办学性质”暂未通过复核,在1年内进行调整,期间不得招收新生。
        但该校一名员工近日向本报报料称,学校今年仍在招生。对此,华夏管理学院负责人表示,该校2009年确实招生约600人,但都是其他专业的,中外合作这一块的招生已经停止。
        该说法受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质疑。该负责人称,华夏管理学院的性质就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具备其他资质可以招生。
学生:学历不承认难找工作
        “社会上不认可我们的学历,很难找到工作。”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航空学院06级学生小优(化名)即将毕业,但近日,她多次找工作被拒。
        小优说,当年学校的招生宣传称华夏管理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毕业后颁发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证、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证,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的专科毕业证。
        “读到现在3年多了,只有一名韩语外教。”小优和3名同学说,入学后,他们发现几乎没有“中外合作”的办学项目,而所谓的中央财经大学专科毕业证只是成人高考的专科毕业证。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位工作人员证实,该院曾与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有过“合作”,当时规定学生参加正规的成教考试,被中央财经录取后,经过学习,取得中央财经大学成人高考的学历文凭。从2008年开始,双方合作已停止。
教委:只能发“写实性证书”
        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为“高等非学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只能颁发“写实性证书”,不是国家承认的学历。
        对此,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相关领导承认,该校没有资质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至于为何会出现在招生宣传中,该领导未作解释。
■ 调查
半数未通过复核学校仍招生
        为继续生存,不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请转制为民办学校
        在《通知》中,北京市“暂不予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21所,按要求1年内均不得招收新生。但记者比照这份名单,发现其中的12所学校09学年仍在继续招生。
        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工作人员称,因处室人力有限,对这一块的监管主要通过学生和家长的举报。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官员也表示,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执法权,也使类似监管变得尴尬。
学校已申请转制为民办
        记者调查还发现,不少未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了生存,纷纷申请转制为“民办机构”。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轩逞说,学院从两年前已开始申请转制为“民办教育机构”,但一直没批下来。
        “停止招生一年,对学校(指中外合作办学)打击太大。”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负责人坦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民办教育机构一样,都没有政府补贴,全靠招生维持运转。若停招一年,空出的校舍、教职工均难以利用和安置。该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正在准备材料,申请“转民办”,用另一种资质招生,保障学校继续生存。
教委称尚无学校转制成功
        对此,北京市教委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咨询人员表示,民办教育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分属于不同的职能处室管理,也有不同的审核标准,目前不清楚能否审批成功,“至少目前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名单中,没有一所是由中外合作办学转成民办的。”该人员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 “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34
  • “丈夫拒签手术单致孕妻死亡事件”再起疑云 据《京华时报》报道,14日,李小娥(死者李丽云的母亲)的代理律师王良斌向北京市卫生局递交律师函,称朝阳医院京西分院拖延治疗、急救措施不当是孕妇死亡的根本原因。王律师称,他发[全文]
    2008-06-12 19:45
  • 本报讯 (10月10日 ) 眼下打开电视机,各种手机直销广告随处可见,多宣称价格实惠,且功能超强,还打出炒股手机、待机王等概念。2007年昨天海淀区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揭露手机电视直销广告的“五宗罪”。 电视直销投诉近来成为投诉的热点,上月北京工商、消协系统共受理144[全文]
    2008-06-12 23:11
  • 河南孟津耗资600万建校 教室门用料竟是玉米芯 [全文]
    2008-06-12 23:14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