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说一种药包治500多种病你信吗

  5月1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全国30家发布严重违法广告产品企业进行行政告诫,涉及10个药品、13个医疗器械和10个保健食品的33个产品违法广告被责令停止。专家建议,应加快完善行业黑名单制度,让消费者和市场参与监督,并依据刚刚通过的广告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调查
一吃就好、几天见效?都是吹嘘疗效骗你买药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违法药品广告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无非是利用各种手段,吹嘘疗效,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将自己包装为神药、神贴……
  ——“药到病除”型:含有不科学的表述功效的断言或者保障。违法广告往往宣称“一吃就好、几天见效”,这些药品对病症似乎有攻无不克的“能力”。
  例如这次发布的违法案例中,通化吉通药业的强力脑心康胶囊,其功能主治为“改善循环,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头痛眩晕,神经衰弱”,可是其广告却宣称“一盒就能治好心脑血管疾病。用药7到15天,心绞痛、心律不齐完全消失,偏瘫病人恢复知觉,能下床行走”等,属于典型的欺骗和严重误导用药者。
  ——“包治百病”型:夸大产品功效和适应范围。明明只是保健食品,或治疗老年体弱的药品,却恨不得宣称对高血压、前列腺、高血糖等病症统统有效,一剂下去,所有病灶都能迎刃而解。
  例如保健食品“天光牌盐藻天然胡萝卜素软胶囊”,其批准的功能是“免疫调节”,可是广告却说“每天2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栓后遗症、前列腺等多达500种疾病,不用吃药自愈”;再如湖南乐邦制药有限公司的“龟蛇酒”,其功能主要用于“老年体弱,头昏眼花,腰酸膝软,尿频”等,其广告却宣称“治疗肾虚前列腺病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
  ——专家、患者“站台”型:利用医疗科研院所名义或以专家、患者名义和形象做功效证明进行虚假宣传等。“专家”鼓吹,“病人”现身,初看以为是健康讲座,实际上却是推销产品。
  例如河南凌云医药的颈椎和腰枕治疗仪,就利用患者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称“在家轻轻松松睡觉就能治疗,每天短短三十分钟,坚持一个月就可以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
60元保健食品卖898元,
老年人成主要受害者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此次公布的33个产品,有至少7款都是与腰椎、颈椎不好而导致的腰颈疼痛等“慢性病”相关;有近十款与头疼眼花、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的“老年病”有关;有4款与男性补肾等需求有关。
  “慢性病、多发病、疑难杂症,一直是违法广告的重灾区。”业内人士介绍,抗风湿类、胃炎、哮喘、皮肤病、糖尿病、男性疾病系列等慢性病症,非常常见但短期内又难以治愈,不少违法广告就切合患者求快、求根治的急切心理,“以身说法”吹嘘疗效。
  例如此次曝光的“国富龙马系列治疗仪”,就利用患者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称“50年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压迫坐骨神经,后又高处跌落造成3、4节压碎性骨折,使用5、6天后,症状减轻,使用10多天见好,使用20多天能骑车赶集等”。
  老年人也一直是违法广告的主要目标群体和受害者。他们因长期受慢性病痛折磨,急于摆脱病魔,更容易被“一朝根除”的广告语误导。在不少被曝光的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中,发布媒体都是老年类报刊。
  专家介绍,这些违法广告就是利用了老年人的心理,用夸张的声称,将成本很低的普通产品,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记者曾接触一个案件,该公司以60元/盒的价格从上游购买保健食品,在旅游活动时,安排无行医资质的员工以“中医”的名义现场为老年人把脉,对照调研表所反映的疾病逐一“诊断”,并借机以898元/盒的天价售卖。
观点
专家:完善“黑名单”加大曝光力度,让大家来监督

  值得警惕的是,这些广告中的一部分,是多次被地方监管部门“点名”查处,却仍在继续发布,性质极其恶劣。面对处罚和曝光,一些企业还更换个名字继续发,堪称是违法广告的“钉子户”。
  记者统计过,曾有一个企业的违法广告,6年来20多次遭到地方监管部门查处,多次被暂停销售却仍在播出;还曾遇到过一制药公司因违规宣传被上海监管部门处罚了近800万元,但仍在其他地方继续违规……
  药品、医疗机械以及保健食品违法广告一直禁而不止的背后,既是一些企业屡教不改,更是违法成本过低所致。专家呼吁,应加强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执法联动,完善黑名单制度,由国家层面协调各省份对违规行为同步严惩;加大曝光力度,将不良信息汇集,方便消费者查询,对违法企业形成信用评级的监管体系。
  此次食药监总局稽查局也要求,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企业,要列入违法广告失信者名单,联合多部门依法实施联合惩戒措施,让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制。
  “增强企业的信用自律意识,建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是解决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不诚信行为的治本之策。餐饮企业都在倡导‘明厨亮灶’,其实所有企业都应坦然面对消费者365天的不间断监督。”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只有形成了信息完备且方便查询的信用评价体系,才能通过引导消费者的行为,让不诚信的企业倾家荡产,让消费者和市场对其弃如敝屣。
  同时还需加大行政处罚的力度。刚刚通过的广告法中,就提高了违法广告的罚款额度,并明确保健食品非药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防治,养生栏目禁发药品、保健食品广告,未来仍需加大执法力度。
                                         据新华社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 “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34
  • “丈夫拒签手术单致孕妻死亡事件”再起疑云 据《京华时报》报道,14日,李小娥(死者李丽云的母亲)的代理律师王良斌向北京市卫生局递交律师函,称朝阳医院京西分院拖延治疗、急救措施不当是孕妇死亡的根本原因。王律师称,他发[全文]
    2008-06-12 19:45
  • 本报讯 (10月10日 ) 眼下打开电视机,各种手机直销广告随处可见,多宣称价格实惠,且功能超强,还打出炒股手机、待机王等概念。2007年昨天海淀区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揭露手机电视直销广告的“五宗罪”。 电视直销投诉近来成为投诉的热点,上月北京工商、消协系统共受理144[全文]
    2008-06-12 23:11
  • 河南孟津耗资600万建校 教室门用料竟是玉米芯 [全文]
    2008-06-12 23:14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