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假西湖龙井卖8000元1斤

■门前冷落的杭州西湖龙井问茶景点。
■央视送检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
游杭州,品龙井。西湖龙井闻名天下。每年清明之前的西湖龙井被称为明前龙井,这个时候的西湖龙井品质最好,价格昂贵。近几年来,有关杭州西湖龙井造假的新闻时有耳闻,近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杭州暗访,亲身体验了一把杭州旅游龙井茶叶市场的潜规则。

  偷换概念

  “龙井问茶”变买茶

  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走在杭州街头,每隔不远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旅行社招牌。记者注意到,杭州各旅行社推出西湖一日游的内容之中,一般都包括龙井问茶这一项。

  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的风篁岭上,附近的龙井村就是著名的西湖龙井茶的产区,这处景点因此被称为龙井问茶,是西湖十景之一。但在旅行社工作人员那里,对龙井问茶这一项的解释是这样的:“是有这么个景点,但它主要是让你品茶,然后建议你买茶叶”。而实际上,旅行社导游根本不会把游客带到真正的龙井问茶景点,而是借这个名头带领游客去到杭州的几个大型旅游定点商场。

  幕后交易

  高达40%的巨额回扣

  “因为各个商家都要竞争,于是就跟旅行社签订了协议,你的团都到我这个商场来,我给你每人10元人头费,40%回扣。”一位熟悉杭州旅游茶叶市场“行规”的内幕人士告诉记者。为了验证回扣是否真的像所说的那么高,几天后,记者带了一个6人的团队前往茗茶苑暗访,茗茶苑的讲茶员给我们拿来报价高达4000元一斤的茶叶竟然都不是真正的西湖龙井。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茗茶苑的朱经理才给我们拿来了真正的西湖龙井茶,不过价格高达7000元一斤。记者一行总共购买了5450元的茶叶,结果果然在商场的二楼现场领到了高达40%的回扣款计2180元,再加上60元的人头费。也就是说,旅游团被带到茗茶苑买茶,将近50%的购茶款会被带队的导游拿走和旅行社分成。虽然代价高昂7000元一斤,但毕竟买到的是真正的西湖龙井。

  质量鉴定

  高价买来假西湖龙井

  记者报名杭州当地一家旅行社组织的“西湖一日游”,被导游以龙井问茶的名义带到了大清谷景区附近一家名叫茶香人家的茶叶商场。讲茶员在向我们讲茶的时候一直不说“西湖龙井”,而只是笼统地说他们所卖的是“龙井茶”。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讲茶员才模糊说茶叶是西湖这儿产的正规龙井茶。

  茶香人家卖给记者的所谓西湖边上的正规龙井的价格是3200块钱一斤。随后,记者又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双峰山景区附近一家名叫问茶楼的茶叶商场。问茶楼的讲茶员给记者拿出的是几个价位的茶叶,最便宜的2700元一斤,最贵的则高达8000元一斤。而且她还告诉记者:“全都是西湖龙井”“您放心,假一罚十”。

  记者把各个档次的茶叶都买了一点,8000元的那种因为价格实在太贵,记者忍痛只购买了一两。而后,记者拿着从茶香人家和问茶楼买来的几种茶叶来到位于杭州市采荷路上的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结果被告知,这些茶叶全部不是真正的西湖龙井。

  8000元茶叶就值二三百

  记者从茶香人家和问茶楼购买的茶叶价格从2700元到8000元一斤,但是当记者拿着这些茶叶来到杭州当地的西湖茶叶市场时,市场上的茶商在看过茶叶之后的报价差点没让我们吐血。“二百一斤”、“这个东西要两百多一斤”、“这个是三百八(一斤)”。

  在杭州,旅游茶叶市场高额回扣甚至售假的潜规则几乎人尽皆知。“你跟在导游背后怎么能买到真茶呢? ”杭州当地的一名茶叶店老板则这么反问记者。

  利益黑洞

  西湖龙井

  龙井茶根据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三种。其中,西湖龙井是受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名称,除了西湖周边168平方公里产区的龙井叫做西湖龙井外,其他地方产的并不能称为西湖龙井。几种龙井茶当中,西湖龙井品牌最响,价格最高。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一、售楼者有恃无恐,购房者权益堪优 “商品房预售制度取消了吗?买无证房有风险吗?”近日,几位购房者致电本报,称保定市区不少在售楼盘都没有预售许可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接连走访了保定市部分楼盘的售楼中心,一探究竟。   无证楼盘 遍地开花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原来印象中的楼盘售楼中心都改名了[全文]
    2008-06-11 23:34
  • “丈夫拒签手术单致孕妻死亡事件”再起疑云 据《京华时报》报道,14日,李小娥(死者李丽云的母亲)的代理律师王良斌向北京市卫生局递交律师函,称朝阳医院京西分院拖延治疗、急救措施不当是孕妇死亡的根本原因。王律师称,他发[全文]
    2008-06-12 19:45
  • 本报讯 (10月10日 ) 眼下打开电视机,各种手机直销广告随处可见,多宣称价格实惠,且功能超强,还打出炒股手机、待机王等概念。2007年昨天海淀区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揭露手机电视直销广告的“五宗罪”。 电视直销投诉近来成为投诉的热点,上月北京工商、消协系统共受理144[全文]
    2008-06-12 23:11
  • 河南孟津耗资600万建校 教室门用料竟是玉米芯 [全文]
    2008-06-12 23:14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