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造假论文百万经费之谜

         从2008年10月16日收到举报信之日起,浙江大学在5个月的“阵痛”后,终于服下“一帖猛药”。
         浙大校长杨卫3月15日通报称,“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牵涉的三位学者——— 浙大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贺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
         但风波并未就此结束。根据记者调查,该课题组曾经申请过总额达到百万元的学术经费。这些经费与“造假”论文之间是否有关联,是否应该追缴,目前仍未明朗。

还有谁?                                             A

         在整个事件中,贺海波的造假行为已无争议。但这是否是一个集体造假事件、另两名学者李连达和吴理茂是否参与其中,始终是关注焦点。“迄今为止,我认为李连达是不知情的。”杨卫回应记者说。
         李连达,是这根学术链条的顶端。他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身份兼任浙大药学院院长,并担任李连达课题组的负责人。事件中被举报的论文都出自李连达在浙大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课题组。
         杨卫认为,李连达需要承担两个责任,“一个是作为院长的责任,一个是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在3月6日发布的调查结果中也称,“(造假论文中)李连达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擅自署上去的,他对这一剽窃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查不严的责任。”“国外期刊的主编给我回信说,李连达英文不太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被套进去。”杨卫进一步证明说,论文原稿上李连达的签名笔迹已经在上海的笔迹鉴定机构做了鉴定,显示并非他本人所签。但杨卫未披露相关鉴定文件。
         举报人祝国光不认同这样的调查结果。他在博客中举例说,“有一篇涉嫌造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李连达在北京西苑医院的秘书李贻奎(通讯作者为李连达)。李贻奎编造数据方法与贺海波几乎相同。”
         为了帮助本报辨别李连达和吴理茂对造假事件是否知情,波兰《药理学通报》杂志主编Lason教授提供了一篇涉嫌造假论文的全部作者签名的知识产权声明——— 该文全名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作者包括李连达与吴理茂。
         在这个版权页上,所有作者都用英文签署。其中贺海波是第一作者,之后有杨姓、S姓、曾姓作者三人,最后是吴理茂和李连达。从笔迹看,这些签名似乎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其中曾的签名略为刻板和拘谨,李连达和吴理茂的“L”写法则比较类似。“这个名字不是李连达签的。”杨卫仔细看了本报记者提供的上述版权页后,肯定地说,这个版权页也在浙大送去笔迹鉴定的范围之列,他还指着其中S姓的签名,称这其实是贺海波妻子的英文名字。“但吴理茂的笔迹鉴定就没有这么肯定了。”杨卫说,虽然他们让吴理茂签了30多个签名用于比照,结论依然无法给出。
         吴理茂,是这个学术链条中连接事发者贺海波和院士李连达的重要一环。在此前该课题组成员的描述中,吴是这个课题组的实际负责人,全权代理一切事务,并向在北京的李连达汇报。贺海波8篇有造假内容的论文的通讯作者均署为吴理茂。造假被揭发时,吴正在耶鲁大学交流访问,数月后他回国接受调查。“他一开始说记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签字了,后来又说贺海波确实找他签过字,但并没有签在版权页上。”杨卫向记者转述说。
         杨卫又透露,浙大本已对吴理茂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来发现了一些新的牵涉证据,比如很多通讯作者的邮箱里都留有吴理茂的邮箱,“所以推后一两天公布”。

百万经费去向之谜                    B

         迄今为止,无论浙大还是中国工程院的调查结论中均未涉及造假论文和相关课题经费之间的关系,更未谈及是否将追缴相关经费。
         据调查,李连达手中握有的课题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编号2003AA22307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I14805)、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编号2004BA721A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72372)和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资助项目(2006)等。
         这些项目中,仅973项目2005年-2007年的研究经费就达到839.49万元,但该项目下属共有6个课题组,李连达的第五课题组所得确切经费并不明确。
         2008年6月18日,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发布新一轮973课题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标明李连达课题组所获经费为166万元。
         记者查询发现,与造假论文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00661),负责人正是吴理茂。该项目于2008年12月31日结题,获资金资助28万元,除被揭露的造假论文外,未见其他项目成果。
         仅上述已明确数额的经费相加,李连达课题组已获得上百万元的研究经费。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的报道称,李连达在任浙大药学院院长的5年里,给该学院带来共计43万美元的研究资助。
         此外,记者还看到过该课题组成员提供的一份申请数额为1000万元的课题报告,但不清楚该申请是否获批。
         但此前李连达本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造假论文既非李连达负责的课题,也没有得到任何基金的资助。浙大提供的调查报告也强调,贺海波本人承认,这些论文得到资助的说法是“都是他为了使造假更具权威性而编造的”。
         记者检索了这些贺称为“编造资金来源”的论文。其中两篇为2008年8月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2008年第8期发表的第一作者为贺海波的造假论文。
         两篇文章的介绍页面上详细列出了论文的资金来源,共计有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2004C13022,2005C13027),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项目(编号2006Z01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5CB523405)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500661)等5项。
         而发表在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上的上述论文科研资金来源除与上述说法相同外,还多出了一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061328)。
         注明资金来源的还有发表在德国《NSA药理学》、波兰《药理学通报》上的论文,除与上述项目重复的资金来源外,还有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070411201)。
         上述基金和项目至今都未出面说明到底是否资助了造假论文。记者致电其中一家资金提供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该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调查此事,尚未有结果。
         “一般情况下,即使发现资金使用不当,处罚措施也仅为限制该项目负责人日后的新项目申请。”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们这个基金并不是一定资助下去就要看到成果的。”
         另一位曾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的学者则对记者直言,学术资助“仿佛就在做慈善事业,钱给了你了就不管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活动安排】 8月29日至9月26日彩排按照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陆续举办涉及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晚会等庆祝活动相关内容的演练活动。9月中下旬举办成就展9月中下旬,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全文]
    2009-09-15 10:59
  • 3月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组织石市消费者协地、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局等6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2008年石市纪念“3·15”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清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石市消协、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全文]
    2008-06-10 19:49
  • 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曳公布施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 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条例》包括6 章38 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全文]
    2008-11-19 17:05
  • 审计署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53个中央部门问题资金293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他履新以来的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对今年审计报告的特点,刘家义认为,进一步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绩效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全文]
    2008-11-20 16:1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