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高校“克隆生”产业链调查

        6月初的一天,大三学生“张阳”被辅导员叫到办公室,辅导员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上面查出你是假学生,你得退学。”“张阳”似乎有所准备,他站着,低头沉默了一会儿,问“还有没有余地”?辅导员无奈地摇头:“如果你还想听课,可以办一个旁听手续。”
        这一天,在河南西南部这所二类本科学院的一个系内,包括“张阳”在内的10名同学陆续被辅导员叫去面谈。他们都被查出身份造假,换句话说,他们是冒名顶替的“克隆生”。等待他们的是被清退的命运。“张阳”所在的高校,这样被清退的假学生达300多人。
        2009年以来,一系列“罗彩霞事件”层出不穷,教育部于当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清查高校冒名顶替假学生。虽然最终数据尚未公布,但仅记者掌握的云南省2009年普通高校学历电子注册遗留数据中,就有1547名学生“查无录取信息”。
        假学生“聚集地”,以二三类本科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和二级学院尤为泛滥。
        在记者重点调查的河南省,假大学生事件层出不穷,已成清晰完整的产业链。其造假手段的隐蔽、完备以及安全系数之高,远超罗彩霞事件,非教育部的清查举措所能打击……
最“低级”的冒名顶替
        2007年7月,名叫张阳的信阳籍男生被河南西南部一所二类本科院校录取。9月,2007级新生开学的时候,张阳并未来该校报到。
        张阳的“缺额”信息,通过该校内部人员隐蔽的传递、运作,化成一个匪夷所思的现实:10月,2007级新生报到就绪、军训结束后,一名自称“张阳”的冒名顶替者出现在学校里。
        每年,该校新生报到结束后,总有假张阳这样的学生到来,时间持续到年底甚至来年的第二学期。“凡是这样的学生,都是有关领导们领着来的。领导跟辅导员说得也很清楚:‘这是假学生,多照顾,有事提前打招呼’。”“张阳”所在院系的学生工作负责人高明告诉记者。
        高明介绍,假张阳的所有入学手续都由学校内部人操办,当他出现在院系的辅导员面前时,已是无足轻重的最后一关。“这种造假的方法是很拙劣的。”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一旦被顶替的学生重新考上大学,根据现在教育部的清查办法,姓名、身份证号码重合的问题肯定会暴露,造成冒名者的学籍无法注册,也面临被清退的危险。
        而“罗彩霞事件”的曝光,正是这种风险的体现。“假张阳们”多来自于二三类本科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由于近些年的财务方面的压力,刻意放松对招生工作的管理,以致造假频繁。
        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披露了商丘科技职业学院主动招收假学生的事例。自建校以来,这所民办学院每年都有大批被录取但没来报到的学生。迫于财务压力,校方主动联系考分不够的学生,让其顶替不来报到的学生入学。
        据记者的调查,“假张阳”的炮制方法,可说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一种。还有两种炮制方法,更为隐蔽、安全。
炮制“安全”的假学生
        调查显示,第二种炮制假学生的办法,即考生之间购买录取者相关资料。
        顶替者全套买下被顶替者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籍、学籍等资料,被顶替者则将户籍、身份证等资料重新办理,变成另外一个人,来年再考。
        商丘一所民办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吴浩即是这种类型。“这种方式成本大、风险高,所以,做不大,无法形成产业。做假学生生意的人,一般不用这种方法。”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第三种方法,即学生造假的产业化状态:卖方不是真实的被录取的学生,而是手握完整的大学录取资料的专业造假人士。
        上述商丘市专业人士向记者道出了“产业化”炮制程序:
        高考前,专业人士会通过派出所户籍警的关系,办出大批虚假户口,称其为“虚假户口”,其实也是真的,因为在公安部门的户籍系统有注册。
        这种虚假的“真”户口上的人名,一般都是很常见的张王李赵之类的姓,这样好卖,因为很多人不愿意改姓。
        然后,专业人士通过学校的关系找来替考的“枪手”。“枪手”根据假户口办出临时身份证,再以临时身份证在当地报名高考。
        在高考报名前,专业人士也通过高中的关系,办理好了所需学籍。
        替考学生考完试、录取、拿到通知书后,专业人士给他们报酬。像商丘师院这样国家第二类本科院校,一般是3万元。
        这样,专业人士们拿着一整套东西:高校录取通知书、户口、学籍,待价而沽。“商丘师院的通知书,前两年卖到6万左右,去年开始风声紧了,要8万以上。”上述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买家买了,就用这个假人的名字去上学,通过假户口,再办出一个二代身份证。这样,假学生的身份证、档案等都是真的。
产业化造假链条
        第三种方法已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渗透到大学生、高中生、高中老师、大学老师、户籍警等各个环节。当然,这需要中间人协调联络,中间人即是专业造假人士,最终他的获利更多。
        这种造假手段更为巧妙,应用更为普遍,真正实现了大批量生产的“产业化”。
        一个名叫王永义的商丘永城人很快成为专业造假领域的“佼佼”者。这个生于1985年的年轻人,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
        2007年10月,王永义找到商丘市永城实验高中的老师丁祖军,丁祖军又拉上同在教育系统的李力。李力为二人介绍商丘市夏邑县骆集乡派出所所长史为民,王、丁二人向史为民说明想办几个假户口,在2008年高考时找几个在校生参加考试,然后卖掉通知书牟利。史为民安排户籍警刘晓东办理了名为赵耀、刘颖、李松的三个假户口。
        2008年高考前,王永义谈好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三名在校生替考,又通过丁祖军找到了夏邑县三高高三班班主任蒋华涛,用刘晓东所办的上述三个假户口在蒋华涛的班里报名。
        一切操作成功以后,“初出茅庐”的王永义却在最后环节“功亏一篑”。
        2008年7月,联系买家的王永义被人告发。后被判处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判一缓一。
        “这孩子还是太嫩了,对买主也是需要细心考察的。”专业造假人士表示。
        经这位专业人士炮制的几十名假学生,目前没有在任何环节出现过差错。“在商丘,这样的假学生(第三种办法造假)才是主要的,占假学生总数80%以上!”
清查风暴也无法彻查
“罗彩霞事件”引爆了国内高校一场清查风暴。2009年6月,教育部发出《关于核实普通高等学校重名重身份证号在校生学籍的通知》,清查高校冒名顶替假学生的风暴来临了,要求对同姓名同身份证号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学籍进行排查。
        假学生泛滥成灾的二、三类本科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和二级学院,自然成为了这场清洗风暴的中心。
        据高明介绍,他的学校有在校生3万多人,今年6月被清退假学生的人数达300人以上。
        清查风暴让假学生泛滥成灾的商丘高校战战兢兢。“假学生肯定不止这么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显然,教育部的清查只能对第一种方法炮制出的假学生起到效果。
“打假”的窘境与反思
        教育部的清查风暴有了相应成效,但对于更为隐蔽的假学生,恐非行政体制下的一次行动所能肃清的。清退之后,仍留有遗祸,且对于一条已经成熟完善的造假产业链而言,其源头尚未切断。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文所述的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因假学生问题暴露,该校的升本计划被无限期取消了。
        前文提到的一所商丘民办本科院校2007级三名假学生向记者透露,他们虽然还在大三,学校已通知要将他们“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是清退的借口。
        大四年级的假学生如何清退?据了解,该校也没有拿出具体办法。“大四被查出来的假学生较多,核查清退进度慢,自然也殃及了真学生。”知情人士说。
        然而,消灭、杜绝更为隐蔽的假学生炮制行为,恐非教育系统力所能及。“控制假学生的源头在于控制户籍,这是唯一的办法。”上述商丘专业造假人士告诉记者。他说,假学生现在确实不好做了,因为户籍控制得很严。“户籍警现在得把户口上的人一个个落实,老人小孩儿一个不放过。”造假人士告诉记者。他说:“商丘每年都要处理一批户籍警。我去年找原来的关系去办,都不敢办了。今年更是如此。”
                                   据《南方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活动安排】 8月29日至9月26日彩排按照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陆续举办涉及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晚会等庆祝活动相关内容的演练活动。9月中下旬举办成就展9月中下旬,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全文]
    2009-09-15 10:59
  • 3月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组织石市消费者协地、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局等6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2008年石市纪念“3·15”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清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石市消协、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全文]
    2008-06-10 19:49
  • 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曳公布施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 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条例》包括6 章38 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全文]
    2008-11-19 17:05
  • 审计署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53个中央部门问题资金293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他履新以来的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对今年审计报告的特点,刘家义认为,进一步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绩效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全文]
    2008-11-20 16:1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