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们是供官家、贵族、寺院上层僧侣肆意役使的“会说话的工具”———
上世纪50年代初,西藏仍然维持着黑暗、落后、惨无人性的封建农奴制。占人口95%以上的百万农奴和奴隶,只是农奴主“会移动的财产”,动辄遭受剜目、割耳、断手、剁脚、剥皮等骇人听闻的酷刑。
如今,从旧西藏沉重枷锁下解放出来的他们及其后代,永远摆脱了剥削和压迫,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民主改革以来50年过去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已经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的新西藏。翻身的农奴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过上了自由、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从长夜漫漫、备受奴役到迎来光明、当家作主
——— 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百万翻身农奴第一次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管理
从农奴到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热地的传奇人生,生动地折射了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百万农奴命运转折的壮阔历程。“热地”一词,在藏北牧区方言里的本意是“孩子头发脏得粘成了片的样子”。由此,不难想像少年热地的生存状况。当年,他给当地部落头人、牧主、活佛当过佣人,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能吃上一顿饱饭。他的一个小弟弟就活活饿死在母亲怀里。
是和平解放,让热地感受到了温暖;是民主改革,让热地获得了新生。他参加了工作,上了学,逐步成长为西藏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和许许多多翻身农奴一样,热地的一生,始终离不开党中央无微不至的关怀。
1961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边疆民族地区的代表和学生,其中就包括正在北京学习的热地。
1989年国庆之夜,在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与热地亲切交谈,并细致地询问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藏族同胞生产生活等情况。
1990年夏天,江泽民把热地请到办公室,就西藏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无论在西藏还是到中央,不仅时刻关注着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牵挂着热地的工作、生活和健康……
农奴,是旧西藏封建农奴制最集中、最苦难的象征。百万农奴的解放和发展,始终是党中央牵挂、关注的一件大事。
20世纪50年代和平解放前,西藏仍然维持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占西藏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寺院上层僧侣,占有了几乎全部生产资料,广大农奴一无所有,毫无人身自由,在无边的黑暗里仰天长叹……
1951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领导下,《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实现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构想,使西藏各族人民与祖国大家庭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广大农奴要求挣脱封建农奴制的枷锁、实行民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毛泽东亲自做团结争取西藏宗教领袖工作,希望通过他们的觉悟在西藏和平推行民主改革。
然而,西藏上层统治集团错误地估计形势。1959年3月10日,他们在外国势力支持和操纵下,悍然发动武装叛乱,试图永保封建农奴制,维护既得利益。
这是光明与黑暗的搏斗,是进步与反动的较量。在中央果断决策下,武装叛乱迅速得以平息。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终于迎来了翻身解放的一天。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普选,无数昔日的农奴,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以主人翁姿态开始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区内事务。
一组组数据印证着历史进步———
2008年,西藏四级换届选举,在选举出的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在自治区和地市两级达 80%以上,县、乡两级达90%以上;
西藏现职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0.42%,其中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主席、政协主席、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均由藏族干部担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地厅级干部总数一半以上;
在全藏73个县(市、区)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中,除去对口支援干部,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86.39%。682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长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86.32%……
从凄风苦雨、极端贫困到温饱有余、走向富裕
——— 在党中央关怀下,百万翻身农奴第一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焕发出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决定着劳动者命运。
这是意义更为深远的解放———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
获得解放的西藏人民焕发出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西藏贫穷落后面貌逐步得到改变———
1951年,西藏有了第一所现代小学校;1952年,有了电话、电报和银行;1956年,北京至拉萨航线开通;1958年,第一个煤矿运出第一车煤炭;1959年,第一座炼钢炉在雪域高原矗立;1976年,第一个火电厂正式发电……
让西藏各族人民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逐步解决温饱、过上富裕日子——— 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关注着、周密部署着、倾力推动着……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与西藏上层人士谈话时说,“我们的目的是使大家都发展起来,我们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克服这种落后状况”。
在改革开放大潮涌动神州之际,邓小平对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常系于心。1987年6月,他提出了检验西藏工作标准的著名论断:“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
2001年6月,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指出:“在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地区和战略部门,通过国家和各地的支持,直接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集中力量推动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必须采取的一种战略,对西藏这样的地区,就可以而且应该采取这样的战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推动西藏小康社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93年以来,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胡锦涛都要到西藏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共话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大计,至今已经17次。
让西藏尽快发展起来,让西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南海为此殚精竭虑———
召开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启动涉及全国的对口援藏战略,出台一系列支持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落实包括青藏铁路在内的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一系列部署和举措,为西藏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为西藏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过上富裕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1年至2008年,国家累计投入1000多亿元,支援西藏发展。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019亿多元,年均增长近12%。
农牧业全面持续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内外贸易发展迅速……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支援下,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开始“由负转正”,为高原人发家致富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
山南地区昌珠镇凯松居委会,曾是大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地区的6个庄园之一。那时,全庄园没有一个不赤脚的农奴妇女,没有一户农奴人家有足够的盐茶。
曾当过6年农奴的巴杰大妈,对儿时的苦难刻骨铭心:“那时如果碰到农奴主喂狗,我们就会围拢过去,农奴主把糌粑扔到地上,我们就跑过去跟狗抢食,连沙带土地吃下去……”
如今的凯松,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平整的柏油路两边,一眼看不到尽头的田野碧绿喜人。如今的巴杰大妈,家里年收入上万元,一家人住着近3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楼顶上巨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让全家人天天洗上热水澡……
这就是历史———
1950年的西藏有100万人口,其中没有住房的就达90万人。当时拉萨城区只有2万人,而露宿街头的贫民和乞丐就达1000多人……
这就是事实———
民主改革以前基本没有收入的广大农牧民,1978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5元,2008年达3176元,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枷锁缠身、封闭落后到自由开放、自信进取
———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百万翻身农奴第一次成为自己心灵和智慧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重新展开奋飞的双翅
社会解放和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自由。
从1959年因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成名,到2008年春节歌舞晚会上与晚辈合唱《再唱山歌给党听》,整整50年过去了,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的歌声依然如此动人,那股糌粑与酥油茶的味道依旧醉人心扉。
和才旦卓玛一样,在党中央关怀下,摆脱对三大领主人身依附、获得人身自由的西藏百万农奴,第一次成为自己心灵和智慧的主人,用充分涌流的激情和才华,在各个领域创造骄人业绩。
肃穆的雪山,神奇的土地,绚丽的文化……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极少数封建农奴主垄断西藏文化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昔日农奴已成为共同继承、共同发展、共同分享西藏文化的主体。
西藏人民不会忘记———
为保护西藏传统文化,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过去20多年里,中央政府先后投入了超过7亿元资金,维修并开放了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重要古文物建筑和寺庙1400多处。从今年开始,国家还将投入5.7亿元对西藏22处历史文物建筑进行维修……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一批进藏的各族文艺工作者与藏族文艺工作者一道,深入民间采风,收集了一批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民谣等,陆续整理出版了《西藏歌谣》等一批书籍……
旧西藏没有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学校,到了2007年,西藏已拥有普通高校6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普通中学117所、小学884所。旧西藏仅有3所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主要为贵族和官员服务。2007年,西藏已有卫生机构1343个……
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为西藏人民多姿多彩、自信奋进地走上社会生活舞台提供了可能。如今的西藏,话剧作者、舞蹈演员、物理学家、留学博士、理财顾问、时装模特、动漫设计师、环保志愿者……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头衔,与翻身得解放的农奴和他们的后代紧紧联在了一起。
50多年来,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巨大鼓励、殷切期望始终如一,必将继续激励西藏各族人民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开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西藏这颗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必将以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面貌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上一篇 云南“云天化”车间爆炸伤13人
下一篇 铁的事实揭穿达赖荒谬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