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扭转落后局面,江苏省睢宁县掀起严管干部风暴。一年来,共有50多名干部被摘“乌纱帽”。2008年年底,中央组织部有关领导就“严管干部”制度专程赴睢宁调研,对睢宁“严管干部”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今年3月,睢宁县被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县”。
“喜争好斗善诉讼,干部之间不团结”。过去,位于苏北地区的睢宁县,干部作风散漫,民生诉求强烈,广大群众和干部用这句“顺口溜”来概括睢宁的民风与政风。
在这种环境里,睢宁县信访量居高不下,一些民生问题无法解决。睢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苏省始终处于落后位置。在2007年江苏省52个县(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睢宁的人均GDP全省倒数第一。
群众不满,干部有怨气。为了从根源上扭转这一局面,2006年起,睢宁县开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2008年春节后,睢宁颁下一道“禁酒令”,开始掀起了“严管干部”风暴。随后,睢宁县大胆尝试拉练工作法、强化社会监督、推行党务公开等,手段强硬,群众叫好。一年来,共有50多名干部被摘“乌纱帽”,有18名机关干部因为喝酒而“翻船”,其中包括民政局副局长和镇长。“没有效果,就有后果”,这是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对干部们说的一句话,如今已成为当地干部的口头禅。王天琦2006年调任睢宁县县长,2008年担任县委书记,被当地干部称作“睢宁的仇和”。
2008年年底,中央组织部有关领导就“严管干部”制度专程赴睢宁调研,对睢宁“严管干部”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今年3月,睢宁县被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县”。
坚决禁酒
18名干部栽倒在“禁酒令”下
睢宁喝酒风气较盛,机关干部也不例外。睢宁县纪委书记唐健介绍说,长期以来,这是睢宁的一个顽疾。干部喝了酒之后,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办事效率低,和老百姓冲突也多”。
2007年下半年,一位在睢宁投资的外地客商,下午3时多来到县政府某部门办事。他找到喝醉酒的某科长时,这位科长竟对他说“我不是科长,科长没来”。这位客商气得打算撤资。2008年1月21日,睢宁县国土局一名职工酒后驾车,撞死撞伤5名放学回家的儿童。这几件事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2008年1月底,睢宁县领导班子形成一致意见:严格执行“禁酒令”。
2008年2月15日,睢宁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严格实行工作日禁酒的规定”红头文件,严禁机关干部在工作日午间饮酒。对第一次违反规定者,待岗3个月并责令写出书面检查;违反规定两次以上的,一律免职并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县纪委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禁酒办”,专门负责禁酒工作。“实际操作中没有待岗这个处分,发现直接免职。”县禁酒办主任荣保翠说。到去年年底,睢宁共有18名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因为中午喝酒被免职。18人中有县民政局副局长,有物资集团总经理,有小学副校长,还有一名镇长。
处分18人集中在2008年上半年。从下半年开始,几乎无人举报干部喝酒的事情了。
睢宁禁住了酒,除了铁律严格外,还因为规定本身比较合理。尽管不许喝酒,但并不限定饭菜的水准;禁酒只禁中午不禁晚上。“禁酒的目的是让机关干部更高效地工作,并不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睢宁县县长王军说。
拉练加问责
“干部不好过,群众才好过”
2008年5月,针对当地政风问题,睢宁县又出台5条禁令:一般公务不准用警车开道;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接待单位不准到边界迎送;领导干部不准参加奠基、开工、开业等庆典活动;领导干部一般不准题词、题字;领导干部的车辆不准闯红灯。
这5条禁令,加上“禁酒令”,被称为“六不准”。“做县长时,我就在考虑,这个地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不愿在这里工作。”2006年4月从徐州市贾汪区区长调任睢宁县县长,2008年4月开始担任县委书记的王天琦说,睢宁落后,就是因为干部“太安逸,太好过了”。
王天琦说,江苏省对睢宁的发展一直相当重视,给予大力扶持,但是落后的惯性和部分干部的惰性叠加,使睢宁始终没能摆脱落后的境地。因此,要改变睢宁,先改变干部,“不把干部管好,政令如何推行?”
为改变干部作风,睢宁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干部拉练工作法,出台了《拉练工作法实施意见》。
所谓拉练工作法,就是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要求干部,打破8小时工作界限,不论白天黑夜,不论节假与否,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当地干部这样描述。
在推行拉练式工作的同时,睢宁县加大对干部问责的力度。2008年7月发生的“天天快运”事件,在睢宁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
一天凌晨,县委一位领导接到一条当地居民发来的短信,反映其居住的小区内有个叫“天天快运”的物流公司,经常深更半夜吵嚷,影响群众休息,反映多次未得到解决。
这位领导把短信转发给环保局局长,批示其处理。两天后,环保局称此事不归环保局管,建议县委县政府召开协调会。此后,县委派人调查发现,此处噪音扰民已有6年之久,群众反映多年,但一直遭到部门推诿扯皮,始终没有解决。其中环保局不但应该管,还应负主要责任。
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是: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被免职或撤职处理,城管局、公安局、工商局相关单位责任人被待岗3个月。
2008年10月21日,睢宁县委、县政府下发《领导干部问责办法》,明确领导干部问责的各种情形,对领导干部不作为、渎职等各种行为将作出严厉处分。2008年,睢宁近20名干部遭到问责。“为什么说群众好过,干部就一定要不好过呢?因为想让群众好过,干部就要勤奋,就要吃苦,那么就不会好过。”王天琦说。
严管干部
社会监督是重要手段
2008年8月16日,在睢宁县县城中心的天缘广场上,“全县机关干部作风促进会”在这里召开,主题是“倾听您的声音”。这是一次没有主席台的现场办公会,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和全县各机关单位领导与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进行交流。促进会现场设了热线电话,现场提问,现场答复。
据负责直播的睢宁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刘砾描述,“会议因群众现场质询、场外热线语言犀利、字字紧逼而紧张,在场干部如坐针毡,热点部门负责同志甚至话语磕巴、两鬓冒汗。”
会后,有关部门对现场没有来得及回答的500多个问题作了梳理,在当地媒体上“原汁原味”地刊发,并转交有关单位办理。
县委书记、县长的手机号向社会公开,对每位群众发来的短信,都有专人汇总上报,然后分发相关部门办理。不仅如此,每隔几天,县委书记和县长接到的群众投诉短信及其反馈结果,都要在当地的报纸上公布出来。
69岁的何光田是一位英语教师,他所住的中山社区没通自来水,多年来靠打井取水。2007年,自来水管道接到了小区外,但没通到他的家,反映多次也无人解决。2008年9月3日,有人告诉他“现在打电话管用”,他就拨通了城建局一位局长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有人会找你”。
“3分钟后,自来水公司一个领导给我打电话,详细问了情况。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给我接管道,几天时间,家里就有了自来水。”何光田说,睢宁确实改变了,老百姓从未像现在这样,“有了主人翁的感觉”。
在睢宁一系列“严管干部”的措施中,社会监督发挥了重大作用。
党务公开
800群众旁听县委常委会
对睢宁的许多干部来说,2008年8月16日“倾听您的声音”还不是最大的考验。同年10月11日,睢宁县委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议,是一次让许多干部“从未这么紧张过”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县领导班子外,还有各机关单位和群众代表。
在这次会议上,现场公布了“‘一述双评’软环境硬治理专项评议”结果。“一述双评”就是党政一把手公开述职,班子其他成员书面述职,都要接受群众评价和组织评价。
会议将在现场免去一些官员的职务,而参会者事先并不知道。电视台、今日睢宁网等媒体进行现场直播。一位参会干部说,当时会场气氛非常紧张,“在公布结果时,很多部门领导头上一直在冒汗”。
根据投票结果,会议现场对“最不受睢宁人民欢迎的单位”——— 县交通局党委书记作出免职处理;“最不满意站所(科室)”——— 县公安局睢城派出所所长作出免职处理。“最不满意交通站所(科室)”——— 县交通局西关收费站负责人作出免去交通局副局长、西关收费站站长职务。
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袁邦庆说,参加者扩大到普通群众,总共800人列席,这样的常委会在睢宁历史上是没有的,在其他地区恐怕也不多见。
2008年,睢宁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极大变化。全县信访量大幅下降,经济指标实现有史以来的首次“双超”:GDP超百亿、财政总收入超10亿,在徐州市县域综合考核中,名次比上年晋升两位。
(据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公民网上公布财产为公仆做表率
下一篇 驻京办去留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