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论文“测谎仪”引发高校地震

         一套自称能“测谎”的学位论文检测系统,于2008年底悄然在一些高校推广,不期然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新技术与学术沉疴之间的抗衡,到底会有怎样电光石火的碰撞?

     ■“测谎仪”专查论文抄袭

         “又有两人被查出抄袭,停止其毕业程序”。5月8日,韩彦坤收到导师吴天的一条短信,在公司开会的他一时忘记会场纪律,腾地站了起来。在领导和同事们诧异的目光下,韩彦坤连声说着“对不起”坐回原位,但内心再也平静不下来。
         韩彦坤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班的硕士研究生,他是应届生里的幸运儿,早在2009年2月就被天津高速公司录取了,其时,学院里只有大约20%应届生签了工作合约。
         来自导师的短信,让他担心自己论文的命运,进而担心自己的前程。此前,他已接到同宿舍的李嘉打来的电话,说学院4月23日送出去盲审的论文已陆续发回来了,结果还不知道,据小道消息称,有些外审学校会使用一套“测谎”软件,专查学位论文抄袭。
         5月8日当晚,韩彦坤订了次日返校的机票。
         回到学校的韩彦坤亲眼目睹了这场“反剽窃系统”引发的大地震。

       ■一群受到惊吓的“白鼠”

         那套引起恐慌的反剽窃软件,正式名称是“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学生们习惯称其为“测谎仪”。最初的传闻里,它功能强大,面对学位论文有一双火眼金睛。
         韩彦坤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奢侈品广告的,4.2万字的论文,他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完成。这速度算不上快,师兄师姐在介绍“经验”时说,一个星期就可以搞定,方法是直接找一篇现成的论文,在那上面进行一些修补删减,变成“自己的东西”,再拷贝一点其他论文的观点,就OK了。
         韩彦坤周围的大部分同学都是用“拷贝粘贴法”写论文的。对于他们而言,还有比这个更现实更迫切的任务:实习、找工作。
         近几年,因为论文抄袭而被取消学位的新闻屡见报端。而新华网针对论文抄袭事件的调查显示,44.25%的投票者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屡见不鲜”,24.28%的投票者在评价此事的社会影响时选择了“不抄白不抄,大家都这样”。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沈阳副教授,曾申请和获得多项反剽窃专利授权,他自主研发的“ROST反剽窃系统”软件,已在全国20多所高校院系和100多家期刊社使用。沈阳表示,他曾检测一所部属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命题论文,783篇论文中,涉嫌抄袭者过半。全文剽窃的论文占20.4%;段落剽窃占33.2%。
         在国内某些高校推广的,是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知网共同研制的另一套学术“测谎仪”,即TMLC。
         3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发布通知,对所有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论文使用TMLC。相关处罚中,最轻的是“一年后重新申请学位”。在武汉,据不完全统计,至少6所高校引进了这个系统。武汉大学抽检10%的学位论文,其余学校全检。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论坛中,“研究生苑”版前所未有的热闹,有学生戏称这一届毕业的学生是“小白鼠”———成为了此系统的实验品。

          ■“被雷得外焦内嫩”

         恐慌迅速在这几所高校的研究生毕业班中蔓延开来。
         韩彦坤所在班的QQ群里,颇有点“哀鸿遍野”的景象。
         而韩彦坤的同学马平就在这天收到了一条让她郁闷的通知:论文外审没有通过,延迟答辩。这意味着毕业证和学位证要延迟到12月份才可能拿到。问题出在外审老师使用的学术不端“测谎仪”上。那篇没通过答辩、3.6万字的论文里的文字复制比例超过了30%,有段落抄袭的嫌疑。
         更惊人的消息是,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前期送出去盲审的11篇论文中,有6篇没有通过。
         早早订好的“散伙饭”,被一次次无限期延迟;西区食堂门口,平素同学间打招呼的“吃了吗”悄然换成了“你过了吗?”有的学生开始频繁往来于图书馆、宿舍和食堂。
         与恐慌同时蔓延的,是抱怨和怀疑。
         有学生看到“测谎仪”的检测报告后宣称自己“被雷得外焦内嫩”,因为检测报告中认定“高度相似”的部分,怎么看都不像是抄袭的,他宣称“正式进入机器玩人的时代!”
         学校管理者如何看待“测谎仪”?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主任蔡子安表示,“这肯定是一个好事情”,但现在还不便接受采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吴建并不认同反剽窃只针对学生的说法,他说,老师投稿的论文也要接受检测。

                ■零星的自省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实验室的周恩波在BBS上发了一帖,打破了单调而喧嚣的抱怨气氛。周恩波认为:“如果一个字都不是抄的。哥们放心大胆的。就算检测系统误判,学位委员会也会纠正的。在这里担心受怕的应该是些什么人,大家心里清楚。”
         他的帖子迅速遭致围攻。周恩波称,他的博士论文写了4个月。有人回敬他:“相信大多数和我一样的学生,在提高自己和把精力耗在一个根本不可能出太多学术价值的论文之间,会选择前者,貌似我们有点现实,而你们有点理想。”
         在“测谎仪”引起的恐慌中,很少有人会像周恩波这样,进行关于学术诚信的反思和追问。
         为什么要抄袭?在许多人眼里不成其为一个话题。四川大学法学院06级硕士张芸的观点是,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完成学位论文的压力。她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意见。
         此外,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吴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导师对于学生学位论文的写作,往往在前期缺乏有效的监督;另外,在论文选题上把关不严,有些论题显得大而空,学生实际操作起来很难下手。
         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关于“反剽窃”系统的讲座时,沈阳希望学生们更多地从学术伦理的角度思考。他不认为这套软件成为反剽窃的利器,他倒是更希望它引起人们对学术道德的关注。

        ■人脑在博弈中占优势

         “测谎仪”引起的轩然大波,迅速转化为一股对抗与破解的力量。在韩彦坤的校园里,“小白鼠”们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应对这个系统。
         有人跳出来说,那个系统没这么强大,只要把抄来的句子改成自己的表述,就没问题了。事实上,多数人的选择也确实是对自己的论文“大兴土木”,逐字逐句地进行颠覆性的修改,劳动强度甚至超过当初完成论文。
         对这样的修改,有人认为“避免抄袭,又多了字数”,也有人认为,“计算机不认可废话,可能还是过不了”。一个大家公认的结论是———“论文水平直线下降”,因为要“写出优质的长篇废话”。
         离毕业答辩的期限越来越近。已有人抛弃掉这种“原始”的修改论文的方式,直接想出了更加高明的办法———“答辩交一个纸质版本;给系统检测的时候送审另外一个版本的电子版”;还有更高明的——— 把一部分文字变成图片格式,系统就检测不出来了。
         在接受采访时,沈阳并不否认,在人脑与系统的“测谎”博弈中,后者处于劣势。
         在四川大学,韩彦坤的论文经过修改,通过检测。一批同学在QQ群里互相恭喜——“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据《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活动安排】 8月29日至9月26日彩排按照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陆续举办涉及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晚会等庆祝活动相关内容的演练活动。9月中下旬举办成就展9月中下旬,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全文]
    2009-09-15 10:59
  • 3月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组织石市消费者协地、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局等6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2008年石市纪念“3·15”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清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石市消协、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全文]
    2008-06-10 19:49
  • 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曳公布施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 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条例》包括6 章38 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全文]
    2008-11-19 17:05
  • 审计署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53个中央部门问题资金293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他履新以来的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对今年审计报告的特点,刘家义认为,进一步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绩效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全文]
    2008-11-20 16:1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