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陕西神木县在全国率先尝试“全民免费医疗”,只要有神木户口,无论农民、城镇居民,生病住院所有费用报销90%左右。
这一尝试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喝彩声、质疑声此起彼伏,也有言论称之为“乌托邦”梦想、拍脑袋的“大跃进”。“神木模式”在其他县市能不能、该不该复制推广?
■农民心声
“我们和干部一样了”
“如果不是免费医疗,我现在肯定是在家里等死。”在神木县神华神东电力医院,术后的张海生侧卧在病床上。
今年48岁的张海生去年在内蒙古打工期间,患上肺支气管扩张,必须手术治疗。由于没钱,张海生没有做手术,花了1万多元稳定病情后就回了老家。今年春节前,他又开始咳嗽吐血,借了5000元钱,仅住院一周,钱就花光了,只好自行出院。
神木县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后,张海生终于可以手术了。据医院介绍,张海生所花的3万元按政策可以报销95%以上。
记者采访发现,这项政策最大的受惠者还是农民。在政策实施第一个月,县内7家定点医院接收的患者90%来自农村。“我们农民过去有了病,害怕上医院,都是自己买点药,在家里硬扛着。现在,农民看病,政府出钱,我们和干部一样了。”店塔镇农民王号善说。
■争议连连
被质疑为“乌托邦”式梦想
当神木人沉浸于自豪感时,外界的争议之声却一波接一波。“吃螃蟹”的神木迅速“蹿红”。
神木县在免费医疗实施之初,住院患者人数猛增,一度出现了患者排长队、病床爆满的现象。
一些质疑者认为,在“免费”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种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其结果会带来财力不济。
连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断向深层次转移,免费医疗会不会导致小病大医、无病大养的“过度医疗”?是否会引发医院和患者过度使用医疗资金的道德风险?是不是领导者作秀的头脑发热工程……
神木县卫生局副局长郭永田说:“初衷十分简单,就是根据自身财力状况,让没钱的百姓也看得起病。”“解决‘看病难’是政府的责任。”县委书记郭宝成说。
■模式特殊
财力、制度设计均有保障
面对疑问,郭宝成很自信。他说,自信来自于神木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来自于政策推出前为期15个月的充分调研和制度设计。
神木县经济综合实力排在陕西省第1位,去年全县财政总收入72亿元。郭宝成说:“经测算,全县40万人口基本医疗免费一年费用不到1.5亿元,不到县财政支出能力的二十分之一。财政有能力长久坚持全民免费医疗。”
为防止免费医疗带来的道德风险,神木县还在制度上设置了重重“门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为防止资金被滥用,神木县卫生局每天派出稽查员到医院进行实时监督。
神木县医院院长麻保玉认为,免费医疗初期出现的患者爆满的“井喷”现象在预料之中。“高峰期过后,患者人数就会开始稳定下来,医院治疗也会趋于常态。”
■能否推广
“特殊产物,没有普遍性”
“神木模式”对其他县市的医改有没有借鉴意义?能不能、该不该在其他县市进行复制与推广?
北大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认为,神木县医改模式很难在其他县市推广。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其他县市没有财力进行效仿。
神木县一些干部也分析,尽管神木在百强县中排名才92位,但人口相对较少,只有40多万。
陕西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葛云峰认为,神木县的尝试是在当地经济超常规发展背景下的特殊产物,没有普遍性。“尤其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一做法没有推广和示范意义。”
上一篇 我国试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下一篇 限塑令一年:农贸市场仍免费供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