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7月27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国医大师能否拯救中医

         出生在西医强势崛起时代的国医大师们,基于不同因缘,走上了中医之路,成为中国最后一代经过严格的“师带徒”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医传承人;而在他们年事已高、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时,“国医大师”这样空前高规格的国家级头衔,能否帮助他们拯救中医?
        
          身怀绝技的“国宝”

         这30个人相当特殊。
         他们平均年龄85岁,最长者裘沛然,生于1913年1月,96岁高龄;年龄最小的张学文,生于1935年10月,也已年逾古稀。其他28位老人,大多生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
         他们身怀绝技,依靠古老传统的“师带徒”模式,继承了中医精华。其中,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们被称作“国宝”,行医制药都在55年以上,或独创医术,或研制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药剂,大都做过中央保健委员会的会诊专家,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
         他们就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评出的首届“国医大师”。
         有意思的是,这批“国医大师”出生之时,恰逢20世纪之初,西医强势崛起,中医命运逆转,究竟要从父辈手中继承古老的中医医术,还是选择当时政府力推的“合于世界进化之大势”的西医?“中医百年坎坷,经历大半。”6月19日,首届“国医大师表彰会”在北京举行,卫生部北京医院90岁高龄的国医大师李辅仁,这样感叹。
         30位国医大师,仅有19位到场,其余大多因年高体弱而缺席。就在表彰会举行一周前,87岁的国医大师张镜人离世。
         出生在西医强势崛起时代的国医大师们,基于不同因缘,走上了中医之路,成为中国最后一代经过严格的“师带徒”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医传承人;而在他们年事已高、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时,“国医大师”这样空前高规格的国家级头衔,能否帮助他们拯救中医?
        
                抢救中医

         “要是再年轻10岁20岁,会觉得国医大师这个担子很重,可以好好挑起来,现在力不从心了。”研制出“太空养心丸”的王绵之有些憾然,他今年已86岁,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已卧病在床,表彰会亦缺席。“评出30位国医大师还远远不够,中医博大精深,社会需要更多的国医大师。”“中华养生第一人”、88岁高龄的路志正强调。
         一生获得无数赞誉和称号的30位名老中医,把“国医大师”的头衔看作一种象征符号,它的背后是国家对中医药的认可和各种紧急抢救举措。“我们一定要加快速度抢救中医,为大师们成立研究室,配备助手,保护和继承大师们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主持表彰会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抢救”、“紧迫性”,这些字眼贯穿在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各种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中。1990年6月23日,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鉴于当前有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年事已高,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予以继承,否则,这些经验和专长将会失传,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由于时间紧迫,决定先在全国选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每人配备一至二名理论与实践均有一定基础的中年助手,以师承面授方式继承。”
         随后,包括此次评选出的30名国医大师在内,500多位名老中医们担起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担子,被忽略半个多世纪的中医特色传承模式———“师带徒”,重获肯定,抢救中医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不能抛弃“师带徒”

         “中医出徒,是建立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饱读经典医书的基础上。60岁到70岁这个年龄段,往往是中医成熟期。可惜的是,目前这个年龄档的老中医最紧缺。”贺普仁用“青黄不接”、“断档”表达他对中医“后继乏人”的忧虑。
         中医走到今天急需抢救的地步,与上个世纪的两次中医存废之争以及解放后“轻临床重理论”的医学院校培养方式不无关系。“现在不少中医院校,中医课程成了选修课,而英语、政治、西医却是必修课。”王绵之的儿子王煦说。
         1991年,王煦和其他两名中医,成为王绵之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身份培养的第一批“师带徒”弟子,学习期限是3年。
         “这3年,父亲出诊,我们都要在一旁观摩感受,还要负责抄药方、比较病案。”这种口传心授的方法,王煦说能让医术提高很快,“之前虽然也经过院校培养这一环节,但碰到病人还是不会看,只有亲眼见父亲如何诊治后,心里才算有底。”他强调,师带徒是必须的。
         但是,“师带徒”模式也曾被指责:珍秘医术不外传而形成中医门派独立、不能互相沟通。
         “现在不是这种情况了,我们家族祖传的‘王氏保赤丸’儿科秘方,父亲早在50年代就献给了国家,从1990年到现在,父亲带了3批弟子,其中还有台湾中医,不分门里徒弟还是门外徒弟,全都一视同仁。”王煦说。
        
                 针灸外交

         单凭国家出台规定抢救中医,王绵之认为还远远不够,“中医自身要争气,才能吸引更多人学习中医,传承中医。”而争气的表现,就是在关键事件上,显露出中医独特的魅力。借机发力的思维要追溯到毛泽东时代的“针灸外交”。“尼克松和田中角荣访华期间,我都曾为他们针灸过。”作为“针灸外交”的主角,贺普仁对中医扬名海外贡献巨大。也正因为尼克松,针灸正式传入美国,日本也多次邀请贺普仁前去讲学。
         不仅国外政要领教了针灸的厉害,国内领导人也曾受益于针灸治疗。“崴了脚无法走路的一位国家领导人,因为要出国访问,需在一周内恢复,经过针灸后,如期出访。”贺普仁回忆说,1999年,一位国家领导人到南方视察抗洪救灾,背部受凉疼痛难忍,经贺普仁亲自针灸后痊愈。
         而王绵之让中医争气的方式,则是“让古老的中医运用到最现代的科学事件上”。2008年,王绵之组方的防治太空病的中药“太空养心丸”与“神七”同时名扬天下。
         王绵之希望古老的中医不仅能运用到最现代化的科技事件上,同时也能采用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实现与时俱进。“国医大师的荣誉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仅凭我们这些老人挽救中医还不够,”国医大师路志正告诉记者,中医能坚持到今天,依赖的是良好的群众基础,不能忽略民间中医的力量,更要花力气搜集和保存民间药方,使国医大师和民间中医形成合力。“未来10年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发展缓慢就意味着消亡。”经常上网寻求中医发展之策的“国医大师”郭子光说,“未来10年,应把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到确定和提高疗效上,针对不同疾病形成一个个最佳治疗方案,这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医队伍中。”
         对此,王国强承诺,未来3年,国家将投资133亿余元建立16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其中包括研究最佳治疗方案。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活动安排】 8月29日至9月26日彩排按照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陆续举办涉及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晚会等庆祝活动相关内容的演练活动。9月中下旬举办成就展9月中下旬,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全文]
    2009-09-15 10:59
  • 3月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组织石市消费者协地、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局等6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2008年石市纪念“3·15”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清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石市消协、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全文]
    2008-06-10 19:49
  • 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曳公布施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 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条例》包括6 章38 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全文]
    2008-11-19 17:05
  • 审计署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53个中央部门问题资金293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他履新以来的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对今年审计报告的特点,刘家义认为,进一步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绩效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全文]
    2008-11-20 16:1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