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 12日上午,教育部公示《通用规范汉字表》,并从12日起至8月3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将根据这个汉字表进行改动和更正。
专家介绍,字表收字8300个,根据字的通用程度划分为三级:一级字表收字3500个,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频度低于一级字,与一级字合起来共有6500字,主要满足现代汉语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800个,是一些专门领域(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文言文教材)使用的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字,用于满足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统计数字显示,一般教学约需要3500字,600个常用字就可以覆盖书面语的80%,900多字可以覆盖书面语的90%,2400字可覆盖95%,5200字就可以覆盖书面语的99.9%。字表公布后,中小学语文教学课标将跟进改动,不会对学生考试产生影响。
〈〈〈如何提建议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材料登载在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电子邮箱gfhzb@moe.edu.cn;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南小街51号《通用规范汉字表》意见收集组,邮编:100010。
〈〈〈重点解读
酝酿多年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终于对外公示。这是我国语言文字领域20多年来最重大的事件。
字表正式发布后,中小学语文课本,将全部符合《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标准;汉语界最著名的两部辞书《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将根据字表重新修订;地名、姓氏、科技术语的电脑缺字现象将得到缓解,现代汉语文本的印刷用字将进一步走向规范,使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信度得到进一步保证。
8年甄选8300个汉字
此次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一共收录了8300个汉字,共分为三级。
一级字表3500字,是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集,按照教育部语文新课标的规定,小学生需要学习掌握所有一级字。二级字表3000字,使用频度低于一级字。三级字表1800字,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能进入一、二级字表但较为通用的,也被收录于三级字表中。
据悉,《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项目从2001年启动,历时8年才得以完成。此次发布的字表作为规范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发布后所制定的,它具有法律效应。
不过此次字表发布后也并非一劳永逸。按照目前的设想,有关部门今后将对字表“三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
“的”字使用频率最高
能够入选一、二级字表的汉字,是根据其使用频率来确定的。为了真实掌握汉字的实际使用情况,专家们采用了9个信息庞大的“语料库”的数据进行了统计。
经过统计后发现,貌不惊人的“的”字在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竟然高达169万多次。
“《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每个字,都有明确的来历。”北师大文学院讲师凌丽君说,汉字中有大量的异体字存在,为了确保字表中收录汉字的规范性,研制工作组的专家学者们对每个汉字的出处、正异对应关系都进行了检索和考证,为此甚至查遍了包括《四库全书》在内的典籍文献。
51个异体字“转正”
“氾”、“仝”、“谿”、“缐”、“甯”,这些字曾被视为“泛”、“同”、“溪”、“线”、“宁”的异体字或繁体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其实原本也是姓氏。出于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在此次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这些汉字首次以姓氏用字的身份,被保留在三级字表中。
字表研制专家工作组组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王宁以“缐”字举例说,一些“缐”姓人士曾向研制工作组的专家们反映:“这个字中的部件‘泉’,给人流动的感觉,换作‘线’中的两个‘戈’,这层美好的意义就被破坏了。”而恢复这些罕见姓氏的本来面貌,将使得标志血脉传承的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姓氏用字得以保存。
一些汉字能够收入字表,是基于人性化的考虑。比如“喆”原本被视为“哲”的异体字,但是研制工作组的专家学者们经过调查发现,全国有两万多人的名字中选用了这个字。专家们接受了民众的意见,认为,“喆”字中两个“吉”并排看起来很祥和,比“哲”字更适合取名,因而把它收入了三级字表,专门作姓名用字使用。
据了解,此次公示的字表中共恢复了51个异体字,调整了6个繁体字。
被遗漏姓氏可以补录
如果有些使用价值较高的字,在此次公示的字表中有遗漏的话,可以在此次征求意见时进行补充。例如,考虑到姓氏用字的意义比较重大,《通用规范汉字表》在征求意见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在字表征求意见期间,相关人士可以直接向征求意见工作领导小组提供遗漏的姓氏用字,同时提交该用字准确的普通话读音、使用者信息(姓名、所在地、联系方式、证明人等),在经过验证明确该字是仍在使用中的姓氏后,可以在适当时候,将这个姓氏用字补录。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姓氏都能够得到补录。研制工作组的专家们在与公安部合作研究时得知,全国有两千多个姓氏其实只有一人使用。“姓氏代表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如果只有一个人使用,显然是不能成立的。”经过调查后,专家们发现,这些特殊的姓氏,其实大都是些错别字或者是“标新立异”之作。
为女孩预留“女旁”和“草头”字
有人建议:为了便于信息管理、信息交换,避免造成应用障碍,新生儿取名尽量采用字表中的字。对这一说法,民众中认识不一。对此专家们表示,“取名字用字如何规定,这是户籍管理部门的事,语言文字主管部门不能单独做出决定。但在为三级字表收字时,已经尽量考虑到姓名用字的需要。”
在王立军教授看来,“如果为了取名字,8300个字绝对够用了。”如果将字表中的8300个字进行排列组合,再加上姓氏的话,可以组合出的名字数量是个天文数字。他指出,此前外界对于字表中字量的质疑,可能是将“规范”误解为“限制”,从而引发的心理抗拒。
仔细浏览这份字表,也许就会发现,在很多细节上,专家学者已经为大众取名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为了照顾给女孩子起名时常用“女旁”和“草头”字,专家们特意收录了一些并不常用的“女字旁”字。还有,“淼”“堃”等在生活中几乎用不到的字,只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在取名时用,此次也特意保留了下来。
对于这些汉字,专家们都已经对其字义做过非常严格的考察。凌丽君博士举例说,有些“女”字旁的汉字,仅凭字形无法判断其意义,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古今典籍后发现,有些字义是贬义的,完全不适合用于取名,这样的汉字就会从字表中剔除出去。
综合《北京晚报》、《新京报》
上一篇 力拓案让中国损失7000亿
下一篇 “官本位”害了中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