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国庆60年大阅兵的话题却热度不减。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年初至今,世界上有十余个国家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阅兵式。这些阅兵式有的在国庆日举办,也有很多是选在建军节或其他有特殊含义的日子举行。就如同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一样,各国阅兵式也有很大不同。
坦桑尼亚阅兵“站着进,躺着出”
历史上,凡是能够独立支配自己主权的国家,在国庆时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而阅兵几乎是—个不可或缺的节目。非洲国家也不例外。
贫困:参训官兵自己做饭
在非洲50余个国家中,坦桑尼亚算是较为贫困的。因经济落后,坦政府每年用于军事上的投入非常有限。进入本世纪后,它的军费不断下降。因此,坦军经常捉襟见肘,某些必要的军事活动常常因经费问题一推再推,甚至不得不取消。每年例行的军队阅兵游行训练也总是受到影响。
由于坦桑尼亚武装力量的总体规模非常小,不可能抽调很多兵力组建阅兵方队,于是阅兵人员全部来自于驻其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部队。他们白天训练,晚上返回驻地担任各种警戒任务。虽然阅兵部队只有几百人,但这些人的吃喝保障仍非常紧张。
阅兵训练地并没有建立专门的食堂来提供伙食,官兵们自造的“食堂”很简单——用几根木棍支起一张镀锌铁皮,再用几张旧铁皮围起来,里面用石头架起来几口大锅,这就算一个灶间了。他们做饭用的不是电,也不是天然气,而是木柴和木炭。这种烹调方法,是为了炖土豆、西红柿之类的。大米饭基本上是就着土豆与西红柿汤一起吃。当然,这算是正餐了。参阅人员只有中午一顿伙食在阅兵场吃。有时,这唯一的一次特殊伙食也只是每人两块面包、两根香肠和几瓶矿泉水而已。
另外,坦桑尼亚的工业水平比较落后,武器装备基本依靠外援,档次参差不齐,既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武器,也有一些现代化的装备。
难度:脚尖踢到与腰同高
军队高层只给参阅方队很短的时间进行训练。非洲本来就热,加之时间短、强度大,训练的辛苦可想而知。
男士兵基本上脱去外衣,只留下短裤,几近裸体进行训练。由于营养不能及时补充,他们每次训练下来都筋疲力尽。坦军女兵绝大部分是已婚的,而非洲女性一般婚后都会发福,因此参阅女兵基本上都是属于“肥胖型”的。她们与男兵一同训练,衣服几乎全都湿透了。
坦军的正步步法与中国有些不同。他们的要求是,一条腿踢出时,两腿的夹角要大于90度,形成一个钝角,这样踢起来的脚尖就几乎达到了与腰同高。这对女兵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快速通过检阅台时,要以这种步法走上100米。
笔者发现,参阅女兵在练习这种步法时花费的时间最多。训练时,个别“肥胖型”女兵自己偷偷地练习,有的女兵甚至在早餐后仅有的几分钟时间里也要练上几步。
其实,无论男兵女兵,既要参加阅兵训练,又要担负日常的战备和警戒,任务十分繁重,很多士兵都会支撑不住。2007年的阅兵仪式上,总统国庆讲话刚开始,一个士兵就倒下了,过了一会儿,又一个士兵倒下了……戴着红十字袖标的医疗救援人员不断穿行于阅兵队伍之中。当时,看台上的观众已经不再注意总统在讲什么了,而是在数有多少个士兵“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美国阅兵 大兵不用踢正步
从上世纪60年代未开始,由于美军兵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战场,忙于自己发动的各场局部战争,美国本土的美军数量所剩无几,国家阅兵仪式也相应减少。
上世纪美国两场局部战争间隙的五六十年代,艾森豪威尔1952年和1956年连续两届当选美国总统。在他的就职典礼上,美军不但队列表演人数众多一丝不苟,代表美国最先进科技水平的高精尖的大型武器也悉数出场,耀武扬威,场面浩大。在这之前,虽然大规模阅兵典礼存在着争议,但美国仍然坚持举行过很多次国家阅兵大典。
以日本受降仪式上举行的海空大阅兵为例,美国陆军、海军的航空队部提出参阅的1000架飞机全部由自己提供,最后是两军种各出动500架。除此之外,还有22艘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和数十艘战斗舰只参加了大型海上观舰式典礼。这样的规模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美国阅兵式的另一个特点是表演性十足。走在整个阅兵队伍最前列的军乐团领队,手中拿着一根长得夸张的指挥棒。后面的徒步步兵方队虽然也整齐划一、军姿威武,却没有“走正步”,徒步方阵在通过观礼台的时候虽然整齐潇洒,但只是普通的行军步伐。
阅兵庆典中,常常是漫天飞舞着彩带和闪亮的纸片,而马戏团的大象表演也穿插于阅兵队列当中,这使得本应威武肃杀的大型阅兵典礼增添了几分娱乐狂欢的庆祝色彩。
英国阅兵 用二战时飞机来“怀旧”
英国没有法定的国庆日,但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女王官方诞辰日”会举行华丽的阅兵仪式。也许是对“日不落帝国”的怀念,英国阅兵的环节安排基本上还延续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华丽传统。走在最前面的往往是敲打着激昂鼓点的军乐队,随后是身穿赤红色双排制服、
戴着高高熊皮黑帽、肩扛长枪的皇家卫队,接着是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锃亮胸铠的骑兵,后面紧跟着各军种单位。
跟他国阅兵喜欢展示最先进武器相反,最让英国人牵肠挂肚的竟然是二战时期的那些英雄战机。鹞式、飓风、喷火这些在抵抗纳粹时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爷机”都装饰一新,重新飞翔在伦敦蔚蓝的天空。
阅兵队伍的最后一个方阵往往由老兵组成。每逢重大节日,英国王室总会邀请那些为国家出生入死过的老英雄们出现在公众面前,比如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军人。虽然那段历史已经过去很多年,但这些老兵依然会受到英国人的热烈欢迎。
印度阅兵 购票才能睹芳容
一般而言,各国阅兵都要展示大量的武器装备,并邀请大量的民众观看,展示国威、军威,增强民众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不过,印度却例外。
1950年后,每年1月26日印度首都新德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共和日游行和阅兵。2009年逢印度第60个共和日。今年,负责研制重要武器装备的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展示了与俄罗斯共同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等成果。印度陆军展示了T-90S等主战坦克,印度空军则以模型的形式展示了新近购买的猎鹰喷气式高级教练机、苏—30MKI战斗机和自产的Rohini 3D雷达。日益自信的印度海军展示的则是购自美国、可运载900名士兵的舰船模型。印度媒体有评论指出,游行中使用木制的坦克、舰船和导弹,上面摆放模型士兵,随着军事歌曲和模拟海浪的声音缓缓前行的画面,似乎与正在崛起的印度形象不那么相符,尤其是在外国嘉宾面前,显得有些可笑。
与其他国家的民众不同的是,印度民众要想“亲密接触”这些高新武器装备,必须要购票才能一睹芳客。印度的阅兵仪式中还有很多别具一格之处,比如摩托车叠罗汉特技方队、骆驼骑兵方队等。
西班牙阅兵 “国旗”方阵搞外交
每年10月12日是西班牙国庆节,通常当天都要举行阅兵式。与他国阅兵不同的是,西班牙国庆阅兵方阵里有—个“国旗”方阵。这个方阵中的国旗由联合国各国国旗组成。而且,从国旗的有无,还可窥探出其与他国的外交关系。
2006年10月12日,西班牙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阅兵式。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星条旗重现西班牙国庆阅兵式。最近的一次西班牙国庆阅兵式上出现美国国旗是在2003年。2004年3月,萨帕特罗赢得大选,成为西班牙政府首相。当年4月就任后,立即下令从伊拉克撤出西班牙全部军队。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大为光火,西美关系从此恶化。2004年西班牙国庆节前夕,当时的国防大臣博诺宣布,国庆阅兵式不再出现美国国旗。
法国阅兵 民众可近距离接触武器
在法国,每年举行小型阅兵和特别历史纪念日阅兵数不胜数,而最受重视的莫过于7月14日的国庆大阅兵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法国都会广邀各国政要,举办隆重而盛大的阅兵仪式。身着礼服的士兵们组成的方阵,伴着高昂的乐曲穿过凯旋门,行进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各种战车行驶在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偶尔上空还掠过一队法兰西巡逻兵表演队的飞机,在蓝天上拉出国旗色图案。这样的艺术化阅兵,或许只能为浪漫的巴黎和捍卫它的法兰西共和国军队所独有。
国庆这天,会有数十万民众涌向香街观看阅兵式,阅兵式后受阅的各支部队会在首都人群最集中的不同地点设置展台、展板,有军人为民众讲解军事常识、介绍军队生活,并向民众近距离展示武器装备,所以阅兵式后会在街头看到孩子们在坦克与装甲车上爬上爬下的场景。
综合《半岛星期六》《北京日报》等
上一篇 大学生村官路在何方
下一篇 打工父亲写信教12岁儿子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