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谁用“洋面孔”忽悠地方官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久前,刊登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名为《租个白人撑门面》的文章,再次反映了我们国内一些人的这种心态。文章中,加拿大籍作者莫克希雷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白人,被一家中国公司“租”去当“质检专家”,会见中国政府官员,为该公司撑门面的故事。文章一经发表,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这种现象到底是中国人“崇洋媚外”?还是“洋和尚”涉嫌诈骗?“租洋人”又有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大西洋月刊》扔出的“炮弹”
        莫克希雷在《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中这样讲述自己的经历:
        我,一个加拿大人,目前生活在北京。不久前,我得到了一份工作——— 一家我从没听说过的中国公司聘请我担任质检专家。对方的要求很低:只要是白人即可;但开出的报酬却很高:周薪1000美元。这份工作不需要任何相关经验,太好了,因为我压根儿一点儿经验都没有。
        招聘信息是一个名叫杰克的朋友向我提供的,他说我们从事的是“白人领带”活动,“穿上西服、打上领带跟人握手,就能在中国赚钱。说是要搞‘质检’,谁都不会真的去搞。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于是,我成了一个冒牌质检专家。几天后,我在该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去了山东东营,为一个工程剪彩。旅途中,我结识了另外5位和我一样的“专家”,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尼日利亚、加拿大。除了一位加拿大华侨拥有金融背景外,其他几人都没有太多的社会资历。
        抵达东营后,我们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住在当地最高级的宾馆。工作就是每天去工地巡查,参加剪彩典礼,与客户把酒言欢。
        剪彩典礼那天,工地铺上了红地毯,还搭起一个大舞台,喇叭里播放着时下最流行的音乐,一个个漂亮的礼仪小姐用笑脸恭迎各路来宾。不远处,警察们匆忙地指挥交通,当地官员和显贵已陆续抵达现场,随同前来的还有各大媒体的记者,场面蔚为壮观。
        没多久,典礼正式开始。我们一行人被安排站在舞台的最前排,身着正装,头戴安全帽。那位加拿大华侨还以公司“主管”的身份,当着数百人的面,洋洋洒洒发表讲话。但事实上,公司真正的主管,则是站在我们身后的那位翻译兼助手的中国人。
        此行应该算是皆大欢喜。当地官员为能招来我们这家“国际化”大公司感到满意;公司的领导则对我们的“演技”十分赞许;而我们,轻松挣到了美金,更是感到“不虚此行”。
中国到底有多少“洋骗子”
        斯瓦茨和莫克希雷有着同样被“出租”的经历。经一位朋友介绍,记者结识了这位29岁的芬兰姑娘。
        斯瓦茨曾于2006年受雇于北京一家中资公关公司,头衔是项目经理。在那儿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工作只有一个:和中方领导一同出席各种会议,与一些官员见面。通常情况下,斯瓦茨根本不知道会议的内容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和谁会谈。来中国之前,斯瓦茨学了8年的中文,但公司却要求她“不许讲中文,只能说英文”。在她看来,“这个工作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拿工资,太轻松了”。斯瓦茨告诉记者:“公司的客户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我的出现,可以让公司更有‘面子’,显得更国际化一些,至少领导是这样认为的。”
        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像莫克希雷和斯瓦茨这样“走在道德和法律边缘”的“洋骗子”?
        北京一家专门从事“外国人才引进”的中介机构负责人郭鹏向记者透露:“这种外国人的绝对数量很少,但最近几年呈现上升的趋势。爱找老外撑门面的,多是一些‘皮包公司’,也就是没有固定资产、固定经营地点及定额人员的公司,或者是那些正在做大做强的小公司。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会长期聘用老外,不会找我们临时‘租’一个,因为从我们这里‘租人’的成本相对高一些。”
        据郭鹏介绍,媒体对雇用外国人行骗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04年。一家名叫“哈佛戴高乐”的公司委托广告商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推广一种“神奇增高药”。后经调查,现场两名所谓的“哈佛医学院教授”其实只是两名外籍演员。最后,“哈佛戴高乐”公司被查处,外籍演员和中介公司却毫发无损。
        以郭鹏所在的公司为例,有20多位外国人在他那注册登记,更多的时候,双方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一旦有活儿,我就去联系他们”。这些外国人里,有留学生,也有学校的外教。公司每做成一单生意,收取一次性介绍费2000元人民币。支付给外国人的报酬,每小时180元到200元不等,最贵的高达350元。如果按天收费,每天要1500元到2000元。
        郭鹏告诉记者,在所有外国人里,白人最受顾客欢迎,可能是觉得‘租’白人会比较有‘面子’。”
谁在邀请外国人骗中国人
        谁在邀请这些“洋骗子”来骗中国人?一种观点是,“租洋人”完全是中国人在骗中国人,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作秀。“外国人仅仅是这个游戏中的小卒,在互相交流的时候,我们也很困惑为什么一直没被中国人识破身份。”莫克希雷说。
        但郭鹏不认为自己是在组织“洋骗子”骗中国人:“我们只对老外履历的真实性和提供外语服务的水平负责。至于客户带着老外干了些什么,是他们之间的事,我们不负责。”在他看来,现在国内很多城市,评估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是其吸引外资的能力。一些地方官员对此力不从心,企业就雇个外国人投其所好。“这种现象才最可怕!”
        浙江宁波的杨华(化名)也不承认自己是“骗子”。2007年8月,杨华筹集了25万元人民币,在德国柏林开了一家公司,专门从德国收购废弃的铜和铁,然后卖到天津以及浙江、山东一些县城的工厂里赚钱。“我的公司规模很小,除了我只有4名员工。以前回中国联系客户,由于没有背景,很不顺利。国内的人总在问我德国公司的情况,有些还怀疑我的实力。”
        2008年,为了扩大自己在德国的人脉圈子,杨华在柏林注册了一个名为“中国人论坛”的社团,定期召集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德国人交流,结识了不少德国人。杨华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2009年春天,杨华在“中国人论坛”里结识的好友克拉夫特要到中国旅游。杨华和他做了一笔“交易”:克拉夫特陪杨华在宁波边上的小厂参观几天,和几个当地的官员吃饭,见识一下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作为回报,杨华则要为克拉夫特在中国的住宿费买单。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在宁波的日子里,克拉夫特穿着西服,顶着“股东”的头衔,陪着杨华出席了几次饭局,并只聊一些关于“德国啤酒”等无关痛痒的话题。
        杨华告诉记者:“克拉夫特的到来,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德国人在中国的口碑太好了,宁波的一些工厂开始信任我并跟我合作。生意好的时候,我每天能赚到1000欧元,而那次的住宿费只有几千元人民币。”
        杨华觉得自己的做法没什么不妥:“这不叫骗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也很辛苦。而我们,也只是想找一些外国人来‘装点’一下自己的公司,使公司‘洋气’起来,这叫各取所需。另外,也不能说我们做的是‘面子工程’,在质量和技术方面,我们丝毫不会懈怠。迄今为止,我都还在和宁波的那些工厂做生意。”
“崇洋媚外”的结果
        对于“租洋人”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向记者分析:“一些人和企业雇用老外骗人,只是众多骗术中的一种。对于他们来说,谁的‘脸’好办事,就去租谁的‘脸’。以前是‘专家的脸’好办事,后来是‘明星的脸’好办事,现在则是‘洋人的脸’好办事。骗术增多是道德沦丧的结果,只能造成中国人的商务诚信乃至国家诚信大幅度下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则认为,类似于“租洋人”这样的“面子工程”出现,是国民“崇洋媚外”心理所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很多方面,依然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一些人心中‘崇洋’的心态也‘与时俱进’了,结果,被有不良用心的企业和个人所利用。”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活动安排】 8月29日至9月26日彩排按照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陆续举办涉及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晚会等庆祝活动相关内容的演练活动。9月中下旬举办成就展9月中下旬,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全文]
    2009-09-15 10:59
  • 3月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组织石市消费者协地、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局等6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2008年石市纪念“3·15”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清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石市消协、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全文]
    2008-06-10 19:49
  • 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曳公布施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 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条例》包括6 章38 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全文]
    2008-11-19 17:05
  • 审计署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53个中央部门问题资金293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他履新以来的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对今年审计报告的特点,刘家义认为,进一步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绩效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全文]
    2008-11-20 16:1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