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

    2011年伊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是庄严的宣告。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各项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
    这是郑重的宣示。中国坚定不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数十年不懈求索,实现历史性跨 越 。从“ 无 ”到“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不懈奋斗,如期实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宏伟目标
    这是一个破除坚冰的年代———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人民掌握了政权。婚姻法、选举法等一系列废除封建制度、解放人民、维护人民权益的法律纷纷出台。
    1954年宪法更是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然而,后来一段时期法制建设经受挫折。特别是“文革”十年浩劫,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这是一个觉醒重生的年代———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正了法制建设航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对法制建设的伟大觉醒。
    刑法、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土地管理法……一个个“第一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保驾护航。
    1982年宪法,重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根本大法重新回归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也确立了法制建设的新方向。
    公司法、证券法、预算法、审计法……一批规范市场、完善宏观调控的法律应运而生。
    “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法制建设的宏伟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法律的权威上升到新的高度。
    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年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物权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一批社会法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说,每一个推动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举措,都坚持并体现了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2
    几代人前赴后继,共逐法治中国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凝结了我国立法机关和立法者的辛勤汗水和无悔奉献
    这是一个个骄人的数字———
    到目前,包括现行宪法在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9件,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中国立法机关和立法者历经60余年的艰辛探索和努力。
    就法律草案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汇总整理;研究外国有关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说:“这些工作量很大,但我们乐于接受,因为这样制定的法律才有力量。”
    这是一次次“十年磨一剑”的艰辛———
    从企业破产法(试行)到企业破产法的出台,期间经历了20年的困顿。
    从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到最后合同法的“三法合一”,期间经过了18年的曲折。
    2007年,历经14年8次审议的物权法获得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说,就在物权法通过前半个月,法工委还收到广州1万多人的联名信提出建议。
    正是一条条建议,一次次审议,才有一部部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实际的法律。
3
    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奏响科学民主强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
    这是一次次生动的民主实践———
    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车船税法,吸纳了公众意见“大修”,87%左右的车主名义税负不增加。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坚持“开门立法”“问法于民”。
    早在1954年制定宪法时,全国就有1.5亿多人参加了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草案的讨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共有10部法律草案向全民征求意见。新世纪后,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变得更常见。
    人民大会堂里的每一项表决,都凝聚着亿万群众的意愿与智慧,体现着立法者对民意的尊重,更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见证。
    这是一个个迈向科学立法的足迹———
    1983年,海上交通安全法草案未能在当次常委会会议上交付表决。这使法律草案由“一审制”迈向“二审制”。此后的立法法更是确立了“三审制”。
    此后,物权法历经5年8审,劳动合同法历经5年5审,社会保险法历经3年4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景文说,中国立法开始逐渐转向注重质量的“精耕”立法时代。
    2005年,立法听证会制度的“零的突破”。2008年开始,法律草案公开由“常见”走向“常态”。
    信春鹰表示,“开门立法”,不仅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这扇门不会关,只会越开越大。”
    这是一项项不懈探索的结晶———
    1979年修改地方组织法、1982年修宪均明确规定授权地方立法;90年代,又授权深圳等几个经济特区可制定经济特区法规……一个以中央立法为主、地方立法为辅的分级立法制由此确立。
    1988年6月,全国人大法律委提出了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工作设想。20多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了“年度有计划、五年有规划、长远有纲要”的科学有计划立法的格局。
4
    与改革开放同行,折射时代变幻风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深深扎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又促进和保障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顺利前进
    这是对时代变革的回应和引导———“农民工在外务工不担心了,法律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要实行全国统筹。”以农民工身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康厚明说。他说的是去年10月出台的社会保险法。
    2亿多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加大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也成为近年来我国立法修法关注的内容,彰显了经济提速后对社会公平的追求。
    与改革开放同行,与国家发展同步。中国立法始终与时俱进。
    30多年前,在还没有中外合资企业时,中国立法者大胆先行,制定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宣示了对外开放的决心。
    在法制的保障下,外资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从改革开放到2010年9月,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10600亿美元。
    这是对社会发展的规范和支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出现一批非现代意义的“准公司”,甚至还出现了皮包公司、翻牌公司等“畸形儿”。
    实践亟待法律的跟进。1993年,我国第一部关于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公司法应运而生。
    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一批市场经济大法的出台,推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
    1989年4月,行政诉讼法出台,改变了几千年只准“官管民”、不准“民告官”的历史传统。
    权力必须服从法律,依法行政日益深入人心。据统计,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全国法院共受理行政案件264万多件。
5
    与时俱进谱新篇,继往开来续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的 里 程碑,更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起点
    这是继往开来的新征程———
    社会保险法、人民调解法、国防动员法……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搭建起中国法律体系大厦的又一批“支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是立法任务的完成,更不是立法活动的终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南振中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
    信春鹰说,我们不仅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制定新的法律,还要顺应时代清理修改已有的法律,以确保法律体系的科学统一。
    这是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也就显得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无法可依是没办法,有法不依很可怕,违法不究影响就更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任茂东说,今后应该加强执法检查的力度,督促法律的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说,法律体系实际不仅是法律文本的体系,还应该有法律执行的体系,有法律的文化支撑体系,这就需要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更高目标再出发。
     (据新华社)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活动安排】 8月29日至9月26日彩排按照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陆续举办涉及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晚会等庆祝活动相关内容的演练活动。9月中下旬举办成就展9月中下旬,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全文]
    2009-09-15 10:59
  • 3月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组织石市消费者协地、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局等6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2008年石市纪念“3·15”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清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石市消协、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全文]
    2008-06-10 19:49
  • 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曳公布施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 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条例》包括6 章38 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全文]
    2008-11-19 17:05
  • 审计署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53个中央部门问题资金293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他履新以来的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对今年审计报告的特点,刘家义认为,进一步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绩效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全文]
    2008-11-20 16:1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