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俄外交“变脸”常令世界惊讶

“卡扎菲政权已失去合法性,他必须下台。”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5月底在G8峰会上的这番话,在没有彻底改变利比亚局势前,先把俄罗斯推到了解决危机的“驾驶座上”。从在联合国安理会对设禁飞区投弃权票,到反对西方空袭利比亚,再到催促卡扎菲下台,俄罗斯外交“变脸”之彻底令外界吃惊。而这样的“变脸”从斯大林掌权的苏联时期到叶利钦在任的冷战结束初期屡屡上演,让俄罗斯人受过益,也吃过亏。这次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左右逢源,既被西方叫好,也被俄罗斯人形容为一场大赌博。“实用主义”可能让俄罗斯获利颇多,闹不好也会让这只“双头鹰”陷入两难。但正如一位研究俄罗斯问题的法国学者所言,其实在国际关系上,各国都是出于自身最大利益推行各自的外交政策,如果真的让俄罗斯“一面倒”反倒成了奇怪现象。
是被讨好,还是相互交易
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俄罗斯与利比亚的关系最不一般:2008年俄利两国领导人在年内实现互访,而且卡扎菲还在克里姆林宫扎上了他的大帐篷。但让卡扎菲想不到的是,3年后,俄罗斯变了脸。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参加G8峰会时“意外”地表示,卡扎菲已失去合法性,“必须走人”。
保持中立的俄罗斯为什么突然变脸?美国《时代》周刊近日回顾了两个多月来的局势发展:3月份,俄罗斯在安理会有关利比亚问题的决议上投弃权票。过去两个星期,只有俄罗斯先后接待了亲卡扎菲和反卡扎菲的代表团。5月26日,利比亚总理给莫斯科打了紧急电话,请俄出面斡旋。同一天,在法国小镇多维尔,挑头轰炸利比亚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俄总统提出类似请求———帮助我们劝卡扎菲走人以便停火协议取得进展,“对俄总统而言,这些送上门来的殷勤未免有讨好之嫌”。
仅靠“讨好”或许很难让一个大国做出重要的外交改变。在俄罗斯这次“变脸”背后,充斥着各种“交易说”。俄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尔盖米赫耶夫分析说,俄罗斯最终选择让卡扎菲下台,背后肯定有某些重大交易。奥巴马在G8峰会上向梅德韦杰夫承诺,将在反导问题上作出让步,还会支持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
还有西方媒体说,俄罗斯在多维尔的手法似乎已经收到了某些微不足道的好处。美国悬赏500万美元追查俄罗斯最想抓获的恐怖分子头目多库乌马罗夫的下落,还给予俄罗斯向阿富汗军队提供直升机的4亿美元合同。据欧洲《新苏黎世报》透露,6月7日和8日,俄罗斯和北约将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它标志着俄罗斯渐渐融入西方军事联盟”。
是双赢,是冒险,还是重大失策
梅德韦杰夫劝卡扎菲走人的举动,被《纽约时报》形容为是“俄罗斯首次走向北非舞台中心的标志”,也是“俄展示自身存在和应受尊重”的一场赌博。因为卡扎菲极不情愿下台,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项目副主任马修罗杨斯基对俄能发挥多大的影响力表示怀疑,他说:“很难指望俄罗斯驾驶这艘船安全抵港。”
对于俄罗斯外交的这次变脸,俄罗斯人的看法显得很复杂,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康斯坦丁胡多利亚认为,“俄罗斯在利比亚寻找自己的位置”,俄转变立场就是为了应对卡扎菲下台的可能性,避免给俄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俄专家米哈伊尔安东诺夫认为,卡扎菲在内外交困之下已很难掌控大局,而莫斯科改变策略,是为了维护俄在利比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还有俄媒体分析说,对利比亚立场转变可以让俄实现双赢,被派往班加西的俄罗斯特使马尔格洛夫说:“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将在G8峰会、阿拉伯世界及非洲建立政治威信”。但俄“新大陆”网站一篇文章称,利比亚一直将俄罗斯视为朋友,此次俄立场突然变化,明显是对利亚的背叛。
在卡扎菲明确向南非总统祖马表示“不准备下台”后,俄《独立报》6月1日分析说,这次变脸将使俄面临巨大的风险,“但对俄罗斯来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远远要重于与卡扎菲的关系”。提到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德国之声”近日在俄罗斯做过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四成俄罗斯人认为北约仍是俄最大威胁。因此,俄罗斯的这次外交变脸在国内也被人喝了倒彩。俄《共青团真理报》5月30日发表题为“俄罗斯成为北约的跑腿”的文章称,北约在利比亚陷入僵局之际又想起了俄罗斯,让俄罗斯出面说服卡扎菲下台。对此,俄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阿列克谢普什科夫说,实际上,俄充当这一角色对俄并非有利。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曾发生类似事件。空袭开始时,俄时任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北约,俄甚至一度中断了与北约的联系。空袭陷入僵局后,北约请俄罗斯出面帮助调停,叶利钦软化了对北约的强硬立场。在俄罗斯变脸后的帮助下,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与北约达成妥协,但最后被送上国际法庭。这次变脸除造成南联盟分裂外,俄罗斯什么也没有得到,更失去了南联盟这个盟国。因此,这是俄罗斯一个重大的政策失败。普什科夫担心,如果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仍充当北约的“跑腿”,还是会一无所获。而且,西方国家向俄提出的承诺都是空洞的。例如美在反导问题上向俄做出的承诺,俄已多次领教过了。
让俄“一面倒”反而很奇怪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一篇文章也回顾了俄罗斯1999年的那次“变脸”,并说“对卡扎菲而言,2006年死于监狱的米洛舍维奇就是前车之鉴,而说服其下台的正是俄罗斯。”德国世界政治研究所东欧问题专家罗伯特斯特勒还提到,在东西德统一、高加索问题,甚至在出口天然气等能源问题上,俄罗斯都有过“突然转变”的做法。
俄罗斯的这些做法,有时让人琢磨不透,但却获得了很多西方学者的认可。法国国际关系学院研究俄罗斯与东欧问题的学者格马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人的外交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上,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就是如此。格马说,二战结束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例如苏联当局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在朝鲜战争中“保持中立”等,都是其维护自身最大利益的反映。他认为,这次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变脸,不会削弱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反而会加强。
法国《世界报》认为,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俄罗斯在一些国际重大问题上必须与西方持不同立场,才能体现其独立色彩,并让俄罗斯继续获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但这次在利比亚问题上,俄罗斯表现得非常现实。看一下历史上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就明白,为了自己的利益,强烈对抗之后也可以有充分的合作。
经常有人在提到俄罗斯国徽中的“双头鹰”时说,俄罗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既看着东方,也盯着西方。奥地利《新闻报》1日还以“专政的偏移方式”为题说,最近俄罗斯政府一系列靠近西方的举动,说明这个国家的专政正在向西偏移。德国俄罗斯新闻网1日则说,西方正在努力解读俄罗斯的心情。俄罗斯则希望摆脱走向未来孤独之旅,逐渐增加与西方的密切合作。
美国《大西洋月刊》5月31日称,“令人意外地反对卡扎菲”是俄罗斯走近西方的最新一步,俄罗斯的意外转身不仅将加速卡扎菲的倒台,还可以让俄罗斯不再与西方世界隔绝。
法国学者格马强调,其实在国际关系上,各国都是出于自身最大利益推行各自的外交政策,这是一种博弈,如果真的让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一面倒”反倒成了奇怪现象。
在利比亚问题的立场上,俄罗斯总理普京与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观点并不一致。普京反复强调,他希望俄罗斯与在利比亚进行“十字军东征”的西方划清界限。俄《独立报》6月1日转引一些西方学者的话说,梅德韦杰夫必须承担的风险是:如果能说服卡扎菲下台,俄会在国外赢得声誉,但如果卡扎菲出现什么安全问题,俄也要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劝说卡扎菲放弃政权,那么梅德韦杰夫将很难和北约的行动脱离干系,毕竟俄罗斯并不支持北约的轰炸行动,而且在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中也没有直接要求卡扎菲下台的内容。
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前,梅普之间的竞争给外界留下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模糊错觉。但在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看来,俄国内在卡扎菲去留问题上能找到妥协,但能不能同西方找到妥协,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活动安排】 8月29日至9月26日彩排按照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陆续举办涉及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晚会等庆祝活动相关内容的演练活动。9月中下旬举办成就展9月中下旬,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全文]
    2009-09-15 10:59
  • 3月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组织石市消费者协地、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局等6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2008年石市纪念“3·15”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清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石市消协、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全文]
    2008-06-10 19:49
  • 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曳公布施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 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条例》包括6 章38 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全文]
    2008-11-19 17:05
  • 审计署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53个中央部门问题资金293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他履新以来的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对今年审计报告的特点,刘家义认为,进一步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绩效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全文]
    2008-11-20 16:1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