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民众参与政治是中国新课题

参与意愿高,实践水平低
史卫民(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政治参与蓝皮书(2011)》执行主编):蓝皮书显示,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是中等偏下水平,呈现出参与意愿较高,但实践水平较低的情况。在调查对象中,接触过人大代表的比例仅为4%,接触政协委员的仅为2%。但另一方面,“政治参与”被列为蓝皮书的研究对象,说明在中国政治参与的情况近年来变化很大,每年都不一样。北京大学2008年作过一项“中国公民意识调查”,在问到“您平时与他人闲聊批评中央政府或党和国家领导人时,有顾虑吗”,60%以上的人表示没有顾虑。这个调查结果的核心是“表达自由”,而意见表达本身就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这说明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已经出现政治评价的多元化。
现在中国政治参与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参与的形式慢慢多元化,但制度化水平不高。比如现在有听证会,也有网上提意见的渠道,但人们常常发现,听证会开了,没起到什么作用;网上提了意见,几乎没有反馈:不知自己的意见是被有关部门看到了,还是没看到?是得到了认可,还是被否定了?大多数人无法知道自己政治参与的结果,一次两次,就会挫伤参与意见的积极性。在基层选举时,人们虽然有投票权,但选民们并不认识候选人,这样的政治参与也会打折扣。
徐湘林(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将政治参与界定为“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很显然,与20年前比,中国的政治参与已经大大增加了,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现在政府决策越来越难。以前中国官员搞个预算很容易,关起门来自己就能弄,现在费事多了,因为需要向民众交代。且不论参与的质量好坏,参与规模在不断扩大的现实也说明中国民间的政治参与确实多了。
张小劲(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对于可靠可通达的参与渠道,中国民众的参与意识很高,特别是有了网络以后,大家都知道有事可以上网说。相较而言,中国人政治参与的法制化渠道与国外相比尚显不足,仍然存在压制政治参与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处在转型之中,个人利益受冲击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在政治参与上,西方是进取型、倡导型的参与,而我们则是防卫式、物质利益考虑型的,很大程度上只关心损害切身利益的话题。
并非政治参与越多,政治越好
徐湘林:政治参与本质上是一个民主化过程。一个人做决定叫君主制,少数人做决定叫贵族制,多数人做决定叫民主制。过去中国实行的是全能式的国家治理模式,由政府主导,老百姓是被动参与,被引导下的配合。在那个体系下,政府有相对强的自主性,因而很高效。现在有所变化了,与政府全能式的弱化相应的,是老百姓政治参与的扩大,这也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应该是一个渐进式的不断扩大的过程,现在很多国内学者搞研究,喜欢拿西方标准的民主格式,比如主张中国要“创造条件来搞民主”,这是幼稚和脱离实际的。其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一般都花了200年左右的时间,而西方民主最初的起点就是贵族参政。亨廷顿说过,急剧的政治参与扩大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往往会给国家政治体制带来巨大挑战,甚至难以承受。
张小劲:并不是政治参与越多,政治就会越好。在政治参与度很高、大家的精力过度投注到政治问题上的时期,往往是社会处在危机或动乱状态的时候。一个明智的统治者,是不会无限提高百姓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意愿的。一旦出现政治热情、意识非常高,而参与政治的理性渠道不多的时候,社会有可能就会产生扭曲,理性的声音让位给口号式的政治运动。这种情况在西方也遇到过。而在中国,政治参与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比如短信和微博,都成了发泄的渠道。微博这个形式在中国特别容易成为政治参与的方式,因为在英文中,140个字符(字母、标点和空格都算)讲不了什么事,而中国字的简洁,使得用微博表达复杂观点成为可能,结果很可能是不经意的行动导致重大的政治风波。
杨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蓝皮书的发布是中国政治学界的一件大事。现在中国学界对政治参与的概念是比较混乱的。我认为政治参与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下,依照合法程序;第二,政治参与的对象是一些公共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参与者切身利益有关,但参与者不应该是利益主体利益受损后的申诉。照这个标准,暴力行为不应纳入政治参与的范围;个人信访也不应该属于政治参与,虽然蓝皮书把它列为“接触性参与”。这样界定“政治参与”的话,我认为,政治参与的渠道越多越好。
政治参与应是有节奏的过程
史卫民:可以预见,未来在政策参与方面的空间还会增大。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政策与个人的生活紧密相扣,比如个税、低保、物价等等,未来这种参与政策制定和修改的意愿只会更加强烈。相比之下,人们对于投票选举的参与兴趣可能就没那么大。中国现在迫切要做的,是给予民间意见以重视,让给予发表意见的途径真正发挥作用,在决策者和民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杨阳: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是整个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中国也不可能脱离这个趋势。因此,中国的政治参与道路只能是不断扩大,不会越来越窄。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的深入,相信政治参与的渠道会越来越广,制度设计也会越来越科学。
徐湘林:中国的政治参与将是一个有节奏的进程,从控制到放松,再到控制,而不应该是无序增长的,否则会带来政治失序,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以致所有人都要在这种政治失序下承受高额的社会代价。我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前景并不是很悲观。一方面,政治参与的意愿是谁都压不住的,是必然不断增加的,但另一方面,这种意愿也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要作妥协。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显示,在扩大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有大量失败的例子,很多国家在民主化的过程中付出高昂成本。中国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政治参与和经济建设的增长,让老百姓物质上过得好,精神还愉快,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活动安排】 8月29日至9月26日彩排按照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8月29日至9月26日期间,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陆续举办涉及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晚会等庆祝活动相关内容的演练活动。9月中下旬举办成就展9月中下旬,将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全文]
    2009-09-15 10:59
  • 3月7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会议办公室组织石市消费者协地、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局等6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2008年石市纪念“3·15”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会上,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清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石市消协、石市工商局、石市卫生局、石市物价[全文]
    2008-06-10 19:49
  • 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曳公布施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8 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条例》包括6 章38 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全文]
    2008-11-19 17:05
  • 审计署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53个中央部门问题资金293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了他履新以来的第一份审计工作报告。对今年审计报告的特点,刘家义认为,进一步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了绩效审计力度,注重从体制、[全文]
    2008-11-20 16:1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