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暗访组是怎样提前暴露的?

  据报道,1月4日,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微信公号推送了一则通知,内容是前来该市检查相关工作的13人团队照片,并附上编号,要求执法队员一旦发现,第一时间向各中队长汇报。对此,该局负责人称,信息系内部转发,且真实性不能确认,正在追查网上被公开的原因。
有多少暗访组早被“内部掌握”
  “迎检”与“暗访”,到底还有多少务实之效?难道它真的已沦为了认真表演的“一场戏”?而在这样的“迎检”与“暗访”中,有多少暗访组早就被“内部掌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说起来,城市迎检“大考”之际,有关部门使出对暗访组成员“逐一编号、内部掌握”的招数,进而“发现一个、盯住一处”,以期“严防死守、杜绝丢分”,实可谓心思用尽、机关算尽,很显应对的高明和聪明。却不料,良招才用、风声已透,有人竟把“内部秘密”发上了微信公号,更有“好事”网友截图之后爆料于微博,引得媒体关注、舆情汹汹,这个糗真是丢得猝不及防。
  或许是媒体报道的“留点情面”,没有直接说明这次哈尔滨是所迎何检。不过,稍稍关注新闻报道的人当能想到,三年一度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正如火如荼进行,且有新华网披露,全国近百个城市正“疯狂备考”,不少城市为了拿到这块“金字招牌”,甚至不惜绞尽脑汁搞得“奇招迭出”。由此而论,把城市迎检弄得像“谍战剧”一般,暗地里将暗防组成员偷偷拍下,编上号码交给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内部掌握”、“入脑入心”,也算是“奇招”中的“精粹”与“奇葩”了。
  消息称,城管局负责人向媒体记者透露,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这个检查组已于1月4日抵达哈尔滨。换言之,暗访组前脚刚到,其所有成员的面貌特征,就已通过“内部渠道”被迎检者悉数掌握了。如此“迎检”与“暗访”,到底还有多少务实之效?难道它真的已沦为了认真表演的“一场戏”?
  早被“内部掌握”了的暗访组,无论其走的范围有多宽,访的层次有多深,最终得出的考评印象和成绩,往往就跟“流于形式”没多大区别与不同了。按着现在的考核考评模式,真正在“比”的,也许不是“平时做得有多好”,而恰恰是“查时应对有多妙”。换个角度来说,你若不将暗访组“编号相传、内部掌握”,说不定人家就“借此捷径、得了高分”。
  哈尔滨市在迎检中不慎传出的“盯人战术”,算是让外界“窥斑知豹”,见识了“虚功实做”、敢于“创新”,对于谋求城市荣誉的重要关联,也令那些坚持实干者不免为之无奈和叹息。但这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与要害,真正需要反思、值得反问的是:这些轰轰烈烈的“城市大考”,真的有什么必要吗?
“发暗访组员照片”戳痛“检查病”
  “曝光”暗访组员,暴露了暗访组员的行动,使暗访组失去了作用,戳痛了“检查病”。暗访和“反暗访”的较量已经发展到“白热化”程度,对如何有效开展检查、暗访提了一个醒。
  为了对付检查发“组员照片”,说起来有点滑稽,其实暴露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来发照片“曝光”暗访组员,暴露了暗访组员的行动,使暗访组失去了作用,戳痛了“检查病”;二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积弊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有的地方问题还比较突出,值得警惕;三来下级弄虚作假,“突围”上级检查、暗访的手段和办法在“应时而变”,不断升级,暗访和“反暗访”的较量已经发展到“白热化”程度,对如何有效开展检查、暗访提了一个醒。
  这次暗访组员照片被曝光,不仅暴露了暗访组的行踪,也暴露了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地区城管的“隐私”。同时,也再次揭开了下级“琢磨、应对”上级暗访检查行动的“疮疤”。对于这种应对检查的积弊,需要深层挖掘,彻底来一次“大扫除”,并建立暗访检查制度,规范和有效约束检查权和接受检查的地方官员,保证检查真实、可靠。
  暗访组员的照片之所以被下级掌握和转发,首先源于暗访工作安排部署没有严格保密,暗访组员在一定范围内成了公开的秘密,暗访人员一露面就被抓拍,在所难免。其次源于暗访检查没有保密制度,也没有严格保密要求,泄露暗访组员名单的渠道有N多,所以,暗访组员一露面就暴露,并不奇怪。再者,泄露暗访行动及暗访组员没有问责制度,泄密的成本为零,谁会在乎泄密?
  当然,问题的另一面是,不少人把这种造假手段作为“经验”到处应用,实在太尴尬。要破解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源头入手,一方面规范检查、暗访组员的行为,有效约束其权力,另一方面严厉惩罚造假应付检查、暗访的行为。
  检查、暗访的目的是督促决策落实情况,如果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检查、暗访反而被下级“包围”,不仅导致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不公平,也影响决策落实。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英开审惊天未遂恐怖袭击案:劫机规模大过“9·11” 随着英国恐怖分子阴谋炸飞机的案件在伦敦开审,2006年那场惊天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在当地时间4月3日的首次庭审中,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称,8名“冷血的英国狂热分子”,曾试图招募18名自杀性袭击者,阴谋炸毁从伦敦飞往美国和加拿大的7架客机,[全文]
    2008-06-10 22:4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的[全文]
    2008-06-10 22:44
  • 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当地时间4月4日在法庭上播放了其中6名被告意欲在“牺牲”后公开的录像,向人们展现了他们的冷酷无情和对西方世界的憎恶。赖特同时透露,其中一些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甚至想要动员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参加自杀性袭击。 可怕威胁:要让英美街头血肉横飞赖特检察官当天在法庭上播放的6[全文]
    2008-06-10 23:0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全文]
    2008-06-12 21:17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