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哈马斯高官暗杀事件内幕披露

暗杀比“007”电影还惊险
        1月19日上午9点,一个留着胡子、身材高大魁梧的旅客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机场,登上阿联酋航空公司的EK-912航班。该航班由大马士革起飞,于当天下午2点30分抵达迪拜。
        由于用的是伪造护照,又是独自一人登机,所以,迪拜当局对这位神秘人物的到来一无所知。然而,这个看似普通商人的中年人,却是哈马斯的高级领导成员马巴胡赫。50岁的马巴胡赫是哈马斯分支“卡桑旅”的创始人之一,在巴勒斯坦人中享有较高声望,也一直是以色列的“眼中钉”。
        飞机落地后,马巴胡赫租车来到一家名叫布斯坦罗塔娜的五星级豪华酒店,用化名入住已经预定好的230号房间。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多年来,马巴胡赫一直负责为哈马斯购买军火,按原定计划,马巴胡赫将在阿联酋稍作停留后前往另一个国家。
        然而,早在马巴胡赫登机之前,他的一举一动就已被人盯上了。
        布斯坦罗塔娜酒店的监控录像显示,马巴胡赫入住酒店前数小时,刺杀小组成员就已经分批进入饭店布局。当马巴胡赫在前台办理入住手续时,浑然不知他正一步一步走入死亡陷阱。
        马巴胡赫离开前台去往房间,两名疑似杀手的人很快跟上了他。这两人身穿运动衣,手拿网球拍,跟随马巴胡赫上了电梯,并且进了230号房间对面的房间。大约下午5点,马巴胡赫离开了酒店,立刻又被另一组人马尾随。大约晚上8点,一组人利用电子装置打开马巴胡赫的房门,进入了230房间。晚上8点25分,马巴胡赫回房,锁房门之前,他还特意在门上挂了“请勿打扰”的牌子。
        晚上9点半,马巴胡赫的夫人打手机给他,已无人接听。第二天,酒店在接到来自叙利亚的请求电话后,打开了230房间的房门,发现马巴胡赫已神秘死亡。
        尸检结果表明,马巴胡赫双耳下有电击痕迹,鼻腔流血,枕头上有血迹,牙齿有伤痕,最终死因是“窒息”。迪拜警方称,马巴胡赫可能被注入药物诱发心脏衰竭而死,整个暗杀过程不到10分钟。马巴胡赫随身携带的文件都在,但显然已全被拍照“存档”。刺客在这家五星级酒店的全部开销都是用现金支付,还使用了多个手机卡。作案后,嫌犯们迅速离开酒店,直奔机场。其中几人飞往欧洲,还有几人飞往了亚洲。他们在迪拜的停留时间只有19个小时。
嫌疑人持伪造的护照
        迪拜警方随即对案件进行了调查,戏剧性的事情不断发生。
        迪拜警察局长达西·哈尔凡·塔米姆15日曾说,有11名持欧洲国家护照的人员涉嫌参与马巴胡赫被杀事件,其中有6名英国人、一名法国人、一名德国人和3名爱尔兰人,包括一名妇女。但在迪拜警方公布了11名嫌疑人的照片、姓名和护照号码后,爱尔兰警方表示,经过仔细核对,3名持有爱尔兰护照的嫌犯“查无其人”,护照也可能是假的。而德国官员则说,那名德国嫌犯的护照号是错的,也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另外7人中有6人使用的是以色列和英国双重护照,这7人都已在以色列国内找到对应的真人,不过他们均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他们的身份被盗用了!
        2月16日,一名护照被盗用的男子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说,迪拜警方所公布照片上的嫌疑人并非自己,“我今天早晨醒来,发现被开了一个世界玩笑。”
        25日,迪拜警方宣布又逮捕15名嫌疑人,其中,有6人持英国护照,其中一位是女性;有3人持爱尔兰护照,其中2位是女性;有3人持法国护照,其中一位是女性;有3人持澳大利亚护照,其中一位是女性。
        达西·哈尔凡·塔米姆26日宣布,迪拜警方拟组建一个国际安全小分队,在全球范围内缉捕嫌疑人。
以色列特工嫌疑最大
        马巴胡赫被暗杀后,哈马斯立即指责摩萨德是罪魁祸首。阿布扎比出版的《民族报》2月5日还援引迪拜警方负责人的话说,如果最终事实表明摩萨德是本次暗杀的策划者,那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可能是签署这一决定的人……我们将对其发布逮捕令”。
        2月20日,迪拜警察局长塔米姆对媒体说:“警方获得的可靠消息显示,多名嫌疑人使用同一姓名下的多张信用卡在不同国家的几家公司购买机票,警方已经获得了嫌疑人之间的电话通话内容。”他认为这些新证据足以指认摩萨德参与暗杀。
        对此,以色列外长利伯曼表示,他不理解为什么不少人一口咬定摩萨德特工暗杀了马巴胡赫。但利伯曼也没有直截了当地否认摩萨德参与暗杀。他解释,对于这类安全行动,以色列执行模糊政策,“以色列从来不回应、不证实、不否认。眼下没有理由改变这一政策”。按照他的说法,以色列“实施安全行动时,遵守明确、谨慎、负责任的游戏规则”。
        一些以色列高级安全官员告诉美联社记者,他们确信,摩萨德制造了这次刺杀事件。事实上,摩萨德特工“窃取”他人身份、伪造外国护照执行任务早有先例。1997年,摩萨德特工就曾持加拿大护照入境约旦,试图对哈马斯领导人麦沙阿勒下毒,但未能得手。
        如果此次暗杀事件真是摩萨德特工所为,将引发以色列和多个西方国家的严重外交纠纷。日前,英国首相布朗表示,将调查暗杀者使用伪造的英国护照一事。布朗说:“我们正展开调查,调查将完整、彻底,因为英国护照是重要的证件。”紧接着,英国政府也已经要求以色列驻英国大使前往外交部,解释以色列“在暗杀行动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谁是下一个“定点清除”目标
        人们认定摩萨德实施了迪拜暗杀,还在于这次行动也符合以色列的“定点清除”策略。“定点清除”是以色列对付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的方法,指不通过任何逮捕和审判,采取非常手段,把对以色列安全可能构成威胁的巴勒斯坦激进分子从肉体上予以消灭。
        据哈马斯网站公布的数字,2001年被以色列杀害的哈马斯中层以上领导人有64人,2002年这一数字攀升到107人,2008年和2009年均不少于100人。此次,马巴胡赫在迪拜神秘遇刺,使“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清除的对象”成为焦点。
        据中东媒体透露,下面几个人可能成为以色列的潜在暗杀目标和“定点清除”对象。
◆马哈茂德·扎哈尔
        排名第一的是马哈茂德·扎哈尔。扎哈尔出生于1945年,曾是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的私人医生,他在1987年加入哈马斯后,很快成为哈马斯发言人,后进入哈马斯政治局。目前,扎哈尔是亚辛指定的哈马斯核心机构———“5人指导委员会”中“硕果仅存”的成员之一,是哈马斯政府的外交部长。自1990年之后,扎哈尔一直充当哈马斯驻巴解的全权代表,曾长期担任哈马斯的发言人。扎哈尔沉稳刚毅,其立场相对温和,被认为是一位通晓以色列事务的哈马斯“外交家”。他曾在家中遭以军空袭,但幸免于难。
◆哈利德·麦沙阿勒
        第二位是哈利德·麦沙阿勒。麦沙阿勒虽不是“5人指导委员会”成员,但作为哈马斯政治局主席,他也是不折不扣的“重量级”人物,现在是哈马斯事实上的一号人物。麦沙阿勒1956年生于拉姆安拉的西尔瓦德村,在西尔瓦德小学毕业后,到科威特念初中、高中和大学。
        在科威特,麦沙阿勒是个风云人物,他领导了科威特大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派别,在大学里出尽风头。毕业后,获科威特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的麦沙阿勒开始当物理老师,但他仍积极地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而奔走。不久,他来到约旦,开始全身心地从事政治。从哈马斯成立起,麦沙阿勒就是政治局委员,1996年被选为政治局主席。
        1997年9月25日,5名“游客”持伪造的加拿大护照潜入约旦,试图暗杀麦沙阿勒。就在动手的一刹那,麦沙阿勒的多名保镖抢先一步,制服了这些“游客”。闻讯的约旦警察迅速赶到,抓获了其中的2人,另外3人躲入以色列驻约旦使馆。因为这次暗杀未遂事件,当时的摩萨德头子不得不引咎辞职。
◆伊斯梅尔·哈尼亚
        哈马斯政府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也是以色列急于清除的人。哈尼亚1963年生于加沙的沙地难民营,他的父母都是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时的难民。哈尼亚在加沙度过了他贫穷的童年,在联合国难民救济机构开办的小学和中学毕业后,到加沙伊斯兰大学学习,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阿拉伯文学学位,并留校执教。
        两年后,哈尼亚因为参加示威游行而被以军抓了起来。被释放之后,他又紧接着被驱逐到黎巴嫩,那次同时遭到驱逐的还有亚辛和兰提斯等哈马斯高官,这对哈尼亚的“政治发展”大有裨益。从黎巴嫩驱逐地回来后,哈尼亚当上了加沙伊斯兰大学的校长。加沙伊斯兰大学有着“哈马斯领导人摇篮”之称,这使哈尼亚有机会与亚辛等领导人频繁接触。
        1997年,亚辛任命哈尼亚为他的办公室主任。并夸他是“机灵的小伙子”。哈尼亚不但自己靠着机警躲过了几次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还帮助和掩护亚辛逃过两次以色列的追杀。有一次,亚辛正在主持会议,哈尼亚第一个隐隐听到飞机的引擎声,并要大家立即疏散,同时搀扶着亚辛迅速离开开会地点,刚转移并隐蔽好,轰轰的爆炸声便震耳欲聋地响起,三层楼房被夷为平地,一群人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6年,在巴勒斯坦大选中,哈马斯获胜,哈尼亚坐上了巴勒斯坦联合政府总理的宝座。
◆迪夫和阿布·祖赫迪
        当然,最有可能被定点清除的,还有两位哈马斯军事组织的领导人,他们是曾多次遭到以军暗杀但成功逃脱的迪夫以及这次扬言要倾力为马巴胡赫报仇的阿布·祖赫迪。目前,为了保护力量,哈马斯军事组织的领导人已经化整为零,藏匿起来不再露面。他们的职务也经常变化,甚至对外公开的名字也是化名和代号。
        为报复以色列,哈马斯开始向以海滨地区投放“炸弹桶”。以色列则派出拆弹机器人专门在靠近加沙地带的海滩上截留这些顺流而来的“炸弹桶”。国际社会担心,迪拜刺杀事件造成的恶性后果正逐步显现出来。 据《环球人物》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英开审惊天未遂恐怖袭击案:劫机规模大过“9·11” 随着英国恐怖分子阴谋炸飞机的案件在伦敦开审,2006年那场惊天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在当地时间4月3日的首次庭审中,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称,8名“冷血的英国狂热分子”,曾试图招募18名自杀性袭击者,阴谋炸毁从伦敦飞往美国和加拿大的7架客机,[全文]
    2008-06-10 22:4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的[全文]
    2008-06-10 22:44
  • 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当地时间4月4日在法庭上播放了其中6名被告意欲在“牺牲”后公开的录像,向人们展现了他们的冷酷无情和对西方世界的憎恶。赖特同时透露,其中一些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甚至想要动员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参加自杀性袭击。 可怕威胁:要让英美街头血肉横飞赖特检察官当天在法庭上播放的6[全文]
    2008-06-10 23:0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全文]
    2008-06-12 21:17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