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卢武铉涉腐自杀
在担任韩国总统之前,卢武铉曾猛烈抨击当政者“你们是弥漫腐败之风的特权阶层。”任职期间,他也曾带给韩国人清廉政治的希望。但在离任一年多时间之后,卢武铉便身陷腐败丑闻。
卢武铉4月7日通过自己的网站发表道歉书承认,在担任总统期间,前青瓦台总务秘书官郑相文受自己家人委托,从商人朴渊次手中“收钱”,用于清偿未还清的债务。
卢武铉承认,妻子权良淑2007年收受朴渊次100万美元。卢武铉在道歉书中还提到,他的家人还与另一笔500万美元巨款有牵连。朴渊次2008年2月通过银行账户将这笔钱转给卢武铉的侄女婿延哲浩,名义是“创业投资”。
4月30日,他以嫌疑人身份前往首尔接受调查。这位曾被誉为“廉洁先生”的韩国前总统显然承受了太多的压力,5月23日,他在故乡跳崖自尽。
分析:政商勾结风潮难断
韩国政商“报合”的传统由来已久。企业从未放弃过利用政治献金轻易获利的想法,收受了企业献金的党派的候选人上台后肯定会“投桃报李”。而媒体、反对党无法对执政党的主要政治家,特别是总统进行充分的监督,总统及执政党的执政过程存在着相当多的不透明内容。只有在该政治家退任后,下一届政府才能秋后算一笔总账。卢武铉也终于未能例外。
卢武铉事件被许多人认为“推动了韩国民主化进程”。但如果不解决韩国政治上的不透明,秋后算总账的风潮恐怕永远都断不了。
英国:议员纷纷陷入“骗补门”
自从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8日首先捅出英国议员涉嫌骗取额外补贴的丑闻以来,“骗补门”事件愈演愈烈。英国政坛因此遭遇了一场“强震”,越来越多的议员卷入其中,各大政党都未能幸免。该报估计,“骗补”人数大约占内阁成员的一半,其中甚至包括现任首相布朗。
按照英国现行制度,议员在职期间享受住房、出差、聘用秘书等多项津贴或补助。这笔资金属公共支出,来源主要是税收。据英国媒体统计,英国646名下院议员去年在年薪以外共获大约9300万英镑(1.4亿美元)额外补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议员们拿来报销的账目五花八门,甚至出现了4.47英镑的狗食费、10英镑的“成人电影”浏览费等。首相兼工党领袖布朗2004年至2006年间提交给议会的收据显示,他2006年就一水管安置账单报销过两次。
分析:监管方面存在漏洞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英国议员们窃取公职津贴的行为显然难平民愤。“骗补门”丑闻,扫了英国当政者的颜面,严重损害了该国政府的公信力。在金钱面前,衣冠楚楚的绅士们有时候也会失去免疫力。而议员骗技之所以能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监管方面存在漏洞。“骗补门”丑闻证明,权力是一种高危事物,必须时时处处给予严密、严格甚至严酷的监管,否则它就可能会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缝隙滋生腐败。
动态:内政大臣准备辞职
英国政府消息人士6月2日说,内政大臣雅基.史密斯因滥用公务补贴行为遭曝光,打算于本周英国地方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结束后辞职。她是迄今已知将因“骗补门”事件辞职的最高级别政府官员。此前已有4名工党和保守党议员因“骗补门”时间付出停职或辞职的代价。5月19日,英国下议院长马丁宣布将在下月离任,他由此成为300多年来英国首名被迫下台的下议院议长。“骗补门”事件曝光后,布朗政府面临不小执政压力,支持率下滑。
日本:献金“砸倒”小泽
5月11日,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突然宣布辞职。日本舆论普遍认为,小泽下台完全是被金钱丑闻所迫。就在两个月前,小泽的首席秘书大久保隆规因涉嫌非法接受日本大型建设企业西松建设公司巨额政治捐款,被东京地方检察厅逮捕。
在2003年至2006年的4年间,小泽秘书从西松公司领取了2100万日元的现金,并造假账以规避审查。西松公司还通过其他方式向小泽每年提供2500万日元的捐款,十几年累计达3亿日元。
由于民主党被不少民众认为在经济上较为清廉,而且有望在即将到来的众院大选中取代自民党,实现期待已久的政权更替,因此西松建设案曝光后,在日本社会引发强烈震动,各方的无奈和失望情绪达到新的顶点。
分析:权钱政治痼疾难治
“西松建设公司非法政治捐款案”绝非偶然,而是日本“权钱政治”痼疾的再现和延续。为阻断腐败链条、防止腐败案件频发不止的尴尬局面,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相继制定和修改了多个法律法规。但朝野阵营依旧弊案连连,显示改革成效不彰,腐败痼疾仍在。
权钱政治带来政治冷漠。多个社会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政治的信心不断下降。每次选举投票率往往低于60%。换句话说,日本首相只是在不到30%的选民支持下上台,这使得本来被认为公平、公正的选举成了走过场,而“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西方民主的最基本原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评 论
西方民主制并非治理腐败的灵丹妙药
近期国际社会爆出的一系列腐败事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多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世界银行估计的数字显示,在世界范围内,腐败所导致的损失每年约为1.5万亿美元。正如南非前总统姆贝基所言,从盗窃、作假、贿赂、敲诈、裙带关系到洗黑钱,各种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西方民主制一度被鼓吹为解决腐败问题的最好办法,但现实情况是,发达国家对此并无免疫力。事实上,近现代西方民主制的产生和建立,其宗旨并非着眼防治或解决腐败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权力分配问题。而权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必然促使利用包括金钱在内的一切手段去占有或分享。于是,“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就成了西方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铁律。选举政治是西方政党制度的核心,竞选必然需要金钱铺垫,它实际上等于变相以金钱购买权力,是“有钱人拿钱买候选人,候选人再拿钱买选票”,这成了一种公然的制度腐败。西方多党制不仅未能消除腐败,反而通过与其相伴而来的游说政治把腐败推向制度化的行为轨道。这样的结果是,卢武铉们和小泽一郎们在所谓的“政治献金”面前纷纷倒下。
各种腐败现象的出现,说到底是人的腐败。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克顿曾断言:“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共权力一旦为个人所掌握,往往会异化为个人权力,最终成为掌权者用来牟取私利的工具。于是,英国议员们的报销账目出现了4.47英镑的狗食费、10英镑的“成人电影”浏览费、119英镑的熨裤费……美国国会议员也不甘落后,纷纷利用政府津贴租用豪华轿车,购买照相机、电视机、日历和手机。
越来越多的腐败丑闻证明,权力绝对是一种高危事物,必须时时处处给予严密、严格甚至严酷的监督。好在,人类社会不乏这样的权力制衡力量。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媒体的穷追猛打之下,“骗补门”事件终于引发了英国一场强震。面对势如山倒的舆论压力,掌握大权的英国政客们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弱势群体”,对丑闻的反应速度“也与舆论的愤怒程度相对应”。
但舆论监督有时会失去必要的规范和理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此,各国应该建立预防腐败体系、改革监督体制以及加大腐败的惩处力度。只有这样,本心并不想贪的卢武铉们才能安享晚年,一向衣冠楚楚的英国议员们也不至颜面扫地。
上一篇 美国华尔街面临罕见大手术
下一篇 意大利开查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