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德意总理险收希腊邮件炸弹

        德国总理府11月2日收到一个可疑邮包,内政部长托马斯·德迈齐埃稍后证实说,这是一枚邮件炸弹,内含有“可致伤”的物质。不过,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当时在国外访问。
        意大利警方3日说,从希腊首都雅典寄往意大利总理府的一个可疑邮件在机场接受检查时起火。
邮件炸弹寄到德国总理府
        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赛贝特说,总理府当天下午1时左右收到一个邮包,发件人标识为希腊经济部。
        工作人员在一次例行邮件检查中发现包裹可疑,随后报警。
        内政部长德迈齐埃当天晚些时候证实,这个可疑包裹中确实含有“可致人受伤”的物质,包裹10月31日从希腊寄出,袭击目标是默克尔本人。
        警方用水枪喷射包裹,排除险情。无人受伤。
        事发期间,总理府没有采取疏散措施,默克尔当时正在比利时访问。
寄给意总理炸弹半路被发现
        意大利警方3日说,从雅典寄往意大利总理府的一个可疑邮件在机场接受检查时起火。
        希腊警方说,搭载这个可疑邮件的货机由一家名为TNT的私营快递公司运营。飞机2日晚起飞,原定飞往法国巴黎和里昂。
        机组人员察觉机上可能搭载邮件炸弹后,飞机中途改道,降落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机场。
        “警方发现邮件收件人为(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意大利警方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记者,“它接受检查时起火。”
        警方怀疑,它与德国总理府收到的可疑邮件类似。
■ 最新进展
希腊暂停运送国际航空邮件
        1日和2日,邮件炸弹接连“骚扰”多国驻希腊使馆,雅典气氛骤然紧张。
        鉴于邮件炸弹事件频发,希腊政府决定从3日早上开始,暂停运送国际航空邮件两天。所有寄往境外的邮件都将接受严格检查。
        目前,各国驻希腊使馆纷纷加强戒备,希腊警方进入高度警戒状态,对政府机构和使馆所在地严密检查。
目前仍未有组织和个人出面认领
        自1日起,希腊发现并截获多个邮件炸弹,目前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声称发送了这些邮件炸弹。
        分析师认为,希腊近半年来为获得援助贷款、渡过主权债务危机,实行一系列财政紧缩方案,引发民众不满。另外,希腊地方选举将于7日举行,极有可能是一些极左翼组织借此时机,向政府施压。
■ 新闻内存 
希腊发现多枚邮件炸弹
        希腊警方2日宣布在首都雅典发现5枚邮件炸弹,其中两枚分别在瑞士和俄罗斯驻希腊大使馆爆炸,其他被截获的3枚邮件炸弹,收件人分别是德国、智利和保加利亚驻希腊使馆。
        这是雅典连续第二天出现邮件炸弹。本月1日,警方发现4枚邮件炸弹,其中一枚起火烧伤一名邮局工作人员,另外3枚在可控状态下引爆。
        这4枚邮件炸弹的收件方分别是墨西哥、比利时、荷兰驻希腊使馆和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英开审惊天未遂恐怖袭击案:劫机规模大过“9·11” 随着英国恐怖分子阴谋炸飞机的案件在伦敦开审,2006年那场惊天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在当地时间4月3日的首次庭审中,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称,8名“冷血的英国狂热分子”,曾试图招募18名自杀性袭击者,阴谋炸毁从伦敦飞往美国和加拿大的7架客机,[全文]
    2008-06-10 22:4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的[全文]
    2008-06-10 22:44
  • 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当地时间4月4日在法庭上播放了其中6名被告意欲在“牺牲”后公开的录像,向人们展现了他们的冷酷无情和对西方世界的憎恶。赖特同时透露,其中一些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甚至想要动员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参加自杀性袭击。 可怕威胁:要让英美街头血肉横飞赖特检察官当天在法庭上播放的6[全文]
    2008-06-10 23:0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全文]
    2008-06-12 21:17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