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谁参选总统“梅普”商量着来

        据新华社 俄罗斯总理普京12月29日表示,他将与总统梅德韦杰夫通过协商,共同决定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的候选人。
普京称总统与政府是一个团队
        普京在2010年最后一次政府工作会议结束后对记者说,他不排除挂帅统一俄罗斯党、参加2011年杜马选举的可能性。但他表示,现在谈论何时宣布总统候选人还为时尚早,因为只要一开始谈这个问题,“所有人都会立即停止工作”。普京表示,他将与总统梅德韦杰夫通过协商,共同决定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的候选人。
        另据俄媒体报道,普京在这次政府工作会议上强调,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政府是在一个团队中工作。
        他认为,双方“沟通非常密切,得以形成统一的团队”。他强调,双方“有过不同的观点,但不是分别产生于政府和总统办公厅内部,而是出现在一个团队当中”,大家“通过辩论共同解决了这些问题”。普京说:“没有总统的直接支持,这样的工作就无法开展。”
总理和总统互相称赞对方成绩
        普京认为,2010年俄罗斯取得的三大成就是俄美新核裁军条约的签署和即将生效,俄离加入世贸组织又进一步以及成立侦查委员会。他说,俄美签署新核裁军条约,毫无疑问是梅德韦杰夫在外交政策上取得的成功。
        出席政府会议的梅德韦杰夫称赞普京政府一年来的工作。他指出,俄罗斯金融体系维持稳定,社会保障问题得以解决,失业人数下降了200万。虽然受到夏季异常高温及农业歉收的不良影响,俄经济仍然实现了增长,通货膨胀控制在10%以内。他认为“2010年俄罗斯经济总体来说是不错的”,这是“政府的直接功劳,它的确对经济进行了有效领导”。
        梅德韦杰夫在会上还提出了明年政府的首要任务,其中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地方设立金融中心、摆脱原料型经济模式等。
■ 分析 
        据美国媒体27日报道,在当日召开的俄罗斯联邦国务会议上,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跟俄总理普京因民族矛盾问题发生争执。由于此会议由俄罗斯24小时新闻电视台“vesti-24”直播,因此全国观众都能看到“梅普吵架”的情景。
        就任俄罗斯总统两年多来,梅德韦杰夫越来越明显地凸显了自己与普京不同的个人风格。他试图营造比普京更开明的形象,在一些问题上屡次发出与普京不同的声音。
        2009年1月,梅德韦杰夫在公开场合批评普京应对金融危机动作迟缓。此后,西方各大媒体对梅普“裂痕”进行多次猜疑和评论。
        对此,有分析称,西方媒体对一些新闻做了“深层次”解读,声称“梅普组合”出现裂痕,其实是要借炒作梅普二人的关系,达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唱衰俄罗斯的目的。
        尽管西方媒体把“梅普不和”描绘得十分逼真,但这并未引起俄罗斯舆论的过多关注。
        据报道,目前“梅普组合”的支持率依然高达70%以上。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总统与总理依然是俄罗斯希望的象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英开审惊天未遂恐怖袭击案:劫机规模大过“9·11” 随着英国恐怖分子阴谋炸飞机的案件在伦敦开审,2006年那场惊天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在当地时间4月3日的首次庭审中,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称,8名“冷血的英国狂热分子”,曾试图招募18名自杀性袭击者,阴谋炸毁从伦敦飞往美国和加拿大的7架客机,[全文]
    2008-06-10 22:4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的[全文]
    2008-06-10 22:44
  • 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当地时间4月4日在法庭上播放了其中6名被告意欲在“牺牲”后公开的录像,向人们展现了他们的冷酷无情和对西方世界的憎恶。赖特同时透露,其中一些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甚至想要动员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参加自杀性袭击。 可怕威胁:要让英美街头血肉横飞赖特检察官当天在法庭上播放的6[全文]
    2008-06-10 23:0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全文]
    2008-06-12 21:17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