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首富案”被炒成梅普大战

  “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判决就是对俄罗斯政治的判决。”英国《独立报》27日的这句评论,展示了西方与俄罗斯的价值取向差距有多远。俄罗斯法院昨天宣布该国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新罪名成立,这个判决被西方认为将是一场证明“克里姆林宫谁说了算”的战役。此前几天,普京公开抨击霍氏,宣称“盗贼就应该关在监狱里”。梅德韦杰夫则认为,任何官员在宣判前都无权发表对案件的立场。霍多尔科夫斯基趁乱发文攻击普京是“爱狗恨人”的“可怜人”。2008年梅德韦杰夫上台之初,西方分析家大都认为这是普京的短暂离开,2012年肯定重回总统宝座,但最近随着梅德韦杰夫民望提高,这种肯定正在变成悬疑。在国际媒体对2011年的预测中,梅普究竟谁来竞选下届俄罗斯总统成了大问号。全世界对俄罗斯政治的兴趣,就像在一层层地剥开一个俄罗斯套娃,每进一步,兴趣就又增加一分。
判决考验俄权力平衡?
  法兰西24小时网站把霍多尔科夫斯基案称作“后苏联时代最有争议的诉讼”。美国《华尔街日报》则称,霍氏案考验俄罗斯两个权力中心之间脆弱的平衡,人们密切关注,希望从中寻找梅普可能决裂的迹象。
  27日上午,莫斯科哈莫夫尼切斯基法院确定霍多尔科夫斯基偷窃石油、洗钱等新罪行。BBC说,许多俄罗斯人将此案结果视为2012年总统选举结果的预言:无罪或者相对仁慈的判决将表明梅德韦杰夫可能连任;严厉的判决将意味着普京在掌控局势,并决定重返克里姆林宫。法新社称,从此案进程和结果可以得知,梅德韦杰夫难以撼动普京的地位。英国《卫报》27日评论称,“在现在的俄罗斯,挑战普京就像站在一辆坦克面前,或者逃离或者迟早被碾平”。
  许多西方媒体强调日前梅普对该案表现出的分歧。普京在电视台引用俄罗斯一支著名的民歌称,“盗贼就该关到牢里”,他还将霍氏与被判150年监禁的美国金融诈骗犯麦道夫相比,说霍氏获刑相对宽大。梅德韦杰夫则公开说:“不管是总统,还是其他国家官员都无权在判决作出之前对此案或其他案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法国《周末报》说,整个庭审判决笼罩在俄罗斯总统大选阴影下,霍多尔科夫斯基是普京潜在的有力挑战者之一,原本几个月后就可以出狱,准备2012年挑战普京,但如今因陈年往事再次被判有罪,克里姆林宫无需担心这个前石油大亨在2012年出来搅局了。
  西方媒体说,现年47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其支持者视为“挑战普京的烈士”,俄罗斯官员则称其为违法聚敛财富的腐败巨头。上世纪90年代,霍多尔科夫斯基利用苏联解体后的混乱形势,捞到第一桶金。1995年,他以3.5亿美元的极低价拍得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叶利钦执政时期,霍氏曾担任燃料和石油部副部长。普京掌权后,霍多尔科夫斯基政治活动增加,外界猜测他怀有政治野心。2003年,武装人员在西伯利亚的一个机场将霍多尔科夫斯基拘捕,他被控欺诈和逃税而获刑8年。2009年,俄检方称霍多尔科夫斯基通过定价计划从尤科斯子公司偷窃价值270亿美元的石油,欲再判他6年。
  西方舆论集体为霍多尔科夫斯基说好话,其中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称一些人说他是“俄罗斯的曼德拉”。报道还说,该案损害了俄罗斯的声誉,吓跑了投资者,一名政治评论家称起诉霍多尔科夫斯基是一场“公审秀”,是“一个硕大的恶性肿瘤”,“对国家整个政治和经济环境造成恶性影响”。《华尔街日报》以同情的口吻称,俄罗斯有个长久的传统,就是将不受欢迎的人流放西伯利亚。不过,《悉尼先驱晨报》也提到,西方可能视霍为政治犯,但俄民众对这个前寡头一点都不同情。该案经常在莫斯科回声电台提到。有听众说:“总听到霍的名字,烦死了。似乎他买下了莫斯科回声电台。”
总统选战笼罩俄罗斯政治
  梅德韦杰夫还是普京?印度《商业标准报》24日展望2011年时提出了一个很流行的问题。文章写道,俄罗斯2012年总统选举的不确定性,给2011年的俄罗斯商业环境蒙上阴影。报道称,路透社预测的结果是,在普京的同意下梅德韦杰夫获准连任。原因如下:一是梅德韦杰夫自己想连任,从其声明就可看出,他“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公众支持的话”——这是政治行话,意思是“一定会”。二是鉴于梅德韦杰夫表露了雄心,若被赶下来将是奇耻大辱,将引发俄罗斯精英内部紧张。三是,普京没理由不对现状满意,普京看重稳定。四是俄罗斯不希望成为笑柄,普京重返克宫在西方影响不好,会被视为保守后退。五是强硬派的权力不是绝对的。通常认为,普京受制于前克格勃强硬派,后者坚持要他重返克宫。这夸大了他们的影响力。
  “我们轮流睡觉。”普京日前在一个马拉松式访谈节目中曾这样回答一个问题:当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睡觉的时候谁来掌控俄罗斯。在俄罗斯,梅普谁来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几乎从梅德韦杰夫一上台就开始被讨论了。莫斯科新闻网12月20日预测俄罗斯2011年时,排在前两位的事件都与此有关,会不会有新政党或多个政党出现挑战统一俄罗斯党,统一俄罗斯党会提名谁竞选2012年总统。一些预言家的话也成了俄罗斯媒体的噱头。《晨报》24日称,莫斯科占星术研究院院长米哈伊尔表示,明年普京的政治生涯将会接近完成,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成为总统。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23日公布的民调结果则显示,普京被评选为俄本年度头号政治人物,获得55%的选票,梅德韦杰夫以37%的选票位居第二。
  路透社评论说,梅普的下届总统之争将是2011年的潜在政治风险之一,任何梅普失和的迹象都可能挑起一场宪法危机,让投资者失去信心。美国卡内基基金会22日称,2010年8月-11月,已经有210亿美元资本逃出俄罗斯,相当于俄GDP总量的5%。梅普为2012年总统候选人的非正式竞争增加了政治不确定性。
  英国《金融时报》写道,从历史上看,俄罗斯的分权安排最终都以灾难结束。从1917年迎来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临时政府,到叶利钦与副总统鲁茨科伊之间的矛盾,此类例子在20世纪不胜枚举。但是,过去几年,梅德韦杰夫似乎满意于自己的从属角色。尽管他一直寻求从普京的阴影下走出来,宣称自己在政治上是独立的,但他还没有寻求向普京发起挑战——至少没有公开挑战。而梅德韦杰夫经常批评普京领导的内阁的工作,这也似乎没有令普京感到烦恼。同样,普京对名义上由梅德韦杰夫负责的外交政策的指责,似乎也没有使这位总统感到担忧。不过,该报坚持认为,历史已经表明,“俄罗斯统治集团习惯于凭借统治者的自负而将有悖常情的逻辑付诸实际”。
俄罗斯:谜中之谜
  俄罗斯今年获得2018年世界杯主办权时,西方一名评论人士曾感慨,世界上领土最大的俄罗斯,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却像一本合着的书。另外,在当前的世界中,俄罗斯是最有可能改变世界大国平衡的变量,西方如此关注梅普的动向显然是试图把握俄罗斯未来的方向。
  年轻而喜欢摇滚乐的梅德韦杰夫被西方广泛视为是更温和的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则是强硬对抗西方的代表。但也有不少西方战略家提醒,无论梅德韦杰夫还是普京,他们首先是民族主义者,都把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选民诉求放在第一位,对西方的区别不过是谁更温和、谁更尖锐。丘吉尔的一句话多年来一直在西方广为流传:“我无法预告苏俄会做什么,这实在是一个谜中之谜,十分难解。但似乎仍有一把钥匙能够开启,那把钥匙就是苏俄国家利益。”
  《莫斯科时报》23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强调,明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许多人将分析这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结果在2010年清晰浮现:俄罗斯与其作为一个帝国的历史和地位在心理上作了切割。文章回顾说,前总统叶利钦、普京以及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都在努力恢复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重要玩家以及在前苏联共和国地区的权力中心的地位。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志在让西方相信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的虚弱只是一起历史意外,西方对俄罗斯的支配只是一个巧合。但在2010年中,俄美签署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俄罗斯未来的核战略将不再以维持与美国对等为基础。另一个重要事件是俄罗斯决定不去干预今年4月的吉尔吉斯斯坦骚乱以及随后的类似事件。这一方面表明俄罗斯认为干预的风险可能大于收益,也显示莫斯科无意利用后院的不稳定来恢复其失去的帝国。文章还说,12月莫斯科发生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骚乱也说明了这一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发动了三场战争,以便让该地区处于克里姆林宫控制之下,事与愿违的是,现在证明,不只是喊着种族主义口号的暴徒,其他很大一部分人也都没有热情将高加索人视为自己人。21世纪以来,种族主义和仇外情绪一直在俄罗斯增强,而这与帝国思维是背道而驰的。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英开审惊天未遂恐怖袭击案:劫机规模大过“9·11” 随着英国恐怖分子阴谋炸飞机的案件在伦敦开审,2006年那场惊天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在当地时间4月3日的首次庭审中,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称,8名“冷血的英国狂热分子”,曾试图招募18名自杀性袭击者,阴谋炸毁从伦敦飞往美国和加拿大的7架客机,[全文]
    2008-06-10 22:4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的[全文]
    2008-06-10 22:44
  • 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当地时间4月4日在法庭上播放了其中6名被告意欲在“牺牲”后公开的录像,向人们展现了他们的冷酷无情和对西方世界的憎恶。赖特同时透露,其中一些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甚至想要动员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参加自杀性袭击。 可怕威胁:要让英美街头血肉横飞赖特检察官当天在法庭上播放的6[全文]
    2008-06-10 23:0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全文]
    2008-06-12 21:17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