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走进政治风暴中的巴林

  中东小国巴林一直是个宁静而富有国度,但近些天来不断升级的街头示威冲击着这个面积相当于北京一个区县大小的岛国。《环球时报》记者在最敏感的时刻来到巴林,看到了不少站在华丽建筑前纳闷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菲律宾人,他们不明白,不干粗活的昔日雇主为什么会在街上打成一团,他们也不知道巴林的前景是什么样的。这一点,巴林人自己也搞不明白,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捍卫或试图推倒现在的政权。在记者眼中,巴林的先进程度远非埃及等国可比,但在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在恶化是最明显的事实。
中东岛国隐藏着不安与骚动
  2月17日,当世界媒体传出巴林军警强行驱散占据首都珍珠广场的示威者并有数人死亡的消息后,《环球时报》记者立即开始联系去巴林的签证和机票。18日一早,记者来到巴林驻埃及大使馆,使馆内显得很平静,一名外交官彬彬有礼地对记者说:“中国公民只要在巴林国际机场办理落地签就可以了,可以在巴林停留14天,过程会非常简单。”但站在旁边的一名路透社记者善意地提醒记者,“现在是非常时期,估计不会这么容易”。
  订好机票和宾馆后,记者21日下午坐上前往巴林的飞机。在开往巴林的海湾航空公司航班上,记者看到机舱里坐满前往巴林首都麦纳麦的乘客。这架飞机机身上还涂着将要在巴林举办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巴林揭幕战的赛徽,看上去一派祥和气氛。然而,当飞机抵达巴林国际机场时,整个气氛却和几个小时前完全不同。《环球时报》记者来到机场签证办理处,一名负责办理签证的巴林官员接过记者递上的注明身份的护照,一下子神情严肃起来,仔细盘问记者来自哪个国家,哪家媒体,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巴林。10多分钟的盘问完毕后,这名官员生硬地对记者说了句“等着”。
  在不大的签证办理处,除了记者外,还有几十人经历着同样的煎熬。记者问周围几个人,他们多数是来自西方国家的记者。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记者又被“提审”数次,问题包括是否带卫星通信设备、是否有摄像机等等。足足等待一个半小时,签证终于批下来,但是给的合法停留时间只有短短3天。
  当晚8时左右,记者出了机场,乘出租车前往宾馆。本来直线距离只有3公里,可是各主要干道上挤满插着国旗参加示威的车辆,许多逊尼派开始走上街头呼吁支持王室,许多旗号写着:“没有逊尼派和什叶派,只有巴林人”。出租车司机穆萨维是逊尼派,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人都是前来支持王室的,反对王室的人主要集中在珍珠广场示威。穆萨维载着记者沿着海滨高速公路寻找可以通行的道路,从位于巴林岛最东端的国际机场一直走到最西端的前往沙特的跨海大桥,然后又弯曲折行,花了2个小时走完了这段本来10分钟就可以走完的路程。穆萨维告诉记者,巴林岛很小,总共面积750平方公里,而今天我们已经走过了全岛的三分之一。
今后的巴林很难平静
  夜晚的麦纳麦看起来漂亮、整洁和现代。记者乘出租车一路穿过巴林,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夜间闪烁着亮丽的灯光,完全不像开罗那般破旧。记者所住的宾馆位于老城区,虽然房子多是2层高小楼,但是乳白色的外墙、整齐的小道、明亮的路灯再加上徐徐吹来的海风,仿佛来到了《一千零一夜》中所描述的世界。
  记者随后来到了示威的中心———珍珠广场,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距离广场很远就听到高音喇叭的声音。广场外倒没有看到警察和军队,只有几名交警在维持附近的交通秩序。广场上,到处是示威者扎下的帐篷,有人负责分发食物,有人负责提供医疗救护,还有人向外国人和记者介绍现场情况。《环球时报》记者一到珍珠广场,几名示威者立即围上来,塞给记者一堆饮料和零食,然后滔滔不绝讲述他们的理念。
  珍珠广场中央被示威者占据,临时搭起一个台子,不停有人拿着高音喇叭进行鼓动。一名情绪激动的示威者说,整个广场有数万人。这名示威者说,国王已经派王储出面同反对派对话,但他们认为这远远不够,对话只是一场演出。他说,示威者还会给当局几天时间,如果到24日国王还不做出真正让步,那么他们就要发起全国大罢工。
  珍珠广场对面就是巴林最大的购物中心———巴林城市中心。这个豪华、现代的购物中心如今变得门可罗雀。售货员对记者说,由于担心人身安全,很多人都不再到这里购物了。而在珍珠广场后面的麦纳麦鱼市和农贸市场,几天来也空空荡荡、冷冷清清,摊主坐在店铺前无聊地打发着时间。记者所住宾馆的前台服务员、来自菲律宾的安琪儿感慨地说:“在示威之前,巴林一直是一个很平和和美丽的地方”,她担心今后的巴林很难再平静下去。
  路透社题为“巴林接下来将发生什么”的报道称,巴林政府目前已经释放了许多政治犯,允许曾被通缉的激进派领导人穆什曼回国,并希望“全国对话”。文章称,自从军队撤出珍珠广场后,巴林的示威相对平和,但王室和示威者间很难达成妥协,因为彼此的诉求差异太大,反对派希望王室完全放弃权力,但这是王室不可能接受的。
经济原因或许是关键
  巴林是产油国,又是海湾地区金融和银行业中心,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9万美元。记者在麦纳麦市超市里看到,这里的物价并不高,吃饭购物的花费同开罗差别并不大。但是记者遇到的许多巴林人把自己的参照物定为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更富的国家,而不是埃及、突尼斯。这样一对比,科威特人收入是当地的数倍,许多巴林人的不满情绪也油然而生。
  巴林当地的工程师哈立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巴林一套普通公寓的价格在15万第纳尔左右(1个巴林第纳尔约合22元人民币),在过去六七年里翻了3倍,而他的平均月收入只有150第纳尔,按揭贷款所要支付的利息非常高,对一般人来说难以承受。出租车司机赛义德一个月可挣300第纳尔,除去房租120第纳尔,剩下的钱要用来养活妻子和3个孩子,压力非常大。在银行工作的哈利法月薪在800第纳尔左右,但他仍然抱怨说,因为结婚、买车等,已经欠下了约合20万美元的债务,要在10年内还清,至今他同妻子还住在父母的一套房子里。
  不过,在巴林,许多当地人并不愿意从事服务性行业。当地包括宾馆服务员、商店售货员、餐厅老板在内的很多人来自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据介绍,在巴林国内120万总人口中,外来人口占40%。巴林本地人主要在银行和公共部门工作。
  在巴林,许多抗议者是国内的什叶派,什叶派占到巴林总人口的70%。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巴林发生的事件,第一次使什叶派与逊尼派对峙起来,该国的示威让这一富产石油的地区尝到动荡的滋味,而此前动荡基本上局限于阿拉伯世界中那些贫穷的角落。
  《华盛顿邮报》22日称,巴林前途仍然不明朗,巴林政府释放政治犯被认为是重大让步,但反对派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并不明确,有些反对派高呼推翻王朝的口号,声称“阿勒哈利法家族统治200多年,够久了”,但也有些反对派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反对贫穷,而非反对王室。
巴林人对美国心态复杂
  巴林是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司令部位于麦纳麦市南郊,记者从酒店所在的老城区乘出租车20分钟,就到了美军基地所在的地区,旁边不远处是巴林王宫。这里的车辆明显减少。离美军司令部几百米,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出租车司机指着一条路称,那就是专门通往美军第五舰队司令部的路,整个基地用橘黄色围墙圈起来,这就是美国海军在海湾、阿拉伯海、红海及非洲东海岸行动的中枢。尽管一切看上去很平静,基地前还有一个送外卖的,但当记者拿着相机下车,没走几步就有一名身着便装的美国人过来严肃地说,这里不让停留,也不让拍照。
  法新社称,美国政府一直很小心翼翼地应对巴林政治危机。22日,美国政府称赞巴林王室的“积极步骤”,即“全国对话”和释放部分什叶派政治犯。不过,英国《每日邮报》提醒西方注意巴林骚乱的反美反西方倾向,文章称,巴林战略意义重大,而巴林的示威者和突尼斯、埃及都不同,主体是与隔海相望的伊朗一样的什叶派。
  对于美军基地的存在,巴林民众的态度很复杂。《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几名普通巴林民众,多数人要求美军舰队撤走,其中一人说:“巴林可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不需要美国插手,更不希望美国借巴林领土攻打他国。”同时,记者也在珍珠广场遇到一名情绪激动的示威者,他对国王和政府的态度比其他人都要强硬,但对美国第五舰队态度却很友好。他把这些美国大兵称为朋友,说巴林需要美国人的保护,他还希望美国人会帮助巴林的示威者实现他们的目标。
  不仅仅是对美军第五舰队,对于整个美国,巴林人的态度都是复杂的。一方面,麦纳麦街头到处能看到美国的影响。记者遇到每一个巴林人几乎都会讲流利的英语,这在埃及是难以想像的;深夜里,年轻人开着美国车、放着美国摇滚乐在街头狂飙;商场里,到处可见苹果电脑和手机的海报,电影院几乎全是美国电影。另一方面,很多巴林人对记者说,美国人这么多年来在中东没干好事,刚打完伊拉克和阿富汗,现在又跟伊朗整天过不去,把中东整得一团糟。照他们的解释,美国人这样做是为了各个击破、浑水摸鱼,以控制整个中东。
  巴林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等都是海湾君主制国家,社会结构、统治结构相近。它们掌握着世界石油生产和输出的主导权,并拥有麦加、麦地那等伊斯兰教圣地,以及迪拜、阿布扎比、麦纳麦等中东金融中心,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和基石。这里也被看作中东最稳定的地方,二战后中东经历过几轮政治、社会剧变,这六个国家却总能置身事外,虽不能说一成不变,但的确变化是最少的。这次巴林出现罕见的动荡局势,世界媒体都在追问,巴林未来会走向何方?海湾地区会有下一个巴林么?
   《纽约时报》22日称,许多巴林人被突如其来的政治冲击弄得不知所措,曾引为骄傲的稳定、繁荣、F1赛车如今都成了过眼云烟。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英开审惊天未遂恐怖袭击案:劫机规模大过“9·11” 随着英国恐怖分子阴谋炸飞机的案件在伦敦开审,2006年那场惊天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在当地时间4月3日的首次庭审中,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称,8名“冷血的英国狂热分子”,曾试图招募18名自杀性袭击者,阴谋炸毁从伦敦飞往美国和加拿大的7架客机,[全文]
    2008-06-10 22:4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的[全文]
    2008-06-10 22:44
  • 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当地时间4月4日在法庭上播放了其中6名被告意欲在“牺牲”后公开的录像,向人们展现了他们的冷酷无情和对西方世界的憎恶。赖特同时透露,其中一些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甚至想要动员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参加自杀性袭击。 可怕威胁:要让英美街头血肉横飞赖特检察官当天在法庭上播放的6[全文]
    2008-06-10 23:0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全文]
    2008-06-12 21:17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