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意杂志社!

今天是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美开发“反独裁”新网络工具

“美国正在全球秘密布建‘影子网络’系统,以便让一些国家的异议人士能够突破官方的网络封锁”,《纽约时报》披露的消息让世界感受到美国的互联网战略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技术威胁,而不再是空洞的口号。“手提箱互联网”、“栅栏计划”、“边境手机”等只是奥巴马政府推行互联网外交的“冰山一角”,这些间谍故事片中高科技怪物一样的东西,正在侵蚀一些国家的网络和通讯空间。美国声称此举是为了“网络自由”,坚决否认是想“颠覆独裁政权”,但这种说法被称为“虚伪”,而更多分析看到此举背后的美国霸权雄心。德国N—TV电视台13日对美国一系列举动注解说,在美国看来,谁统治互联网,谁就主宰世界。
美国“手提箱互联网”曝光
“在华盛顿市L街一座五层楼未挂名的办公室内,一群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正努力将看似毫无联系的硬件拼装起来,他们有的是黑客高手,有的是自学成才的工程师,有的是程序设计员,他们要把黑客研发的工具发扬光大,造出‘手提箱互联网’的雏形,并暗中编织美国的‘影子网络’”。美国《纽约时报》12日揭出了奥巴马政府一项秘密计划。
《纽约时报》称,它是从数十次访问、大量计划文件和机密外交电文中揭开这项行动的,美国国务院为这个项目资助了200万美元。这种“手提箱互联网”的设备包括一个小型无线天线,用于加强信号涵盖范围,一台笔记本电脑控制系统,储存软件加密通讯内容的随身U盘或光碟等,可以装进外观普通的手提箱。“手提箱互联网”非常方便携带,可以轻松地秘密穿越国界线。报道称,每一个“手提箱互联网”都能组织成一张隐形的无线网络,可与全球互联网相互传送声音、图像和电邮,而无需经过当地的官方网络。
美国《国家》周刊13日称,“手提箱互联网”只是奥巴马政府推进互联网外交的冰山一角,到今年年底,美国将在这方面及其相关技术领域花费7000万美元。美国国务院声称,这一计划将帮助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的反对派越过政府的控制,用通讯工具与外界进行自由沟通。
法新社的文章称,奥巴马政府正试图推动一个全球性互联网项目,建立一套可穿透“独裁国家”屏蔽墙的“影子体系”,及使用移动通信器材突破网络封锁的技术,方便各国持不同政见者与外界的网络沟通。法新社认为,这实际上是美国长期以来“美国之音战略”的网络升级版。过去几十年,为了传播“自由世界”的声音,美国不惜重金,维持对“专制国家”的美国之音广播,并曾采用过空投、海飘短波收音机的方式,被认为是颠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利器。
美国《大西洋电讯》称,美国最新的互联网战略是受今年中东局势的启发,在“阿拉伯之春”中,一个不断发生的事件是当局封锁网络,穆巴拉克在任期的最后阶段这么做过,近日叙利亚也暂时禁止该国大部分互联网。“为了捍卫世界网络和通讯自由”,美国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手提箱互联网”、独立的手机网络、在边境掩埋手机等,这其中“最具野心”的项目是由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正在阿富汗打造的独立移动电话网络,已经花费了至少5000万美元。这一网络也被称为“栅栏计划”、“影子手机网”等,它使用美国在阿富汗境内军事基地的信号发射塔,完全避开了阿富汗的移动通讯网络,可以防止塔利班搞破坏。
美国外交新战略的一部分
《纽约时报》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奥巴马政府的动作是美国长期外交努力的一个“新战线”,这个外交努力即捍卫言论自由和促进民主。这一最新举措获得了希拉里的赞成,她领导的国务院正尽力推广这些项目。希拉里在回复《纽约时报》询问时称:“现在有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可以产生积极改变,改变美国的支持方式。所以我们现在着眼于帮他们这样做,帮他们实现与他们自己、他们的社区、他们的政府以及与世界的互相沟通。”
德国《明镜》周刊13日认为,虽然背负着巨大的财政负担,奥巴马政府仍坚持推动所谓的“影子网络”的发展,积极开发用于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绕道技术”,这是美国外交政策新战略的一部分,被称为“言论自由和民主的防御系统”。几十年来,美国用“美国之音”在“专制国家”散播独立信息,现在,美国有了新的机遇。
很多媒体并不相信美国官方有关“维护世界网络自由”的说法,而是认为它与美国的霸权雄心有关。德国N—TV电视台13日以“手提箱里的互联网,美国建造第二网络”为题报道说,美国在阿富汗建立另一个移动电话网络袭击塔利班;对伊朗和叙利亚等国,开发新通信技术给反对派;在朝鲜边境,则使用新的反间谍手机。报道称:“在美国看来,谁统治互联网,谁就主宰世界。”
瑞士国家电视台13日分析美国建立秘密网络的目标时说,美国建“影子网络”的第一步是保障阿拉伯国家的持不同政见者,第二步是创建移动电话到朝鲜,第三步则是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美国。
英国《每日邮报》13日的文章称,鉴于微博、脸谱和其他在线服务网站在组织中东抗议活动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做出回应,加紧推进“手提箱网络”等“解放技术”。然而这种技术也存在风险,一旦落入恐怖分子或者其他危险分子手中,这种技术将适得其反。《每日邮报》的网友在跟帖中评论称,拥护这一做法的美国精英们简直疯了。美国人经常号称是自由和希望的传递者,事实上是假装自由和希望的传递者来愚弄人们,让人们拥抱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美帝国主义。即使他们的国家拥有100万亿美元的债务,他们也不会停止对控制和财富的追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告诉《环球时报》,一些国家发生了“茉莉花革命”后,美国发现网络在其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它想通过网络这种既省钱又快速的手段挑起颜色革命。通过帮助其他国家“自由”浏览的方式渗透“美式民主价值”,这才是美国推广其“绕道技术”的核心目的。
“世界网络大战已经开始”
《纽约时报》称,希拉里已经把“网络自由”拔高到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但国务院仍在小心翼翼地拟定政策,试图“推进言论自由和捍卫人权”,而不是“颠覆独裁政府”。然而,纽约大学互联网和社会媒体副教授克雷·谢尔基称,这个度很难把握,“你没法说‘我们想要的只是让人们畅所欲言,而不是推翻独裁政权’,因为这事实上是同一回事。”
实际上,即使在西方,美国搞“影子网络”得到的质疑声音几乎与叫好声一样强烈。奥地利《皇冠报》13日称,美国推出的外交战略,支持“专制国家”的不稳定的势力。有人认为这是“虚伪的美国”的体现,因为美国仍继续支持中东地区的“独裁政府”,如沙特阿拉伯和巴林,但美国开发新技术又会破坏这些政府的权威。
法国《20分钟报》认为,这种“幽灵”般的网络相信会受到许多网民的欢迎,但必须看到,这项“翻墙”技术被美国独家垄断,绝非好事,因为被翻的“墙”未必是“专制国家”的“防火墙”,而同样有可能是某个主权国家的绝密资料库。不仅如此,“幽灵”依赖于终端设备,只有拥有这套设备者才能“翻墙”,这样一来,“翻墙”就成为少数被精心挑选者的特权,这种特权不免成为对网络自由的一种讽刺。
摩洛哥《真相报》的文章担心美国会否借“推动网络自由”为名,而行强化间谍技术能力之实,因为在债台高筑的今天,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在预算上“闯关”成功,但这种“影子体系”既可以突破“防火墙”,实现互联网信息双向无障碍传输,也可以作为新式间谍工具,帮助进行绝密情报刺探,后者的可行性似乎更大——毕竟为少数间谍配备那种“便携终端”,要比给“广大网民”配备现实得多。
美国的动向让世界感受到互联网空间弥漫的硝烟。德国《图片报》说,世界间谍网络的蓬勃发展,背后是现有超级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的网络技术成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新战争。
李伟认为,美国的“绕道技术”是一种新型网络行为,目前国际法还没有明确地将其定义为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毕竟虚拟网络与传统意义上的领土、领空、领海的概念不同。但这种行为与黑客、犯罪团体的个人行为不同,美国带头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由主权国家发起的“网络战争”,这场战争将在全球范围内打响。
世界对于网络上的事儿都是一笔糊涂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遭到黑客的“大规模”攻击,英国《泰晤士报》13日以“世界网络大战”为题发表社论说,西方应该奇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网络黑客攻击吗?并不需要,因为从国家安全层面来说,世界网络大战已经开始。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英开审惊天未遂恐怖袭击案:劫机规模大过“9·11” 随着英国恐怖分子阴谋炸飞机的案件在伦敦开审,2006年那场惊天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在当地时间4月3日的首次庭审中,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称,8名“冷血的英国狂热分子”,曾试图招募18名自杀性袭击者,阴谋炸毁从伦敦飞往美国和加拿大的7架客机,[全文]
    2008-06-10 22:4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的[全文]
    2008-06-10 22:44
  • 英国检察官彼得·赖特当地时间4月4日在法庭上播放了其中6名被告意欲在“牺牲”后公开的录像,向人们展现了他们的冷酷无情和对西方世界的憎恶。赖特同时透露,其中一些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甚至想要动员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参加自杀性袭击。 可怕威胁:要让英美街头血肉横飞赖特检察官当天在法庭上播放的6[全文]
    2008-06-10 23:00
  • 正值伊拉克战争5周年之际,美国国防部解密备忘录首次认定:“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系。”这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官方首次明确承认萨达姆与“基地”无关,这也将等同于美国官方自我推翻了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广播公司认为,其实此前的无数证据早已得出了相同[全文]
    2008-06-12 21:17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 1998-2023 中国民意杂志社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7402号-2

技术支持:莲池区御之樱网络科技工作室